张九龄十首诗(唐代贤相张九龄)

张九龄(一名博物,678年—740年),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张九龄是一位文学家、诗人,他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他更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唐朝开元盛世的贤相,他的工作作风及高尚品德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

张九龄十首诗(唐代贤相张九龄)(1)

张九龄画像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张九龄在上述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一.诗歌促唐诗发展,名诗留存后世

张九龄年幼时就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他9岁时开始学写作;13岁就能写出好文章了。到在开元前期,身兼执宰大臣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张说、张九龄的诗,虽因地位关系不免常常作出努力报效君主的表述,但其中同时也包涵了积极求取自我人生价值的热情,因而能摆脱出虚饰的宫廷文学陈习,具有感人的生气。

张九龄十首诗(唐代贤相张九龄)(2)

张九龄画

张九龄的诗歌成就很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他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

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欣赏。张九龄的著名诗作有:《晚霁登王六东阁》、《感遇十二首》、《望月怀远》、《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咏燕》、《赋得自君之出矣》,还有《曲江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张九龄十首诗(唐代贤相张九龄)(3)

张九龄素描

以张九龄为代表的文人大臣们,不仅诗歌的创作方面作出了表率,而且他们对众多优秀诗人常常进行奖励与提拔,这样就让唐诗的变革和发展得到了有力的延续和推进。

二.刚直敢言,为唐室举足轻重的大臣

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他登进士第,为考功郎沈佺期所赏识。被授予校书郎官职。先天元年(712年)12月,唐玄宗于东宫举文学士,张九龄名列前茅,被授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张九龄十首诗(唐代贤相张九龄)(4)

张九龄像

张九龄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即使后来被罢相后,都被玄宗列为优秀人才的典范,每当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时,玄宗总要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次得罪玄宗意,终于被罢相。

张九龄十首诗(唐代贤相张九龄)(5)

张九龄墓

张九龄目光远大,预言特别准,他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玄宗不予采纳。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才想起九龄平生之言,他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总之,张九龄,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诗人,他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他更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唐朝开元盛世的贤相,其工作作风及高尚品德,被唐玄宗树为楷模,也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我们在欣赏他优美诗歌的同时,更要为他为政清廉、品德高尚而喝彩。

张九龄十首诗(唐代贤相张九龄)(6)

张九龄塑像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