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开放主体(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编者按: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于2022年初启动了重大课题“在的指引下‘闯’‘创’‘干’”的研究,组织全院科研骨干力量开展集体攻关,现形成了《在的指引下“闯”“创”“干”——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研究成果,以全面总结湖南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全景记录三湘儿女勇毅前行的奋斗与拼搏,深刻揭示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事业的重要启示。红网以连续刊发的形式,摘要刊发其研究成果,今天推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改革开放篇)》,以飨读者。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开放主体(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1)

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高度重视作为内陆地区的湖南的改革开放,赋予了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战略定位。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对湖南的殷殷嘱托,带领全省上下秉持“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勠力同心,不断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为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注入了强大活力。

一、牢记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嘱托,交出了一份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沿着指引的方向,在内陆省份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深入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在湖南的改革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湖南内联外拓搭起开放“大舞台”。湖南地处中部,曾长期在“不东不西”的尴尬区位中求发展。2013年11月,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要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这一被概括为“一带一部”的重要论断,深刻改变了湖南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在更广视角、更高层次上重塑了湖南发展的坐标。

湖南省委、省政府锚定新坐标,带领全省人民,搭平台、建载体、拓通道,夯实了区位优势,拓宽了发展“舞台”。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五纵五横”干线铁路网加快建设,“一枢纽一干线九支线”民航运输网基本成型,区域枢纽优势进一步彰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承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投资项目187个。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仅一年多时间,实现实际使用外资7.92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29.03%,进出口2106.13亿元,占全省总量的27.85%。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平台永久落户湖南。自2016年以来,湖南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过3000列。“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正逐步转变为湖南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二)“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南重点领域改革跑出“加速度”。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提出了“三个着力”的要求,其中第一个“着力”,就是希望湖南“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嘱托,为湖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刻理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带领全省上下提升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持续深化,跑出湖南“加速度”。“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品牌,被写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文件。目前省内企业平均开办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0.5至1.5个工作日,市场主体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实有市场主体超过618万户。社会投资活力不断释放,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132家,排名全国第10位、中部第2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即将收官,截至2022年6月底,20户省属国企明确的改革任务整体完成率为99.87%,14个市州明确的改革任务整体完成率为99.32%。湘江新区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区政合一模式全面起航。系列重大改革的快速落地,为湖南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湖南对外贸易往来唱响“好声音”。对湖南的开放发展寄予厚望,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湖南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这为湖南作为内陆地区顺应开放潮流,以更宽广的视野把握开放大势、融入开放大势,发展经贸合作,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

湖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带领全省上下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加强贸易主体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外贸呈现跨越式发展趋势。2017年以来,全省进出口额连续突破2000亿、3000亿、4000亿、5000亿大关,2021年接近6000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1.5倍,5年年均增长率达25.2%,居全国第一,出口额在全国排名从第19位上升至第11位。从2013年到2021年,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额从344.2亿元增长至1792.3亿元,翻了足足5倍多。2021年,对非贸易总额实现403.9亿元,近三年来平均增幅超过28%,总量从2016年全国第15位提升至2021年全国第8、中部第1位。外贸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湖南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湖南引进来走出去打出“金字牌”。构建新发展格局,虽然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并不是画地为牢的“小循环”和关起门来的“自循环”,而是一种全方位和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新格局。明确要求湖南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体现了对湖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作为的殷切期待。

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的嘱托,带领全省上下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取得了良好成效。利用外资居中部前列,2021年,全省利用外资24.1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89亿元,较2012年增长61.4%;2022年上半年,全省利用外资总额23.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8.7%,总额和增幅均居中部第一。对外投资长期居中部第一,2021年全省对外投资实际投资额16.7亿美元,位居中部第一;2022年上半年,湖南对外直接投资11.9亿美元,继续居中部第一,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4.6亿美元,增长达69.3%。引进来、走出去并进,融入“大循环”、促进“双循环”并重,成为湖南优化经济结构,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重要招牌。

二、新时代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实践做法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探索了一条有湖南特色的内陆地区改革开放之路。

(一)突出改革系统集成,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十三五”期间,构建起全省国企改革“1 23”政策体系,2020年开始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2021年全国国企重点改革任务评估中被评为A级、全国排名第4位;2022年又将十大省属国企重组整合为五大集团,在国有资本结构调整上迈进了一大步。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探索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引导人才要素有序流动;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三年行动,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强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改革等“放管服”改革,在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的基础上,启动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一件事一次办”经验被14个省份200多个城市复制推行。

(二)主动对接国家区域战略,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充分利用泛珠大会、港洽周等开放平台,加强区域合作,2021年,湖南实际利用外资24.1亿美元,其中香港占比达到90.7%,内联引资到位11280.3亿元,其中广东省实际到位资金占到39.7%。共筑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0年、2021年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国考、省考断面连续两年全部达到或优于II类。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打造对接东盟的新通道、新平台和新产业,带动沿线重点市州与东盟国家的深度产业合作;深耕非洲,通过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形成了地方对非合作的“湖南品牌”。目前,湘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存续企业277家,涉及投资32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合作国家进出口规模快速扩大。

(三)聚力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开放主体提升专项行动,2021年全省外贸实绩企业7498家,其中“破零倍增”企业新增进出口额占全省当年总量比重超40%。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境外咨询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支持发展数字出版、创意设计等新型文化业态,推动离岸数据中心、软件服务外包、云计算等数字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全省获批4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总数居中西部省份第一,湖南高桥大市场获批国家第四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推进优势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推动全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主动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优势产业成为湖南制造走向全球的一张张亮丽名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3 3 2”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招商引资,实行重大招商项目全周期管理,推动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四)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一带一部”开放枢纽功能。高规格建设自贸试验区,2020年9月启动建设后,推出55条具体支持措施,三个片区出台40多项配套政策,制定《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10余项改革成果全国首创。大力建设“五好”园区,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在园区复制推广国内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成熟改革经验,目前全省已建成18个国家级园区、121个省级园区。加强口岸通道建设,已设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建有5个综保区、2个保税物流中心,叠加了13个进境指定商品查验场资质;打造了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奠定了湖南“陆海空江”的立体出海模式。加强中非贸易平台、全省外贸服务平台建设,中非经贸博览会已经长期落户湖南,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正全面推进,成功创建“湘企出海 ”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国际化经营服务平台(EHN)等省级外贸服务平台。

三、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发展的动力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牢记嘱托,奋力续写了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新业绩,为湖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湖南加强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凝心聚力在改革开放中破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践探索表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改革开放不断取得突破的根本政治保证,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推动改革开放一往无前的根本动力。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将为人民谋幸福的改革成效检验标准落实到推进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开放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二)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必须坚持以更大勇气、更实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湖南以“改革之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证明,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打破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新发展阶段,要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健全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经济治理体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开放规则、规制、标准,推动湖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方法对路,事半功倍,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推进。湖南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表明,要确保改革开放“蹄疾而步稳”,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方法,做到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推进。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把握推进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切实加大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抓住国际国内战略机遇,着力推动解决湖南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大胆突破,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四)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不仅要发挥“一带一部”“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更要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湖南以深化改革锚定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着力加强外贸创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探索表明,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服务、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才是面对复杂经济形势、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的应对之道。要把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统筹起来,立足区位优势,在主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同时,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融入国内大循环带动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以参与国际循环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课题组组长:钟 君

课题组副组长:汤建军

本篇执笔:王文强 曲 婷 赵 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