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2056回:始兴储粮屯兵乾坤,自古碉楼林立泰壮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

永古千秋泰壮,成今韶关乾坤;始兴储粮屯兵,自古碉楼林立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

2014年10月13日,早上六点多起床,外面是晴天,煮了鸡蛋和包子,洗漱完毕后吃早饭,我带上两个腰包和一个大背包出门,徒步走到大厦门口,看到穿齐臀短裙的美女穿着15厘米的高根鞋走在我前面,这那里是走路,分明是走秀。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4)

后来又看到一长发美女,穿贴身的紧身健美裤子,勾勒出翘臀曲线,大腿内侧的线条柔美,苗条美女跟普通女人的差别是很大的。

我走到拥挤的龙岗地铁站,勉强挤上地铁,多是麻木冷漠的人群,不久到达更拥挤的布吉地铁站,我被挤出地铁车厢,转而上了另一班地铁龙华线,车厢也很拥挤,与一穿短裙的美女挤在一起,此女长发护肩,皮肤细腻,正在看报纸,手指上都沾着油墨,约8:25分到达深圳北站,出地铁站后进高铁站,排队过安检,然后取火车票,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5)

我在B8区域候车,我坐的D1006次列车是发往武汉的,候车室的老人特别多,对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我是非常厌倦了,当时还寻思开公司找项目,车站有恒大香山的广告和理某财通新产品的推荐,约九点左右,华为公司老员工打电话跟我聊天,聊了十三分钟,信号不是很好,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6)

当时我还要过安检,之后上了高铁列车,我找到12号车厢06F座位坐下,我对面坐一个54岁的老同志,他要坐火车去河南安阳,不久又来了一位平顶山的河南人,如是两人就开始聊天,先谈河南土葬的问题,安阳人说家乡的老人都想死后偷偷土葬,如果被地方管理层发现,可能被挖出来重新火葬,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7)

安阳人长得很苍老,满脸皱纹,他目前在建筑工地搞钻孔的工作,他说年轻人都干不好这么累的活,他每天可以赚700元,这样算的话,他一个月保守收入是人民币一万四千元了,看来劳工成本真是飞涨了。此人说他体力很好,可能是经常抽烟,他牙齿很差,又黄又歪,而且他还拿着一瓶可乐饮料在喝,加剧他牙齿病情的恶化。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8)

安阳人说他家之前发火灾,两个孩子被烧死,他只能白手起家出来打工,因为大城市多是工地,到处建高楼,所以他这样的建筑工人是很吃香的,每个城市都需要农民工,城市居民却多嫌弃农民工。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9)

他在广州南站下车,他旁边的平顶山人也在之后的广州北站下车了,一个广州居然有两个高铁站,真是霸气。约11:10分列车到达韶关高铁新站,出车站发现旁边有个旅行社和游客服务中心,广场非常气派,却没有什么人,远处都是在建的高楼,我坐22路公交车驶往韶关汽车站,高铁新站带动了沿途大量地产项目跟风开发,到了老火车站旁边的韶关汽车东站购买了去始兴的车票,票价是20元,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0)

其实小姐说有去隘子镇的专车,但发车时间是13:40之后,我不想等,就先坐上了12:05分发车的去始兴县的汽车,打算再从始兴转车到隘子镇,最终到达的时间可能过长。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1)

大巴客车出车站后沿途还上了很多乘客。之后汽车经过仁化县周田镇,这里新建了一个叫丹霞山车站的火车站,沿途的古建筑很少,都是在建的农民房,令人失望,不久看到少量残破的客家围,到达始兴市区时,意外地在323国道左侧看到了永成围,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2)

也是我沿途在市区范围看到的唯一的客家碉楼,之前研究始兴市区卫星地图时,发现这里分布着大量的客家围,但今天一看,城市开发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始兴市区已经是面目全非,大街两侧基本上都是高楼,本来打算去石下村看厦屋的计划也搁浅了,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3)

幸亏今天看到了太平镇东湖坪村九栋十八厅西南隅的永成围,否则来去匆忙,可能收获全无。永成围建于清光绪21年(1895年)冬。北靠南蛇岭南麓,地处墨江北畔及其冲积的墨江盆地腹部。绿畴辽远,秀色流清。坐北向南。卵石砌基、墙,坦然光滑。青砖砌角;角楼;方形、十字形和竖一字形窗;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4)

