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稀缺性思维(做稀缺性的人)

最近这段时间对“稀缺”一次感触越来越深了,随着信息越来越碎片化,我们关注的信息和关注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分散,这时我们的注意力成了稀缺品。

前几年,关注稀缺的时候,是在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一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影响非常深刻的,故事是大概这样,美国有个库克船长,带着一群士兵坐着轮船去漂洋过海去打仗,在途中得了一种怪病黑死病,这种病让人很难受,如果不做什么动作,人很快会死亡,但是在船上啥也没有。

忽然,有个人给库克船长说,这里有一个酸菜,得了这种怪病,吃这个酸菜可以管用,吃了很快就可以好,但是有个问题是,这个酸菜特别难吃,简直就是吃不下去啊,船上的船员谁都不愿意吃;这时,库克船长想了一个办法,他说这个酸菜只给上等贵族,上等士兵吃,这些士兵们一想,只给上等贵族吃,我也要成为上等贵族,我也要吃,所有人都疯吃了起来;这就是稀缺的力量。

人的稀缺性思维(做稀缺性的人)(1)

稀缺会有滚雪球效应。我在2016年买了一块劳力士手表,当时6.9万rmb买的,前几个月忽然有个想法再换一块手表带,把这个手表出手了,于是问了一下行内二奢专业人士这个手表现在值多少钱,别人说现在这个表值9万多,当时吓我一跳啊,他说:“现在这个表是稀缺品,厂家在几年之前就不生产了,很多人还想买这个表,但是买不到,所以现在是高价买二手啊”,这个故事再次让我亲身经历稀缺的力量。

市面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是稀缺品,稀缺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年或者现存的产量有限,比如:飞天茅台,现在涨价涨到3千多,你还不一定能买到,1千多的东西翻了几倍。

今天我想聊的一个话题就是:成为稀缺性的人;从以上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得出,只有稀缺的东西才有价值,遍地都是的东西分文不值;人也是一样,稀缺的人才越来越值钱,遍地都是的大众型只能拿着辛苦的薪水。我有一个观点:“一个人是否能够创造价值,决定其是否值钱;而一个人所拥有的能力是否稀缺,决定其值多少钱”。

人的稀缺性思维(做稀缺性的人)(2)

我在几年前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未来才是能够持续赚钱的?几年前我在想今天我是二十几岁的年龄,还可以拼体力、拼闯劲、拼运气,过几年三十几岁就不能靠这些了,到时可能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都得有一定程度的开支,靠这些迟早会把自己玩崩盘,而必须有自己的真本事吃饭,这个真本事怎么来的,就是通过现在去做规划,刻意练习出来的,反反复复历练之后,我给自己定下来,我要成为稀缺性的人,未来也只有稀缺性的人才会被社会和市场持续的受竞争,也就是说稀缺性人才不管你到多少岁,你都是别人抢的要,比如:钟南山,社会抢的要,国家抢的要,公司也抢的要;而普通人可能到35岁之后,很多公司就要开始淘汰你了,为啥呢?因为你干的事情,20几岁的年轻人都能干,同样的工资,公司能给精力更旺盛的人去干,为什么要给35岁精力衰退的你呢?

人的稀缺性思维(做稀缺性的人)(3)

那到底什么是稀缺性的人呢?在我的认知中,有两点:

1、有稀缺性技能的人,比如:中医老师傅,拥有的中医技能在以后会越来越吃香,现在中国人的亚健康越来越严重,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健康,很多人要找一个靠谱的中医师傅都费劲千辛万苦,不一定找得到;金融理财师,人们在物质方面会越来越富有,在理财方面,大众的意识都比较淡薄,以后会越来越吃香。作者、医生、理发师、中医理疗师、健身教练等,还有懂ar、vr、人工智能的,未来绝对是领先型人才。

2、有稀缺性思维的人,思维比技能要更高一个维度,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部分人没有以上那些人拥有的特别技能,但是有一种超强的思维能力,他们有超强的眼光,能够看懂未来的趋势,他们会深度思考,能够探究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人就如大企业家马云、任正非、曹德旺,小老板各个优秀公司的创始人。可是这样的超强思维能力,不是轻松得来的,而要经过千锤百炼,学习、思考、总结、实践中来的。

未来只有拥有稀缺的人才能主宰这个社会;《稀缺》一书中说:稀缺,是拥有少于需求的感觉;无论你多么有能力,当你的欲望和需求不断在扩张的时候,你的能力就是稀缺的;无论你多么有钱,当你的欲望不断在扩张的时候,你的金钱就是稀缺的。

资源稀缺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和思维;资源没有了,我们可以去创造和寻找,而心态和思维稀缺了,那是万劫不复啊,颠入谷底。

最后的话:

做稀缺性的人,需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格物致知,当一个人停止思考和成长,那等待他的将是被社会、被市场、被企业逐渐淘汰;这个社会从古代就是“适者生存”,未来能够持续生存的将是稀缺性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