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把握产业形态升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逻辑)

一、产业演进规律研究综述

整体而言,产业发展是不断演化、进化、迭代的过程,不仅是从无到有的生成,还包括从小到大的扩张,亦包括从低级向高低的上升。一般认为,总的趋势是沿着“农业—轻工业—基础产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知识经济”。以知识经济阶段为例,涵盖了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社交经济、体验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和新经济形态。

就国民经济和国民财富的视角而言,库兹涅茨把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A部门)、工业部门(I部门)和服务业部门(S部门)。他认为分为三个主要部门“农业及相关的渔业、林业和狩猎;工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水力电力、运输业和通信;服务业——贸易、金融、不动产、动产、商业、仆佣、专业人员及政府”。简而言之,一产就是农业经济、二产就是工业经济、三产就是服务经济;在此基础上出现的知识经济,有时候被称为创新经济,有时候被称为新经济,如今跟多的人称之为数字经济。

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把握产业形态升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逻辑)(1)

除了经济形态的演进之外,核心是产业结构的演进。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产业发展演进理论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如配第—克拉克定理,关于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该理论立足配第定理(产业间收入相对差异的描述性规律现象)及费希尔的三次产业分类法,以收入弹性差异、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作为形成机制,以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该理论不仅可以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分析中得到印证,而且还可以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家在同一时点上的横断面比率中得到类似的验证。

二如库兹涅兹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关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的学说。该理论认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均不断下降;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如果综合各国的情况看,则工业部门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并不必须与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趋势同步,综合起来看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三如霍夫曼定理,关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该理论认为,各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霍夫曼对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变化的研究,是在国民经济只存在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因此他把资本品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的上升和居于主导地位,等同于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和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

二、产业演进规律基本内涵

某种意义上,研究产业演进规律需要着眼于“发展阶段—激励机制—发展结构”三位一体的视野视角上。

这个发展阶段,主要取决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继承和创新上。迈克尔·波特以钻石理论为研究工具,以竞争优势来考察经济表现,从竞争现象中分析经济的发展过程,从而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生产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阶段、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阶段和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般伴随着经济上的繁荣,而第四个阶段则是个转折点,可能由此开始衰退。我们姑且将产业跨界融合、品牌价值提升等因素导致的价值驱动替换财富驱也放在其中,并形成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价值驱动四个发展阶段。

表:国民经济增长的不同发展阶段修正

发展阶段

创新逻辑

要素驱动

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

投资驱动

配合要素积累进行大规模投入

创新驱动

依靠技术和生产率的提高

价值驱动

产业跨界融合、品牌价值提升

这个激励结构,主要体现为要素驱动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全员生产率,投资驱动下的资产报酬率、投资回报率,创新驱动下的技术报酬率、劳动报酬率,价值驱动下的行业利润率。一般而言,对于新兴产业的生成而言,往往取决于创新驱动、价值驱动,在较高行业利润率、技术报酬率的刺激下,遵循“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发展逻辑,促进创新资源与产业要素流向新兴产业领域;对于成长产业的扩张而言,往往取决于创新驱动、投资驱动,遵循“高成长、高价值、高估值”的发展逻辑,将科技创新能力与工业化、产业化组织实施能力相结合;对于成熟产业的升级而言,往往取决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围绕“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发展逻辑,从产业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及资产报酬率、投资回报率;对于衰退产业的转型而言,往往取决于创新驱动、投资驱动,遵循“高死亡、高压力、高转换”的发展逻辑,要么因为全要素生产率、全员生产率、劳动报酬率等下降而衰落,要么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再生发展。

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的驱动因素、发展逻辑与激励机制

产业阶段

驱动因素

创新逻辑

激励机制

新兴产业生成

创新驱动、价值驱动

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

高行业利润率、技术报酬率、劳动报酬率

成长产业扩张

创新驱动、投资驱动

高成长、高价值、高估值

高行业利润率、技术报酬率、投资回报率

成熟产业升级

投资驱动、要素驱动

高端、高效、高附加值

全要素/员生产率、资产报酬率、投资回报率

衰退产业转型

创新驱动、投资驱动

高死亡、高压力、高转换

这个发展结构,主要取决于要素的投入结构、技术的有机构成、财富的分配结构、生产的制度结构,最终是人口的分布结构。“要素的投入结构”基于生产函数理论,也就是将技术因素作为外生条件,强调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上,投入多少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以及企业家才能,就产生多少产业,也就是典型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逻辑思维。“技术的有机构成”体现将技术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财富的分配结构”就是政府税率、银行利率、要素市场租金、企业盈利率、家庭收入率之间的关系。“生产的制度结构”也就是新制度经济学所强调的“制度是重要的”系列理论,通过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社会发展的非社会因素等解决系列发展问题。基于以上结构,进而体现出不同产业的人口分布。

