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突然联系你但又消失了(很久没有联系的前任突然)

前几天,我的前任,突然发来了好友申请。

前任突然联系你但又消失了(很久没有联系的前任突然)(1)

网上说,一个合格的前任就应该跟“死”了一样。

那,很久没有联系的前任突然“诈尸”,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是想和我再续前缘吗?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前任突然的关心。

今天,来聊聊「前任」吧。

前任的突然联系,

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想「复合」

很多时候,即使恋爱关系早已结束,你们之间的一些「连接」却还没有消逝。

  • 依恋连接短期内并不会随着关系的结束而消散

有关大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研究显示,分手后接触到前任的信息时,下丘脑(Hypothalamus)——负责“释放催产素,促使人产生深层依恋”的区域将处于激活状态(Barbieri, 2015)。

「依恋」的一大特征是,面对世界的危险与不确定,只有依恋的连接能带来安全感。所以,如果前任曾经是你的“安全基地”——理解你的想法,接住你的情绪,对你体贴关怀,提供温暖的依靠,那么在分手后的某一刻,有“安全”的需要却没有得到满足时,就容易产生联系前任的冲动。

这未必是想挽回或者复合,而是克制性地表达一种——“我想到了你。”

  • 分手时未被妥善处理的情感需要被释放

若在关系的结束时双方未能充分沟通,达成一致,则很可能在分开后,仍然能感受到与对方相关的指向性情感,如内疚、嫉妒、愤怒……

一些人会希望通过联系对方,来处理和释放这些情感,这时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大脑中负责控制“得失与冒险行为”的区域会被激活,与前任有关的抽象情感很容易被具象为实际行动。

比如,通过各种方式让前任注意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联系前任的人,其实是想要得到一个答案——“怎样才能让这段关系彻底过去,我很痛苦。”

  • 分手炮(breakup sex):从亲密关系到性关系

分手炮是指在一段具有承诺性的亲密关系结束后,与前任发生性关系的行为(Sbarra & Emery, 2005)。对于部分人来说,分手炮能一定程度缓解分手带来的痛苦,并带来解脱感。

有调查显示,27%的年轻人在两年内与前任发生过性关系。这背后的动机是多元的,它可以是一种分手仪式,以最后一次性为关系画上句号;也可以在得到双方确认的前提下,作为休闲性关系的开始。

但,女性更倾向于因关系维持的动机和前任发生性关系,而男性更倾向于因享乐主义的动机与前任发生性关系。(Moran et al., 2020)。

虽然的确有人在分手后一边维持纯粹的性关系,一边不受影响地开始新的人生,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因为持续的性接触而产生情感依恋(Emma, 2012)。

如果为了维持情感关系而被动选择了性,尤其是试图以性交往挽回对方的话,分手后性行为只会带来权力上的不平等,长此以往会对自尊水平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Claire, 2020)。

前任突然联系你但又消失了(很久没有联系的前任突然)(2)

  • 爱情不合适,转变为友情,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或许,你们的恋爱关系中曾经有过激情和心动,也有过交心的友谊——亲密的互动、平等的沟通以及对彼此深度的真诚兴趣。

其实,分手后友谊非常普遍。曾有调查显示,65%的人曾经有过“分手后友情(Post-dissolution friendship)”,其中还有22%的人和不止一个前任做过朋友(Bullock et al., 2011)。

虽然爱情没有成功,但ta不想就此结束你们的友谊,毕竟彼此为对方付出过的真心和善意,可以换一种方式继续,而且还多了一个理解、关心和支持你的人。

  • 前任作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也有可能成为分手人脉

很多前任的突然联系并不是因为在感情上还有瓜葛,相反,ta们的出现基于非常现实的原因:我想找你帮个忙。

因为曾经有过情感连接,从强关系变为弱关系后,某种程度上仍然保留着信任,在双方都处理好感情因素后,把对方当作“分手人脉”有联系也是一种常见情况。

有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离婚夫妻在离婚后的第十年仍然保持着持续的联系,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现实原因影响(Schneider & Kenny, 2000)。

  • 某个前任,或许成为了我们的「重要他人」

有一种情况是,前任突然联系你,只是希望知道你过得很好。

在曾经相爱的日子里,你们深刻地彼此影响、相互塑造、共同成长。两个人的自我很大程度地交织缠绕——在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里,有一部分的你是因为ta的存在才变成了这样。

那一段同行的路在你们的人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尽管你们选择了结束情侣关系,但你们对彼此仍然有一种与自身无关的“祝福”感情:虽然ta的幸福不再与我有关,但我仍然真挚地希望ta获得幸福。

“知道你都好,告诉你我都好,对我来说这就是连接,这就够了。”

前任突然联系你但又消失了(很久没有联系的前任突然)(3)

当然,前任想要「复合」

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想要复合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大多数的人,都至少在某一个时刻考虑过与前任复合这件事。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成年人经历过一段分手并重新开始的关系,其中75%的人报告说至少有两次与同一伴侣复合(Dailey et al., 2009),有45%的人都曾在分手后与前任复合过(Halpern-Meekin, et al., 2013),而有过复合的想法的人,更是超过了70%。

前任突然联系你但又消失了(很久没有联系的前任突然)(4)

那么,如果前任真的是想要复合,会有哪些信号呢?

