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的十大危害(为什么说善护心念等于守护健康)

来源:正心正举研究院文丨岳娥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修心的十大危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修心的十大危害(为什么说善护心念等于守护健康)

修心的十大危害

来源:正心正举研究院

文丨岳娥

内观己心

“心”,是万念之源,心的清净与健康,决定着人生的格局和长度。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在这个世间经历着千回百转的磨练。

人生一世,何时将心念磨得清净淡然、熬得平静如水那就算不白来人生一遭。

《金刚经》有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这三个字“善护念”。

可见,心念对于人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只要心神明亮、干净,人就会变得正气十足,虚邪贼风也不易入侵,人也不容易生病。儒家思想讲“内圣外王”,就是要我们重视心的力量,所谓正心诚意,是培养内心的正气,修出一身浩然之气,鬼神都难以入侵。

王华的儿子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当圣人,想要为天下开太平。一开始他认为只要熟读兵书、精通奇门遁甲之术就可以,直到遇到当时著名的理学家娄谅,娄谅告诉他真正的圣人要先内修,要格物致知。

于是他开始了格物致知的修行,一开始,他并未领悟格物致知的境界,在家里格了七天的竹子,却病倒了。直到他入仕之后,屡次立功却每次都被奸人陷害,他却依旧保持内心的纯良和善念,最终在蛮荒之地贵州龙场悟道。

王阳明认为一切都是心的问题,心外无物,心即是理,只要心内光明,就没有什么可以打倒他。“此心光明,夫复何求”,这是他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对他一生的注解。

一个人要善于保护善的心念,通过格物致知,撇弃那些黑暗,让自己的心神清净明亮,既能照亮自己的人生的道路,又能保持自己的健康长寿。

王阳明就是靠着自己心念的力量,虽然被贬到还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但是他能自己创造生存条件,并给当地居民讲课,既教化了一方之民,也充实了自己的内心。

无论外界如何变幻,最终决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的就是一个人的心念。当一个人的心没有正面的力量,总是处于消极的状态的时候,他的心处于一种闭塞之中。

这时候,他给人的感觉会是一种散漫、消极的状态。如此,身体的脏腑也无法有效地运转,长此以往会使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而当一个人的心总是处在积极、正面的情绪的时候,那么他身体内的各个经络也容易保持畅通的状态。身心健康了,人的意念就可以穿破所处的环境,让人焕发出更多的力量去冲破窘境。所以,一个人要懂得调动自己的心力来帮助自己。

外察世界

苏轼的一生并不太平,因奸人的嫉妒他被一贬再贬,最远的被贬到当时还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海南岛。然而,他总是乐观向上,用一个开阔的心态面对这些人生的变故。在他被贬没有钱买瘦肉的时候,他为了省钱就研究出用便宜的五花肉烹饪的“东坡肉”。在他出游遇雨的时候,他一个人拄着竹棍在雨中淡定而行,并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无论条件怎么恶劣,苏轼总能让自己心明亮起来,用一个开阔的格局和视野来面对困难。

无论是王阳明,还是苏轼都明白心念的力量,不管外界环境怎样,心灯不能灭,只有保持“心”被真、善、美护着,再恶劣的环境,都盖不住正念的力量。只有保持心念的清净、自然、善意,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甚至长寿。

试想,当一颗心总是处于害怕、嫉妒、仇视之中,那么他定不能安静地享受生活,并且会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

启迪多元思维

有一个朋友,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加上单位也发生了一些人事变动,她便心理不平衡起来,内心充满了冲突、嫉妒、暴力、恐惧。在这样的心境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身体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她开始暴瘦、脸上暴痘、失眠、抑郁,她也一下子觉得自己垮了,甚至出现了一些精神问题。

当我带着她去看中医的时候,医生说她是肾阴虚,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问她为何年纪轻轻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她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改变。

从那天以后,她开始看一些国学、中医的书籍,每天早上去广场跟着几个师傅练习太极拳。业余时间,开始修习一些古筝之类的乐器,慢慢地培养自己的清净心。半年之后,再看到她,精神状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光亮——那是生命之光。

后来她说:“幸好,我找到了自己心神,我等于是重新活了一次啊!”

来来往往的人世间,人人都在为“钱”忙,为“房”而忙、为“名”而忙,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的眼睛里看不到光芒?

那是很多人的心已经死了,他们把心力都耗费在了追名逐利,盲目攀比之上。当心黑暗到一定的程度,身体就会有一系列的反应。

《黄帝内经》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得其愿。”

心主神明,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心安则形神俱在,一个人就有一种精神内守,身心清净的神态,虚邪贼风不易入侵。那么,如何才能像王阳明、苏东坡一样,维护好、保护好自己的“心念”呢,达到一种“精神内守”、“心安而不惧”的境界呢?

“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当一个人的心处于清净的状态的时候,天地万物都能归纳到人的本性之中,那么一个人的身心都会维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里。无论多么忙,都要每天给自己一定的时间独处、静坐,让那一刻让身心保持宁静、清净。只有内心清净自然,才能对外面的世界做到真正的察觉。不执着于相,将所遇到的一切放到一个广阔的历史空间去看,随时察觉自己的心,保持一种“善”的状态,存好心、护好念。

正心正举,拨迷见智

《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无论是《论语》、《大学》、《中庸》,还是《道德经》、《黄帝内经》,它们都有一种力量,经常读这些经典,会慢慢转化你的意念,会让你的心念在潜移默化之中变得“正”且“静”。经常诵读经典,一开始不求甚解,慢慢地这些传统的经典就会转化成一种力量,拨迷见智,开启一种自然自在的法门。让你身心自然、自在虚空,不被世俗所累,而是拥有一种自在欢喜的状态。

开启自在之门

《上古天真论》中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而我们现代人为了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为了所谓的“名、权、利”总是将黑白颠倒,将熬夜看成一项能力。长此以往,人的心神容易紊乱,心乱则神散,长此以往身体也会出现一些连锁反应。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案例越来越多,这与他们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人不要为了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忘记自己的身心健康。无论如何,健康是第一位的,即使做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码保证作息规律、起居有常,这样才可“心安神俱”。

其实无论是儒家、佛家、道家,所有的修行都在这三字“善护念”,好好照顾你的心念,让自己的起心动念皆是善意和欢喜。“善护念,心安定”,心安定了,我们的心神才会守护着我们直到生命的尽头。要相信,只有“心”强大了,你才能强大!只有心安了,你的人生才能稳步向前;只有心“正”了,才能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以达到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状态。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文章版权归本平台所有 转载请联系“正心正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