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决定论

发展阶段

要素驱动

投资驱动

创新驱动

价值驱动

发展阶段

全要素生产率

全员生产率

资产报酬率

投资回报率

技术报酬率

劳动报酬率

行业利润率

发展结构

要素投入结构

财富分配结构

技术有机构成

生产制度结构

决定因素

禀赋决定论

资本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

制度决定论

整体而言,在产业演进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要素的叫做“禀赋决定论”,如比较优势理论;强调资本的叫做“资本决定论”,如资本主义的机制;强调技术决定的叫做“技术决定论”,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强调制度的叫做“制度决定论”,如新制度经济学派所主张“制度是重要的”;强调战略的叫做“战略决定论”,比如中国奇迹的根源在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国家战略。如果去掉“基于特定人力资本结构条件”的假设,似乎还存在着人口决定论、文化决定论。比如移民城市的人口结构,能够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博大的文化,进而影响战略抉择、制度取舍等等;而原教旨主义盛行的地方,往往是自我封闭、自我感觉良好的“夜郎国”。

而在以上“发展阶段—激励结构—发展结构”视角下,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经济技术发展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下,产业形态与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内,围绕不同要素、资金、技术、制度、人口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激励机制与发展结构,构成了产业演进的总和。

三、当前的变量及创新精要

整体而言,以前诸多产业演进规律的研究整体上拘泥于传统工业经济与服务业之下,而对于产业演进规律认知升维的前提,在于从产业工业化走向产业数字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工业经济形态到数字经济形态。如果工业经济更多的是物质能源的转换、物理硬件的展现,那么,数字经济不仅仅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产业为主干,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更是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物理硬件与智能终端、线上与线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有机结合。

如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通讯、新一代芯片、高端软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数智科技,进一步夯实数字产业化,并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加速产业跨界融合,并在数字基建、数字孪生、数字治理的带动下构筑超级智联生态。并连同材料科技、生命科技、能源科技、太空科技等前沿科技、硬科技与先进制造融合的构件,扩大生产、生活、生存的边界和疆域,加快泛工业应用与发展。

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把握产业形态升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逻辑)(2)

二是从工业单边思维到产业双边思维。如今在国内外国民经济统计中,依然按照一产、二产、三产的传统分法进行统计核算,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工业看成产业,这便从思想认识的源头导致了过重的产业发展结构、片面的发展思路或路径。在此条件下,工业是工业、商业是商业,生产是生产、消费是消费,行业是行业、市场是市场,供给是供给、需求是需求等等,并没有在供需两侧、买卖两方、上下两端等“对立”中找到“统一”的地方。一般而言,工业代表了生产、行业与供给,商业代表了消费、市场与需求。但真正的产业思维和段位,一定是涵盖工业与商业、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行业与市场的总和。只有从工业单边思维到产业双边思维,才能拓展商业发展的疆域、打破企业发展的边界、弱化产业发展的界限,才能培育发展出更多的新动能。

从拓展商业发展疆域来看,无论从B2B、B2C到F2C等等,代表的一个趋势便是从生产到消费渠道越短而交易成本就越低,那么消费者剩余就越大;从打破企业发展边界来看,无论是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还是生产即服务、产品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大量的企业能够越过中间商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企业更加垂直化或者平台化;从弱化产业发展界限来看,各行各业借助服务、终端、场景、消费、商业融为一体,不断打破产业的发展界限,产生出新业态新模式。

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把握产业形态升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逻辑)(3)

三是从生产决定消费到消费决定生产。如果说工业经济与新经济最大的差别,那就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工业经济条件下更多的是生产决定消费,新经济条件下则是消费决定生产。如果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与上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以往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是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则是生活方式决定生产方式。正是从工业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决定消费,到了新经济条件下、产业思维条件下的消费决定生产,对企业资源配置方式、行业经营发展形态、市场供需发展结构等等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企业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需要从以往的以产定销到如今的以销定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市场的外部反向配置生产资源;从行业的经营发展形态来看,需要从重视车间或工场的制造到重视场景应用,也就是要更加重视将数据、算法、服务与客户体验相结合;从市场供需发展结构来看,不仅要从生产的源头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还要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打破以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是由外部需求决定的发展结构。几乎可以说,只有赚到钱的工业生产加上商贸流通才叫产业,赚不到钱的生产制造叫做工业库存。从这个意义上,产业一定是有钱可赚的生产与商业。

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把握产业形态升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逻辑)(4)

在此背景下,发端于知识经济,集大成于数字经济的新经济时代来袭。这其中,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社交经济、体验经济,到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分享经济、生态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新经济模式、新产业业态,他们之间不仅存在共同的发展基础,还存在一定的纵向演化、横向交织的关系,甚至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或侧面。

譬如,知识既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一种生产力,网络、信息、数字、智能等等都是知识的延伸;网络既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一种生产力,还是一种生产方式,很多信息化、社交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以及分享化都离不开网络;社交既可以与生产方式相结合改变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等,也可以与生活方式相结合改变消费方式、治理方式;数字既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一种生产力,还是一种生产方式,是知识、信息的数据资产化以及数字时代的升级版;智能是知识开辟新的疆域,能够更大范围运用和提升网络、信息、数字以及平台、体验、生态等;而体验、平台、分享、生态更多的体现了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立足技术创新进行模式创新的经济形态、经济模式与产业业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