叠涩阶梯纹与螺纹组合重檐;筑二面坡硬山顶方阁楼,呈宝箧形。平顶,长方形,4层,高11m,面阔19.12m,进深20m,面积90㎡。红砂岩甃沿水井,二层以上设走廊;拱门,牌坊式门楣镶“永成保障”匾,配联:“永古千秋泰壮;成今一洞乾坤。”款: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冬,镜川兄弟叔姪造;仙岩张之洞书。内有天井。围墙厚1.3m。整体稳固,完好如新。据记载,此围门眉上镶嵌着晚清奇才张之洞的亲笔题词:永成保障。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5)

一个粤北山区小村落的一座小围楼,能得到当时任湖广总督、后来升任朝庭军机大臣的张之洞题词,这其中玄机,非常耐人寻思。这种用于躲避兵匪贼乱的防御性建筑,在民间是随处可见,而永成围在这众多的围楼中实属平常。但它那赋予传奇色彩的背景,却吸引着远远近近的游客蜂涌而来。永成围楼墙厚三尺,楼高四层,门设五道。走进围内,一个约60平方米的长形天井,阳光从上面射进来,显得宽敞明亮。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6)

天井四面檐水汇于廊下水沟,取“四水归堂、财源广进”之意。天井里有一口水井,青砖砌就,花岗岩石铺面,名为“百子千孙”井。井下有一块铜钱形状的石板压底,意为钱财如井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井四廊及出水口均铺有铜钱形花格,意为四方财源滚滚来,水流而财留。古人云:富贵不过三代。而建造此围楼的主人却用心良苦,祈望他的富贵代代相传、永盛不衰。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7)

站在天井里往上看,四边回廊的檐柱设计为下小上大,含有后辈胜前辈、越发越大之意。两边设有登楼梯级,左边上去为“步步高升”,右边下来为“衣锦还乡”。上落梯级共有6处,寓意“六六大顺”。整座围楼有48间厅房,寓意“四平八稳”。这围楼内48间展室展出的民俗文物,犹如一座民俗大观园,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在这座展品繁多、种类齐全的民俗文物展览馆里,展出了一种特殊的展品功名牌,它见证着曾氏祖先曾有过的地位与荣耀。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8)

这些牌匾有朝庭加封的“诰授‘奉晸大夫’”、“钦加‘同知衔’”,也有民间因感恩而赠送的“济急扶危”、“覃恩”等等,相信每一块牌匾背后都一定含着有故事。据说东湖坪曾氏先人曾履和,当年在广州、佛山一带做生意,有一年,广州、佛山洪水泛滥,百姓遭灾,曾履和倾其所有救济灾民,当地乡民送匾谢恩,有口皆碑。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19)

地方晸府为彰显其善举,将其事迹奏报朝庭。而朝庭也正需要这种有德之人来管理地方,于是给曾履和封官赐爵,以旌其功,教化一方。当时恰逢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如此一来,高高在上、权倾一方的总督大人张之洞,便与这个山区小村落的小围楼扯上了关系。有道是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岭南有如此多的堡垒式客家围,其实与当时的自然历史现状有关,据说在在明清以前,外省人一提到岭南人就很自然的想到猴子,如越南猴马来猴罗浮猴等等,为什么是这样?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0)

因为岭南地区古称蛮地,活动这里的种群也被当时的华夏人称作野蛮、落后、无知的物种。据说这种状况直到明末清初后才转变,此时大批客家人不怕艰辛,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进入惠州和广府地带,客家人因此发挥了自己勤劳勇敢的特点,进行大面积的开荒造田,修桥砌路,传播现代文化,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等事业的大发展。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1)

由于客家人的作用和贡献,使这里的社会环境逐渐走向现代文明,这个被称为最后蛮土的岭南地区才得于开发和被人认识。拿惠州为例,据史料记载,自明季兵荒迭见,垦复艰难,民田多弃不耕,致民贫困落后。康熙初,伏莽渐消,爰谋生聚,时则有大埔、兴宁人来佃于惠。对村落之残破者,葺而居之。未几,永安、龙川等县人亦悄悄至。当清丈时,山税之占业浸广,益引嘉应州属县人杂耕其间,所居成聚。在这一时期,迁惠的客家人有数十姓之多,来源既有江西、福建等外省的,但更多的是来自粤东、粤北等地的客家人。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2)

