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龙简介(郭景云忠勇)

提起傅作义麾下的部队,必提起35军。提起傅作义麾下的悍将,必提起郭景云。因为35军是傅作义赖以起家的部队,而郭景云又是傅作义麾下能打的悍将。然而,给傅作义开的天大的玩笑是,他的第一个王牌部队,却在平津战役中第一个被团灭。傅作义麾下有几大悍将、“几大哥们”,然而,纵观整个平津战役,却只有郭景云自杀战死,成为最悲催的军长。相对傅作义麾下的其他几个军长不错的结局,更显郭景云身死的悲催,更显郭景云身死的令人唏嘘。从这个角度,客观评价解读郭景云并不容易。

帅克总的看法是,郭景云看似是个猛张飞的角色,实际上,他是个内心比较复杂的旧式军人。纵观他的军旅生涯,他不乏“忠”,也不乏“勇”。然而,他的这种“忠”和“勇”又与“愚”和“顽”叠加于一身。而这些复杂的叠加,注定了他悲催的人生结局。

郭景龙简介(郭景云忠勇)(1)

(一)

郭景云的“忠”主要体现在:他对傅作义的绝对的忠诚。与中央军派系众生、互相倾轧不同,傅作义麾下的部队自成一系,且彼此关系特殊。郭景云甚至与傅作义以大哥相称。加上傅作义把他赖以起家的王牌部队35军交给郭景云,这足以说明两人的特殊关系。一方面说明傅作义对郭景云的器重,另一方面说明郭景云对傅作义本人忠贞不二。

实际上,傅作义在国军将领中,应该说是一个很有谋略、很会打仗的将领。但平津战役伊始,他的王牌部队35军首先被打掉,他的嫡系爱将郭景云自杀身死,这对傅作义的打击极大。甚至给他造成了较坏的心绪。这使得他在之后的张家口的守与弃、天津的打与和的抉择上,进退有些失据。这也变相说明,35军和郭景云对他是有多么的重要。

(二)

郭景云的“勇”主要体现在:他绝对可称得上是猛将、悍将,这一点甚至比中央军、黄埔系的将领都不差。哪怕是在“谋”上略显不足,但他的“勇”弥补了这点,使得傅作义对他照样信任有加。在以前与华北部队的多次交手中,在傅作义的统筹与指挥下,郭景云凭借着他的“勇”,并没有吃过什么亏,甚至还出了不少风头。基于此,他曾放出过“看你华北有几只羊”的狠话,这个“羊”显然是指谐音的杨得志与杨成武。也就是说,他甚至是不把杨得志、杨成武这样的名将看在眼里的。

郭景龙简介(郭景云忠勇)(2)

这次的新保安战役,初始的时候,郭景云“勇”的一面又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回撤北平的时候,得知受到小股解放军部队所阻,他的“打仗瘾”上来了。《大决战》中的画面是他拿冲锋枪在最前面冲锋扫射的镜头,这未免有一点夸张。但据35军的一些将领回忆,郭景云确实是亲自带队组织反击的。而且还不只一次。对于这样的一个连、营级规模的战斗,一个堂堂的王牌军军长亲自带队,虽有勇的一面,但也确实给人猛张飞的印象。实际上,这时候他的“勇”,更多的还是基于他的轻敌心理,更多的还是以前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的惯性思维使然。

(三)

郭景云的“愚”主要体现在:首先,他对国共大决战的大势并不了然。此时东北的辽沈决战解放军已经决战决胜。下一步北线战场肯定是主要聚焦到华北战略区上。他的这种茫然,使得他在退回北平的决策和行动中,一步接一步的错乱。先是因为装运张家口的军械物资,以及捎带部分“私货”,使得回撤北平的时间耽误了一天;回撤过程中,又是一味的轻敌与恋战,不该在鸡鸣驿住宿,他却住下了;该丢下汽车辎重另辟他路逃回北平时,他又觉得丢掉三四百辆汽车太可惜,最终还是放弃;该与安春山接应的104军的部队里外会合,杀出重围,他却赌气非得要安春山到新保安城下来接应。所有的这些不应该,都发生在这军情似火的关键时候。于是,他逃回北平生天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了。

郭景云的“愚”还在于,他觉得傅作义怎么也不会丢下35军不管。所以,在被围后他没有更多的主动作为。靠占卜来测吉凶,靠消极来迎接自己的末日。特别是安春山最后的这次接应,104军的部队已攻到马圈,距离新保安只有三四公里,如果郭景云不意气用事,不与安春山斗气,35军与104军合力打破郑维山三纵部队的阻援会合一处,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这最后的一次机会,又被郭景云给丢掉了。

郭景龙简介(郭景云忠勇)(3)

(四)

郭景云的“顽”主要体现在:首先,他骨子里的所谓“忠义”的一面,支撑他与解放军一定要死磕下去。特别是此时的傅作义因为平津战役刚开打,还在边打边看之中,傅作义不可能让35军放下武器,郭景云自然也就是一直顽抗到底。他一向反共并与解放军多次大打的历史制约了他的战场灵活处置空间。他拒绝解放军的劝降,既有他放不下面子的一面,也有他不敢正视过去仇恨解放军并与之作战的历史。从这点上说,郭景云是傅作义麾下最不会变通的军长。国共大决战风云际会之际,他的这种愚顽与不会变通,注定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一碾而过。

令人不解的是,郭景云还把这种顽固不化渗透影响给35军的其他将领。据35军副军长王雷震、参谋长田士吉等人的回忆,郭景云最后在自杀时,还想要35军的其他高级将领像他一样“自杀成仁”。这一点多少有点另类。包括像黄百韬这样的极端反共仇共的死硬悍将,在临死之前,还要他的手下各奔逃命。郭景云的这种想法和做法,除了说明他不怕死的军人血性外,更多的倒是觉得他少了一点人性的一面。这也是郭景云这个人不好解读评价、内心复杂的又一佐证。

郭景龙简介(郭景云忠勇)(4)

主要参考文献:《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