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危城讲的啥子(危城败在于低估商业电影的观众对真实场景的需求)
凡事有起有伏,经历过七月的谷底,八月的电影竟出乎意料好些了,《爱宠大机密》、《微微一笑很倾城》、《使徒行者》、《盗墓笔记》虽然算不得佳片,但至少各有各的看点。票房的反映也证明我们观众很好说话,所以不要说欠谁谁电影票,该给的只会多给、不会少给。
在这档期上映的《危城》在竞争中并不突出,导演陈木胜讲故事的本领不强,题材太老套,演员阵容也不占优。彭于宴、刘青云、吴京的粉丝们勿恼,我也很喜欢他们,可你们会像其他粉那样无条件奉献票房?不要说理智才是真粉,市场是势利的,谁能招财进宝谁就受投资方欢迎。
尽管陈木胜否认隐喻,反正《危城》确实很像中国近代史。
我们来看细节:
疯狂的入侵者-军阀,屠城,抢掠民间财富。
愚昧无知的群众-先跪了再说,只求眼前太平。
英勇不屈的反抗者-试图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民众,让他们认清入侵者的真面目。
醒悟过来的民众拿起各种农具打死了入侵者。
而我比较喜欢的是电影设置的道德困境。
杨克难努力维护公平正义,把杀掉三个无辜百姓的凶手曹少璘抓了起来。曹少璘用一城百姓的性命威胁杨克难,如果砍他的头,他父亲的军队将杀掉满城人。最后,连保卫团并肩作战过的兄弟也跪下恳求杨克难放人。
砍,还是不砍?
不止杨克难,那些跪下的人也明白谁是谁非,可逝者的生命比不上自家的命要紧,在强权之下,公平正义算什么?
类似同样的问题不止一次在影视剧中出现。到底为三个死者讨回公道,还是不要连累满城百姓?明知曹少璘在说谎,杨克难却无法揭穿他,因为哪怕只有一线指望,大众还是存着幻想。站在杨克难一边的人实在太少,少数服从多数,由多数做出决定。
《危城》的失败在于真实感太差,无论是杨克难还是马锋,他们高风亮节,没有丝毫真人的顾虑。那样的背景,不是说走就走的年代;那样的年代,也不会有正义之军保护全城百姓。
又或者说,近代史并不远,太轻松的坚持不能让我们这些群众动容,因为历史证明事情没那么简单,而缺乏真情的牺牲没有任何力量。
然而《危城》虽然太过虚浮,我仍想赞声好,至少它在努力讲励志的故事。相信正义、坚持正义并不容易,哪怕鸡汤也好,在适当的时候来上一碗,能够提一下精神,让人记得也许需要公平的只有弱者,但弱者也不要放弃。
就像曾经失落过的马锋,他蒙上双眼不想再看人世间纷纷扰扰,也不愿再管闲事。但终于有个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示范给他看,如何做一个好人,尽管可能付出生之为人的最大代价。
虽千万人吾往矣。
最后提一句,片尾曲是信唱的,虽然和整部影片的基调不算贴服,但那股冷金属调调,我挺喜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