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笑话(林语堂的幽默趣闻)
大家都知道,“humor”一词的中文译为“幽默”,但“幽默”这个汉语词汇的原意其实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有趣、可笑”,那林语堂先生为什么要把“humor”翻译为“幽默”呢?不着急,倒上一杯茶先,且听我给您娓娓道来——
“幽默”这个词始见于屈原的《楚辞·九章·怀沙》,那个屈子啊,在文中运用大量的生僻字词和古怪的比喻进行各种自恋和哀怨、叨逼叨个不停,其中有一句——“眴兮杳杳,孔静幽默”,意思是说“眼前一片苍茫,听不出丝毫声响”(为什么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苍茫的天涯是我滴爱……”)。因此呢,“幽默”,就是“寂静无声”的意思、跟“滑稽”和“可笑”没有半毛钱关系。可林语堂大师愣是凭借他异于常人的悟性、超坚硬的笔杆子和嘴皮子将全国人民给忽悠成功,说——“humor”就要翻译成“幽默”,不服?来辩!!!
林语堂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谈吐诙谐,说白了,就是吃了MM豆的逗逼一个。1924年5月,他在《晨报》副刊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第一次将英文中的“humour”译成“幽默”。在林大师看来,之所以用“幽默”一词与“humor”相对应,这是因为“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
从此,他便如同一个开了挂的阿三,到处发表文章和演讲来论证自己翻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且扯着嗓子宣扬他的“幽默”哲学和艺术,好似一个鸡血上身的传销人员对着下线狂喊——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你要幽默啊!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本能?你要幽默啊!……然后呢?
然后,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就看不下去了,用匕首一样的文字对他各种讽刺,文人的那种“文骂”是尖酸刻薄的优雅,在我这个俗人看来,实际上就是骂林大师:“如今国难当头,你丫的闲得蛋疼是吧?“幽默”尼妹啊!你自己傻逼就行了,还要去麻醉别人,让别人跟你一起傻逼!你丫就是一拿着搅屎棍的傻逼……”(18岁以下的小朋友请自动忽略)。一向颇具绅士风度的林语堂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只是躲在角落里,默默画着圈圈,心中骂道——你个死鬼!你都不了解人家的好,为什么还要骂人家?为什么??(原话为:当一作家恨某人,想写文加以痛骂,但尚未知其人之好处时,他应该把笔再放下来,因为他还没有资格痛骂那个人也)
当然,最终林语堂还是将“幽默”这一概念给普及开来。而他与鲁迅两人相爱相杀的狗血剧却愈演愈烈,友谊破裂的结局终究留给后人一声重叹—oh,shit……
老实说,国学大师林语堂的学术态度还是很严谨的,在选择“humour”一词的合适译文时,他还认真比较过“语妙、诙谐、蟹蟆、诙摹”等备用词,最终定为“幽默”。他将之视为一种心境,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美学风格;他甚至认为:“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都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