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自古多悲秋(古人为何伤春悲秋)

古人云:“女伤春,士悲秋”。在很多的诗词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女伤春”最具代表的应该是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点绛唇·闺思》中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古人自古多悲秋(古人为何伤春悲秋)(1)

“士悲秋”的作品就更加多了,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又如杜甫写道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中都总结到: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写到秋天总是悲凉的。

古人自古多悲秋(古人为何伤春悲秋)(2)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一年的开始,也是最美好的季节,莺歌燕舞,鸟语花香,面对如此美景,终将逝去,难免悲伤。同样,古代女子最大的心愿莫过于有一个相守到老的爱人,面对春日美景,想起远方的丈夫,难免会有闺怨,悲春可能是因此二来吧!

男人的梦想远远不止守护家庭如此简单,总结而言无非是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朋友满天下、美人抱得归。当自己怀才不遇,抱负无法实现时,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诗人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就会伤春;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古人自古多悲秋(古人为何伤春悲秋)(3)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文学上,也有许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秋季的收获!李白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刘禹锡为我们展现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美景。王维为我们展现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秋日山间的幽静;王勃更给了我们“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