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桂林山水赞叹不已(成也山水败也山水)
一、辉煌的过往
“桂林山水甲天下”。小学课本的这篇课文让我从小就对桂林的大名如雷贯耳,对桂林的美景心驰神往。桂林的象鼻山、漓江、漓江上的竹筏以及竹筏上站着的鸬鹚都象朝拜圣地一样吸引着国人和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阳朔遇龙河上飘荡不停的号子和西街四季拥挤的人流无不宣示桂林在旅游界的领袖地位。
而桂林不仅仅只是一座山水之城,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元朝开始到民国期间的五百多年时间里,桂林一直都是广西省的省会,到了1912年,才第一次搬到了南宁,之后在1936又重新搬回了桂林,再到1950年再次搬回南宁直到现在。桂林市内的靖江王府、云峰寺、八路军办事处等的众多文物古迹也向世人展示着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象鼻山
桂林也曾经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富裕之地。历史上出相入阁的大有人在。中华民国时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更是名满天下,一度差点改变中国的命运。而广西省也正是在他们的大力建设下欣欣向荣,工农业生产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举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特别是抗战时期,各地名人汇聚桂林,让桂林的文化事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哪怕是省会搬走的前几十年当中,桂林的各方面发展都丝毫不逊色于南宁。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各方面几乎是和南宁平分秋色。在高教方面,桂林有广西师范大学、桂子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等等,这在全国地级市中都是王者的存在,跟很多省会城市相比也不逊色多少。比如南宁,比如石家庄,甚至郑州这种超大省会,更不用说跟西北的小省会相比了。经济方面,南桂也是交错竞争,难舍难分。数据如下表:
年份 城市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南宁 |
259 |
275 |
294 |
325 |
356 |
503 |
桂林 |
258 |
276 |
300 |
330 |
358 |
388 |
可以看出,在03年以前,南桂的经济是旗鼓相当的,差距非常的小,实际上来看应该是桂林的经济比南宁强不少,因为南宁是省会,有很多总部经济是算在南宁头上的。直到03年,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落户南宁,两城开始逐渐拉开了差距。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南宁的发展完全是靠政策和投资驱动的。在旅游方面,2000年,桂林机场旅客吞吐量为231.6万,排全国第17位,南宁机场旅客吞吐量为80.8万,排全国第32位,南宁连桂林一半都不到;在城市方面,2000年时的南宁和桂林在城市建成区和人口方面都相差不大。有地图为证:
2000年的桂林
可以这样说,在新世纪以前,广西就是南柳桂三足鼎立的局面,柳州强在工业,南宁强在政治、教育、医疗等,而桂林强在经济、教育、医疗、旅游等,就综合实力而言桂林是最强的,那时的桂林在广西就是王者般的存在。在2000年以前,外省人知道南宁的不多,桂林和柳州在知名度方面秒杀南宁几条大道。哪怕是现在,南宁还是存在感最弱的省会之一。
当然,桂林的王者之姿也不是凭空得来的,跟区府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看一下前些年南柳桂的固定资产投资就知道了:
但进入新世纪以后,一切都变了,随着区府对南宁的日益重视,柳州制造业的强势崛起,而以旅游业为支柱的桂林就开始了相对的每况益下。随着2013年南方航空公司广西分公司的总部搬迁到南宁,桂林唯一剩下的优势就只有高教了。而南宁什么时候会对桂林的高校动手虽然目前来看还没迹象,但哪怕南宁不动手,对高校来说,为了自身的发展,他们也会选择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南宁,而不会继续留在空有一世英名的桂林。这是中国高教的趋势,这是国情决定的。小城市是注定出不了名校的,哪怕一不小心出了也留不住。
2000年的南宁市
二、迷茫的当下
桂林目前的境况可以用心酸来描述。2021年,桂林市GDP为2311亿,南宁市5120亿,柳州是3400亿,桂林虽然还是排在第三,但传统的南柳桂三强的格局桂林是已经掉队了。更有两个事实掩盖了桂林的虚弱,一是桂林是全区唯一的地市合并的市,如果没有地市合并,桂林多年前就掉出前三了;二是看桂林的三产构成,桂林的农业增加值居然比制造业还高出那么多,这是全区占比最高的。虽然不然完全说农业产值的虚,但没有制造业那么铁那是铁定的。桂林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区区的506亿元,这个产业南宁是1198亿元,柳州是1606亿元,光从制造业来看,桂林完全跟南柳不在一个档次了。
而桂林人引以为傲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又怎么样了呢,2021年,南宁旅客吞吐量为1085万,排名全国第28位,桂林为453万,排名第46位。桂林21年跌了29位。
附图:2021年全国旅游城市收入榜单
桂林排在第21位,居然排在上饶九江之后,九江就一个庐山,上饶就一个三清山,二十年前,他们跟桂林还不是一个档次的。这个排位跟桂林的世界旅游名城是不相符的。说明桂林在旅游方面也日渐式微,被很多城市赶超了。城市方面,截止到2021年,桂林市的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南宁市是32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方面,桂林更是和南宁差距巨大。
桂林为什么会一败至此呢!我认为桂林当下的心酸有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上面对桂林的定位不够清晰,二是桂林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把握不准。这两个因素其实本质都是一个,那就是认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认识问题其实也就是人才问题,广西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没有能够带领广西五千万人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就像新桂系的领袖那种人才。但中国这么大,人杰地灵,本来是不缺人才的,但广西由于特殊的的政策这时候反而限制了人才的流动,这是制约整个广西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桂林是成也山水败也山水。山水让桂林扬名海内外,但山水也蒙蔽了桂林人的聪明的双眼,他们一门心思全投入到了山水中,画景为牢,逢山圈景,逢景收费,象极了强讨的乞丐。他们就是这样热衷于赚这种轻松而无风险的财富,运用最古老的卖门票赚钱的思路来经营现代旅游业,以致于不断被国内同业城市超越,也错过了中国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白白浪费了桂林深厚的人文底蕴。
阳朔遇龙河
进入到新世纪后,特别是和南宁柳州的差距逐渐拉大的时候,桂林也开始认识到了旅游业的局限性了,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了,比如在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旗帜鲜明的提出:深化改革,加大改造,努力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在一段时间内必须坚持把工业作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后来的历任继任者都提出了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宏伟计划,只可惜,桂林并没有把些计划落到实处。制造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反而和区内兄弟市的差距更大了,不断地被后来者超越。
在些期间,桂林又再一次错过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就是珠三角的产业大转移。桂林处在珠三角西进的路上却收获甚微,不但和重庆成都这些西部大市无法相比,甚至连遵义这种小城也比不过。2014年贵广高铁通车后,桂林更是成了广西最重要的高铁枢纽,但这并没有给桂林带来多少利好,甚至于这几年当贺州都开始风生水起的时候,桂林依然是波澜不惊,和南宁一样,桂林依然看不到风生水起的任何迹象。
桂林的发展就是广西发展的缩影。缺资金更缺少人才。加快发展永远都只是一句口号。
桂林一直是处在旅游和制造业的的两难选择之中。17个县市区,几万平方公里,那点可怜的资金撒在哪里都不够看。既不能丢下既有的旅游产业不发展,更不能完全放弃竞争力强大的制造业,这时候的区府也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南宁的五象新区,根本顾不上桂林了,桂林只能靠自己了。就这样在一年年的摇摆之中,桂林的日子一年比一年难过,这个三哥的位置也完全是摇摇欲坠了,后面一排的追赶者正大踏步而来,一个转身就可把桂林甩在身后了。桂林人抱着既得利益不舍得放手,已经缺少了奋力一搏的勇气了。
阳朔西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