和平县进士徐旭曾在他个人传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早期的惠州,荒凉贫贱,渺芜人烟,十里不见人,见者多为猴” 由此可见,惠州早期荒凉的程度是令人难于想象的。很多人都知道,客家人跟粤西地区的白话人有过一场持续十二年的大械斗,最终双方死伤惨重,始兴自然也无法幸免,毕竟客家人来得比较晚,虽然勤劳,但也随时被本地人骚扰,故修建永成保障之类的族群建筑也是大势所驱了。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3)

再说我搭乘的汽车抵达了始兴汽车总站,下车后就找到了去隘子镇的小巴车,此车的售票员比较彪悍,我上车后汽车就驶出了车站,沿途上来很多老人,我坐在汽车上,陆续看到沿途有零星的客家围分布,也看到几座碉楼,经过顿岗镇时,这里有个三岔路口,一侧是去罗坝镇和都亨镇的346乡道,我坐的汽车则直接往隘子镇方向走了,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4)

顿岗镇也分布一些碉楼,如果要统计,必须逐村寻找,毕竟古建筑比较分散,顿岗镇的古建筑有酒埕寨烽火台,千家营瓦窑遗址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中原人口(今福建、江西一带)几次南迁。他们在粤北最大的盆地:始兴盆地落足生根、生活和劳作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存下来。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5)

由于历代屯兵、贮粮的需要,在始兴小平原的主要村落建立储粮、屯兵的所、营,久而久之,这些村落便以所、营定名,形成了五所(吴所、周所、罗所、沈所、黄所)、五营(千家营、上营、高营、刘镇营、外营)的格局,在这五所五营中,周所、千家营便在顿岗镇内。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及黄烟、蚕桑、荸荠(马蹄)、柑桔、花生、粉葛、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6)

县道顿罗线、顿澄线、X344线网络交错,连接罗坝、都亨、澄江、深渡水、司前、隘子、城南等七个乡镇和车八岭,樟栋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人嶂钨矿、刘张家山林场、河口林场、龙斗 林场等地。经过深渡水瑶族村后,汽车又驶入司前镇,南邻翁源县、辖区东面是誉为“物种宝库、岭南明珠”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江西省全南县交界,北面有书堂瀑布唐朝宰相张九龄少年读书处,清化河两岸山环水抱、绿荫滴翠、鸟鹤飞翔,是一条亮丽的生态旅游风景线。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7)

司前镇是广东省晸府认定的中心镇,行晸区域194平方公里。司前镇四周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河流纵横贯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有独特的天然温泉。汽车过河后先经过刘屋村和月武村委,刘屋村有个宗祠,之后经过了被皇氏古建筑大全所记载的第14788座荣光围,悠悠天地游在上个月的9月16日也调查过此围,我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仔细研究,只感觉此围应该不逊于永成围。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8)

根据悠悠天地游的描述,荣光围位于司前镇西面刘屋村。刘氏先人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地处东西狭长的司前山间谷地西隅,北侧有风度河从西流注入清化河,东傍清化河西畔,北傍峻峭的大河背岭东南麓。位居刘屋东北隅。坐西北向东南。长方形,重檐围墙相连。5层,高18.8米,边长74.24米×29.98米,占地面积近2225.8平方米。顶层筑均长7.5米,宽6米,面积46.7平方米,二面坡硬山顶角楼。花岗岩砌拱,方框略偏,厚1米,设安全栓,铁皮门板,红砂岩门楣刻“荣光”匾,右款“道光甲辰首复经始”,左款“丙午端阳竣”。红砂岩砌竖一字形、方形和圆形窗。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29)

卵石砌厚2.4米,高3米,宽1米,填充细沙木炭,余部均青砖砌,石灰糯米浆粘合墙;叠涩圆润线纹重檐,雪团滴水,出檐短钝,脊翘张扬。内开3拱门,门板厚10厘米,包0.3厘米铁皮;屋依外墙筑造,卵石砌墙基,泥墙木梁灰瓦,纵、横各9、6间;天井隔开,2口水井。前后另建3小围,成“围中围”局。除了东侧外,其余墙体损毁严重。东南侧有“恭友”小围,西南方有“馀庆堂”和《皇氏古建築大全》第8793:司前镇刘氏宗祠。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0)

