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少年坠楼(一安徽青年自尽)
纵观人类历史,不少历史名人都是死后才名声大噪,比如梵高、王小波、卡夫卡、海子等,仿佛只有当人离世入土后,他生前的思想便可瞬间得到众人的理解,以至于多年后,还有人在缅怀,影响深远。
谈起海子,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海子,而不是查海生,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想的是“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是查海生人生的最后一首诗,而这首诗的情绪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形成了巨大的对比,一个是绝望,一个希望。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安徽青年查海生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其生前虽然生前默默无闻,但死后,“海子”家喻户晓,无数人都缅怀这个满腹才华又浪漫的年轻人。
而海子就是查海生,查海生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是在1984年,当时才20岁的海子写下了《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他写“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
年轻的海子对梵高是崇拜的,是欣赏和尊重的,梵高生前对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说过一句话:
“我画麦田时,要人们感觉到谷粒中的原子在生长、爆裂。我画苹果时,要人们感觉到苹果中的液汁溅到皮肤上,果核中的种籽在往外钻向开花结果!”
海子是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的孩子,年仅15岁的就考入了北京大学,就读北大法律系,可想而知,海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全村人的骄傲。1983年,海子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
但海子是个诗人,抒情占据了他思绪的大部分,因此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风光的,他更想自己内心的理想,同样能够知道,年轻的海子并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恐怕还有不少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他。
海子刚开始工作时,月薪就有90元,这在当时算得上是高工资了,而海子也格外懂事,每月会寄回家60元,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当海子开始写诗,开始发表自己的诗,他手里面的笔就停不下来,从1984年到1989年,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
不过海子生前却是籍籍无名,甚至无法得到旁人的理解,因为诗人是潦倒的,但人是要生存的;并且在部分人看来,海子的诗写得有些无聊的,在一次作品讨论会上,海子当众读了自己所写的两首诗,但诗人多多听后却是说道:“海子,你是不是故意要让我们打瞌睡?”
虽然这句话其实也算不得什么,但诗人的心思是敏感的,内心是柔弱脆弱的,因此海子还是因为这话受到了不少的伤害。
事实上,当海子开始写诗,写了一篇又一篇诗,他所得到的反馈多的是质疑,是批判,还有人为此撰文“人类有一个但丁就够了”;因此内心十分痛苦的海子写下《麦地和诗人》: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直至1989年海子留下“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的遗言,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出名了,大家都在看他的诗,都在读他的诗,在想:这是怎样一个诗人?他竟是这般温柔和浪漫。
正如梵高,即使一生创造出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 ,但他生前穷困潦倒,靠弟弟接济,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唯一卖出的画,都是弟弟为了鼓励哥哥而买下的。
然而梵高死后,他扬名了,其创作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绘画艺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