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

开篇声明:本文为笔者原创图文,欢迎关注@九州铮史带给你别的平台所没有的历史哲思,文章虽长,但精华在后面。喜欢九州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转发、留言交流~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也叫他王荆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不仅在诗词文章上才华横溢、卓然有别,其在经世治国方面更是有着深邃超前的洞察力和经天纬地的方略体系,加之其孤傲高洁、不迩声色的超凡脱俗品性,更凸显了他的与众不同、卓尔不凡。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1)

王安石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誉满天下、光照古今。据载,其一生写下了1600余首诗词,在诗歌上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而纵观王安石的一生,从年少成名睥睨天下,到上万言书不被认可备受打击,再到大权在握大刀阔斧变法,最后遭遇四面楚歌不得已归隐金陵,堪称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令人嗟叹不已。

正所谓诗如其人,诗中有人生,若想读懂王安石的一生,我们只须认真品味他不同时期写下的这6首诗词,便可大致窥其原貌。


第一首:《试院中》

创作背景:初出茅庐,一举中的

少时操笔坐中庭,子墨文章颇自轻。圣世选材终用赋,白头来此试诸生。

王安石的诗,尤其是早期的诗,相对来说比较直白易懂。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时年22岁的王安石第一次参加便以第四名的成绩进士及第。上面的这首诗就是他试院里参加科考后随口吟出的一首小诗,一个“颇自轻”表达了王安石溢于言表的满满自信,对于科考中的觉得犹如探囊取物。而后两句里,看着试院中那些考了一辈子的“白头”书生,又表达了他对于朝廷历来采用诗赋取士这种做法的不满,认为朝廷选材取士应该更加务实,不应以诗赋来衡量人才。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2)

古代试院

从这首小诗中,我们已然可以看出,王安石在非常年轻的时候便已经有了改革的零星想法,虽然还不甚明了,也未形成系统的思考和对策,但却已在心里埋下改革科举制度的种子。后来,当他担任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之后,也确实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废除了以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确立了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的选拔标准,之后又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此外,从另一个角度也可看出,此时的王安石身上已经隐隐呈现出那种年少轻狂、自信满满、睥睨天下的傲然之气。


第二首:《古松》

创作背景:志向未展,辞官为母丁忧之时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看似写古松,实则写的是自己。一棵古松秀于林间,高耸入云,雄伟挺拔与众不同。夜风吹来,发出铿锵之声,映衬着千山月照,更加雄伟拔萃。如此大才,岂是粪壤之力可以培育的,而是得到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力,凝聚了乾坤精华。最后一句表达了自己的心境,要是朝廷缺少栋梁之才,取用就是了。如果没有能够使用如此大才的能人,就不要来侵扰它的清净了。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3)

参天古松

王安石用古松比喻自己,感叹自己虽然有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经世大才,却一直没有遇见懂得使用的“良匠”,傲气之外也徒增几分怀才不遇之悲凉。这一点,如果我们了解他在仕途上的遭遇便更加了然了。

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时任度支判官的王安石乘回汴京述职的机会,向宋仁宗呈上了一封《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洒洒长达万言,在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以革除北宋立国百年来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然而,此次肝脑涂地的上书并未得到年老力衰的仁宗的认可和采纳。等待一段时间未得回音的王安石表示很受伤,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感涌上心头。此后,朝廷多次委任他朝廷要职,他都固辞不就,有一回听说宣旨的太监上门了,他立刻躲到厕所里不出来,太监只好把圣旨放在他的厅堂之上,结果王安石从厕所出来看到后立刻拿起圣旨跑出来追那太监,硬是让太监拿回去。这种事估计也只可能发生在北宋年间,在其他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王安石家中老母亲病逝,于是他便遂辞官回江宁守丧。没多久,宋仁宗病逝,病秧子宋英宗继位,其在位时期(公元1063年—1066年),也曾多次征召王安石赴京任职,他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拒绝入朝。概其原因在于他认为宋英宗并非能够使用好他的那个“良匠”,不如继续等待时机。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4)

志向未展的王安石

这首诗一首《古松》写尽了王安石一辈子的孑然傲骨和满怀自负,也写出了他在这一段蛰伏期的心理状态,他在等待。


第三首:《元日》

创作背景:第一次拜相,开始推行变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着屠苏酒喜迎新的一年到来。清晨,那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纷纷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5)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一改此前大部分诗作中那种吐槽、批判或是孤傲、怀才不遇的感觉,而是充满了蓬勃之气。原因在于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完全不同,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正式起用王安石,其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认可。次年,王安石便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预感到一项项新的法度得以推行下去,此时的王安石内心也抑制不住一股即将改天换地的豪迈和兴奋之情,于是有感创作了此诗。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6)

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

可以说,这首畅快的诗句,充分展现了王安石在其人生中最心气最为舒畅的阶段的心境,非常有代表性。


第四首:《商鞅》

创作背景:变法之初遭遇旧党激烈反对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从古以来,统治天下、驾驭百姓靠的是朝廷的公信力,商鞅推行变法能成功的首要在于能够立信进而做到立法严明。现今的儒士们,不应该任意去诋毁、非议商鞅,商鞅能使法度政策得到坚决施行,才有秦国的逆境而强。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7)

