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主张兄弟相残(华歆是无耻小人还是高尚君子)
说到三国时的华歆,我们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的名字:管宁。华歆和管宁是三国时期齐名的名士,早年两人关系很好,还经常在一起读书,且席地而坐,不过生活更诸葛亮一样,一边躬耕一边读书,日子过得倒也潇洒,不过很快两人就出问题了。
有一次两人在后院挖地种菜时,管宁挖出一个块金子,却视而不见继续挖地,而华歆见了就捡起来,本想据为己有,但怕被管宁嘲笑,便也扔了。还有一次两人正在读书,突然窗外有个富贵大人乘坐豪车经过,华歆忍不住去瞄了一眼,不料回来时,管宁用刀隔开两人的席子,并表示:“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这就是管宁割席的典故,被记载于《世说新语》中,后人从这个故事中,可惜管宁道德高尚,专心读书不为金钱所动,同时反衬出华歆贪财、爱慕虚荣的小人形象,而“管宁割席”这个故事,常被后人用来教育孩子,要学习管宁的高尚,不要学习华歆的无耻,但事实上真是如此的吗?
顺便说一下,“管宁割席”只是个典故,它并不是成语,今天小编要讲的是另一个成语。
据说当年孙策在江东一带四处征战时,华歆为了避难,便跟王朗一同乘船离开,这里的王朗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一位,他们正要登船时,有另外一个人也想跟他们一起乘船逃难,这时王朗就是表示,我的船还很宽,能多救一人就多救一人吧,不料华歆却不愿带上此人。
看到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骂华歆了,果然是无耻小人,没有爱心的冷酷之人,但故事还没完呢,后来架不住王朗的劝说,最终两人还是带上另外一人,可是很快后面有贼人追过来了,这时为了更快逃命,王朗打算把刚刚商船那人直接丢下,然后华歆却说:“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华歆这话意思是说,我当初不愿带他,就是考虑到如今的情况,但既然已经接纳他上船安身了,又怎么能在危机情况丢下他呢?最终华歆带上了此人,一同逃得性命,于是世人以此评论华歆和王朗,一下子就对比出两人的优劣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华歆并非是个小人,至少他做事有始有终,做到了“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的境界,而且始终如一,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行啊,华歆所说过的话,为后人发明了一个成语:急不相弃!表示在危难的时候,也没有丢弃对方。
而后人之所以对华歆没有好感,主要是因为他逼迫汉献帝退位,这种行为属于“乱臣贼子”的行为,然后这都是小说虚构出来的,历史上的华歆并没有逼退汉献帝,史料中只说曹丕继位时,华歆负责一切仪式的安排布置,说他逼退汉献帝是子虚乌有的。
后来华歆在曹丕手下为官,还曾推荐过当初的管宁,甚至他觉得管宁才能远超自己,想直接把丞相之位让给管宁,要知道管宁当初是看不起自己的,自己发达之后,没有丝毫对曾经的好友埋怨,这份胸襟更值得后人学习,反观管宁的话,只是因为对方捡块金子,就觉得他贪财,就要割席断交,这样看来管宁根本没有容人之量嘛,换做是你在大街上捡到一百块钱,难道你不据为己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