信号一:目前在ta的生活中,没有其他的浪漫关系

如果你的前任现在是有伴侣或者dating中的状态,那么这大概率不是一个“求复合”的积极信号。

信号二:你能够感受到ta想要复合的充分理由和动机

如果你的前任有复合的意图,ta一定会在和你联系的过程中,试探复合的可能性,你可以在和ta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对方的愿望。如果你们的聊天一直兜兜绕绕,你感觉不到对方想要复合的心情,那么很可能——感觉不到就是没有。

信号三:Ta承诺分手的原因不会再次成为你们关系的阻碍

和前任联系时,复盘分手的原因往往是避不开的话题。如果你的前任在让你感受到,现在那个原因已经不复存在(eg.不再异地),或者ta已经认识并改正了错误(eg.懂得和异性保持距离),那么这很可能是ta在为提出复合做铺垫哦~

当然啦,即使你的前任真的想复合,也需要你也有同样的想法。并且,复合后关系是否能够稳定和长久,也取决于你们两个人在关系中的投入和经营(Halpern-Meekin et al., 2013)。

前任突然联系你但又消失了(很久没有联系的前任突然)(5)

关于「被前任联系」的一些建议

Tip1. 在明确自己的想法前,不必急于回应

当前任突然来联系你时,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稳住

对你的前任保持耐心,理解对方的反应,但是不要因为感到愧疚而纵容对方越界。首先,你要意识到如果你不想回应,你可以完全不给予回应。其实,你应该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思考,你认为你们之间对你来说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尤其是在你仍然能够感受到与ta的「连接」的情况下,比起独自一人做决定,可以多询问信任的朋友家人的意见。

Tip2. 看清对方的真实需求

当对方突然联系你时,你可以参考前文所述,判断分析对方联系你的真实目的。

如果你有动力去重建你们的关系,你需要保证你的前任也致力于此,否则你们可能很难复合。

因此,在投入到复合这件事之前,你们需要真诚地讨论彼此的想法、感受、愿望,ta重建关系的意愿,以及重新审视这段关系对ta而言意味着什么。

Tip3. 不要陷入“溜溜球关系(yo-yo relationship)”

许多人在和前任的联络中,和前任会陷入一种“溜溜球关系”——分开、复合、再分开的死循环(on-off cycling)。

这种死循环主要是人们内心的矛盾感(ambivalence)所导致的,也就是“在一起时想分开,分开了又想在一起”的感觉。并且,曾经有过分开的经历,会让“分开”这个选项出现得更加自然而然。

有一些人特别容易陷入“溜溜球关系”。比如,那种总是把“分手”当作解决问题的方式的人,“一言不合就分手”往往只是一种对关系中问题和矛盾的逃避。

前任突然联系你但又消失了(很久没有联系的前任突然)(6)

研究表明,溜溜球关系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均有负面影响。如果你发现自己与前任一直处于这种拉锯战中,你或许没有意识到,你们双方其实都没有得到亲密关系中应有的爱和珍惜。

分手-复合-分手,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吗?试着暂时把你的情绪放下,客观观察你们之间真实的关系。试着把你的目标从“我希望这段关系可以成功”转变为“我希望拥有一段好的爱情”。

Tip4. 你们是否可以建立新的、可以被双方接受的关系?

分手之后,你们停止了做伴侣会做的事情,甚至一度成为了“陌生人”。现在,你们重新恢复联系后,需要重新定义和适应彼此的边界。

比如,如果你希望能和对方做朋友,你可以提出,但是也要理解对方可能会拒绝;而如果对方提出希望能和你继续做朋友,但如果你并不希望这样,你也不要为了安慰对方而选择接受,这同样也不利于你们双方的心理健康。

或许以下这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你们思考:

  • 你们希望对方仍然参与自己未来的人生吗?
  • 你们希望对方以怎样的方式留在自己的生活中?
  • 你们对关系的期待能够达成一致吗?
  • 你们都认为这是对双方来说最健康的关系吗?

如果理智告诉你,已经是时候不再与ta联系了,你却还是很难放手,没关系,不必对自己太苛刻——你会在真正该结束的时候选择结束的,到那时你才会真正地释怀。

每一个我们曾经爱过的人,都会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在我们身上留下痕迹(Andersen & Chen, 2002)。有时候那个痕迹会是,“和你相爱过,人生已经很值得。”

References:

Andersen, S. M., & Chen, S. (2002). The relational self: an interPersonal social-cognitive theory. Psychological review, 109(4), 619.

Barbieri, A. (2015). What if I never get over him? The Guardian.

Bullock, M., Hackathorn, J., Clark, E. M.,& Mattingly, B. A. (2011). Can we be (and stay) friends? Remaining friendsafter dissolution of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1(5),662-666.

Claire, J. (2020). Is Break Up Sex Ever a Good Idea?. Psychology Today.

Dailey,R. M., Pfiester, A., Jin, B., Beck, G., & Clark, G. (2009).On-again/off-again dating relationships: How are they different from otherdating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6, 23-47.

Dailey, R.M., Jin, B., Pfiester, A., &Beck, G. (2011). On-again/off-again dating relationships: What keeps partnerscoming back.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1(4), 417-440.

Emma, G. (2012). From Sex To Love: Emotional Attachment And Sexual Desire Originate In Overlapping Parts Of The Brain (STUDY). Huff Post.

Halpern-Meekin, S., Manning, W.D.,Giordano, P.C., & Longmore, M.A. (2013). Relationship churning in emergingadulthood: On/off relationships and sex with an ex. J Adolesc Res., 28(2),166-188.

Moran, J. B., Wade, T. J., & Murray, D. R. (2020). The psychology of breakup sex: Exploring the motivational factors and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post-breakup sexual activity.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18(3), 1474704920936916.

Sbarra, D. A., & Emery, R. E. (2005). The emotional sequelae of nonmarital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Analysis of change and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over time. Personal Relationships,12(2), 213-232.

Schneider, C. S., & Kenny,D. A. (2000). Cross-sex friends who wereonce romantic partners: Are they platonic friends now?. Journal of Social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7(3), 451-46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