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在一起相同的因果(两个人在生命当中会成母子)

两个人在一起相同的因果(两个人在生命当中会成母子)(1)

我们看势至观根大。这一科,能观的智就是六根,所观境就是佛的功德。蕅益大师说,这一科等于是以第六意识来夹带六根——都摄六根,来忆念佛的功德,依此来悟入圆通法门。这一小科我们前面说过了。

我们看一百六十二页第二科,感应道交的部分。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身为一个他力法门,就是佛力加被的法门,当然这个感应道交就非常重要。感应道交的整个道理,佛陀在这当中分成两段,第一段是先讲譬喻,第二段再讲合法。

先看譬喻。譬如有某甲跟某乙两个人,他们之间的互动,是某甲经常地忆念某乙,但是某乙已经把某甲给忘掉了,他心中已经没有某甲的存在了,他是想其他的事情。那么某甲跟某乙这两个人在未来的生命当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是“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也就是说,即使他们两个是生长在同一个国家,在同一个地方出世,但是也不能产生彼此互动的作用,乃至于彼此即便互相能够见面,也都是视若无睹,当面错过。这个意思就是说,人跟人的互动,单方面的忆念是不能产生作用的,一定是我忆念你,你也忆念我,两个人才能产生一定的感应。

再往下看。“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假设某甲跟某乙两个人偶尔会互相忆念,乃至于时间久了以后,两个因缘比较深的,二忆念深,从偶尔的忆念变成一种经常性的忆念。某甲经常性地忆念某乙,某乙也忆念某甲,那么这两个人在未来生命当中,“从生至生”,从一生乃至于多生,就等同于身形跟影子一样,彼此就不再分离了。

所以,我们在整个生命当中,两个生命体要相逢,我们讲相逢就是有缘,那么这个因缘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我们过去生彼此互相的忆念。两个人在生命当中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会作成母子,会作成朋友、兄弟等等,那表示过去生有很深的互相的忆念,才能够有这样的感应的力量,才能够彼此相逢。这个地方是讲这个道理。

——节录自净界法师《楞严经第七十二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