商鞅变法 徙木立信

一看这首诗,就知道王安石又有心事了,他是在借商鞅来比喻自己的遭遇。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宋神宗拜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让他全力推行变法以改变积贫积弱的情况。之后,王安石撒开手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运动,针对财政和军事两方面,先后颁布了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一些列新的法度政策。然而,变法伊始便遭到了保守派激烈的反对,法令颁行不到一年,围绕变法的利弊,改革派和反对派之间便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和斗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反对派首领司马光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与王介甫书》),细数实施新法的弊端,试图说服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而正为改革如何推行下去而上头的王安石自然是一一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观点逐一进行反驳,并批评当今的士大夫阶层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强烈表达了坚持深彻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8)

王安石与司马光

虽然因为有宋神宗的强力支持变法而没有夭折,然而,在变法遭遇强烈阻力之时,其郁闷挠头的心境可想而知,于是便借歌咏商鞅之名为自己伸张一番。


《泊船瓜洲》

创作背景:二次复相赴汴京路上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舟行迅疾,顷刻间便到了,回望钟山(他的家乡)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和煦的春风再一次把两岸的树木吹绿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今日皎洁的明月送着我北去,不知道明月它何时能送我而还?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9)

泊船瓜洲

很多人在解读这首诗时都说表达的是王安石内心愉悦、轻快的心情。九州以为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如果结合王安石创作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也就非常清楚了。

这首诗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前往汴京赴任的路上,有感而发创作的。

随着变法的深入推行,新法本身的一些缺陷以及执行上衍生的弊端,导致民怨日增,社会矛盾愈加激化,反对派群体迅速扩大、反对王安石和新法的声浪也越来越高,党争愈演愈烈,致使新法的推行步履艰难、进退维谷。在如此局面下,最强支持者宋神宗的内心开始飘摆,最终顶不住压力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选择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职以安天下,这是王安石的第一次罢相。罢相后的王安石回到了钟山退隐,然而在他罢相后,朝廷被他一手提拔和推荐上去的接班人吕慧卿搞得乌烟瘴气,宋神宗愈发怀念王安石,于是时隔不到一年,又再次下诏恢复王安石的宰相之位继续主持变法。其实,这个时候的王安石内心是非常矛盾纠结的,继续变法,必然又会卷入与反对派的顽固斗争中;可如果不回去,又实在不甘心自己的变法大业毁于一旦,也对不起宋神宗的长期支持和知遇。虽然,此时的他内心早已有倦怠和退意,但最终他还是答应回京赴任了,但其心情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10)

王安石二次复相之时 心事重重

其实,归隐,是此时王安石最大的心愿,他并不是一个贪恋权柄之人。可以想象的是,以这样的心态再次赴任继续推行变法,其结果自然不会太好的,后来的事情发展也确实佐证了这一点。在他二次出山之后,因为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新法推行愈发举步维艰。心灰意冷的王安石向宋神宗再三请辞,最终在复相后的第二年(公元1076年)得以还归钟山退隐,了却心愿。


第六首:《菩萨蛮》

创作背景:二次罢相后归隐半山堂期间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11)

菩萨蛮

临着小河建起来的数间茅草屋看起来非常闲适,我穿着窄小的短衫、戴着小短帽只身在垂下来的杨柳之中穿梭。今年的花比不上去年的花那样红艳,一夜的春风便把花儿都吹开了。弯弯的月亮在树梢上仰卧着,我中午的时候喝酒小醉,等我醒来已是夜里了。要说这世间什么东西最能牵动人的情愫,思来想去还属那幽静的山林中黄鹂鸟的叫声了。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12)

归隐生活

二次罢相后的王安石正式在钟山边结草为庐,过起了闲适、朴素的归隐生活,这首《菩萨蛮》正式归隐期间所填的词,表达了一种繁华落尽、返璞归真的悠然自得,隐隐中也透露出了一些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这一时期(公元1076-1086年)的他创作了很多诗词作品,风格上也呈现出与前期诗作那种直截刻露大不相同的韵味,例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再比如《书湖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相比前期作品,这些诗褪去流俗,更显得神丰韵远,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13)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壮年去世,宋哲宗即位,改元元祐,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变法大业迎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原本就强烈反对变法的高太后,立即起用了反对派领袖司马光为相。而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并不违孝道,全面废除了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就这样,在无数反对声音中艰难推行了十六年的“熙宁变法”正式落下了帷幕。听到全面废除新法的消息后,半隐于钟山的王安石忧思悲忿,没多久便卧病不起,于元祐元年四月初六(公元1086年5月21日)郁然病逝,享年六十六岁,令人唏嘘。

九州君评

纵观王安石的一生,从年少成名睥睨天下,到上万言书不被认可备受打击,再到大权在握大刀阔斧变法,最后遭遇四面楚歌不得已归隐金陵,堪称此起彼伏、波澜壮阔,令人嗟叹不已。

王安石最好的10首诗 王安石一生创作1600多首诗(14)

王安石画像

可以说,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奇人,更是一位品格高洁、令人肃然起敬的国士,他是古代文人中对国家命运影响极深的人,也是历史上推行变法最后唯一能够全身而退、安然无恙的人,这一点比起前辈商鞅、吴起和后辈张居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也算是幸运的。

王安石不仅在诗词文章上才华横溢、卓然有别,其在经世治国方面更是有着深邃超前的洞察力和经天纬地的方略体系,加之其孤傲高洁、不迩声色的超凡脱俗品性,更凸显了他的与众不同、卓尔不凡。

今年是王安石诞辰1000年,九州仅以此文致敬先贤!

参考资料

1.《宋史》

2.《警世通言》

3.《文献通考》

声明

1.图片多源于网络,首先感谢图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本文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之处和观点不一,请留言探讨,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