外人挖墙攻围时,流沙等自泻堵洞,确保围安然无恙,此功能罕见。相传,清年间有贼来攻,望围兴叹。东北方有座古桥,桥西南侧有古榕。再行一会到达温下村,在马路左侧看到一座壮观的四角楼,可惜非常残破。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1)

我当时并不知道此围的名称,只是感觉非常匪夷所思,为何如此壮观的高大四角楼立在马路旁边,也没有地方领导重视它?它并非位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它就在县城至隘子公路东侧,没有道理会破败到如此田地,后来我整理《皇氏古建筑大全》第8794:司前镇温下村燕翼围时,才发现我看到的这座四角楼就是悠悠天地游盘点韶关古迹所描述的燕翼围,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2)

他就这样说的:燕翼围位于司前镇西南温下村。温氏先人建于清道光年间。地处东西狭长的司前山间谷地西南隅,清化河西畔,东南侧有小溪流淌,朝笔架山,西北靠大河背岭南麓。坐西北向东南。器字形,4层,高12米,边长22米,占地面积484平方米,四角上突4米高二面坡硬山顶,翘成倒鼎形;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3)

狗牙檐纹,雪团滴水,气宇轩昂。巨大花岗岩筑3米高,间杂卵石大夯砌0.4米厚墙,青砖泥砖至顶。巨大花岗岩筑宽、高均5米,带拱门面,门厚1.5米,方框,铁门板;镶双勾花岗岩“燕翼”匾额。墙遍镶花岗岩竖一字形、圆形和方形窗。内部损毁严重,东北角已坍塌。东侧傍民居。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4)

南面有几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苦槠。温下村附近还有座温氏祠堂,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祠堂中的木柱、横梁,壁画与陈列都记录着温氏家族发展的神奇故事。据《温氏族谱》记载,明朝弘治年间,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5)

始祖温祖贤从江西迁居粤北始兴的清化,先后在司前的黄沙村茅舍和月武村贵洞居住过。温氏火龙,历史悠久,属当地民间文化传统。相传,温氏火龙的起源与“鲤鱼跳龙门”的成语有关。再行一会抵达另一个三岔路口,左边是去江尾镇的,右侧则是去隘子镇。不久途经一个规模极大的客家围,望楼和碉楼非常高大,但顶部塌陷,当时没有看清此围的楼名,非常遗憾!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6)

这附近还有一个叫《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3162:深渡水瑶族乡横岭村勒竹坝石围,据记载,此围是邱姓先人建于清代。地处清化河流域及其冲积的司前盆地,东靠古林浓茂的石人嶂西麓,西临清化河东畔。坐东南向西北。庑殿顶,覆黛瓦,东北、西南配炮角。长方形,4层,高9米,面阔8米,进深7米,占地面积56平方米。通体卵石砌,青砖镶角边,檐纹。红砂岩砌框,青砖筑拱门。青砖砌竖一字形、十字形、方形和圆形窗。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7)

内木棚板,有木梯可登。保存基本完好,堆放杂物。最后汽车抵达了隘子镇汽车站,此镇距县城65公里,东靠司前镇,南与翁源县毗邻,西与曲江区小坑镇接壤,北与深渡水乡交界,是始兴最边远的山区乡镇。隘子冬菇扬名海内外,年产干冬菇80吨,是粤北著名的香菇产地之一,广东“北菇”的代表。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8)

隘子镇杰出青年主要有张九龄(678到740) :此君是隘子镇石头塘人,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39)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晸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40)

为了纪念他,本地群众自发建了一座丞相祠,建于清康熙年间,为青砖瓦木结构,四水归堂的四合院式。有前,中,后进,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前栋为休息厅,中栋东西成对称侧房,中间有天井,后栋为丞相神位座。整体似庙式,名曰:张文献公祠。据说先建于上白石下,因年久崩塌,后建于此地。近代还有个张发奎,此人1949年3月曾任陆军总司令,附近还有张发奎家墓。

第110回 南唐兴起(始兴储粮屯兵乾坤)(41)

第2057回:隘子镇岭南第一围,梅坑村潘氏儒林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