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重味成语故事(九洲成语故事食不甘味)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

食不重味成语故事(九洲成语故事食不甘味)(1)

图片来自网络

春秋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号称战国七雄,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最为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其他六国对秦国也是敢怒不敢言。但是也没办法,因为实力相差还是太悬殊。

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挟说:“ 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秦国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闻听大怒,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如果强秦发兵入侵该如何办呢?恰在这时说客苏秦(曾任赵国相国、武安侯)前来拜他劝楚威王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

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非常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现在就按你的计策去做。”而后,苏秦又去游说其他国家。

苏秦到了齐国,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率先挑起战争的人必然后患无穷,而不顾招人忌恨,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的最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无不借势而为,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顺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善于开创王业的君主,在于能使诸侯劳顿而自己闲逸,使天下混乱而本国安宁。安逸与大治在我方,而劳顿与混乱在它国,这就是王霸之道。积蓄国力以待来敌,以消兵祸,那么他的国家没有隔夜之忧。有什么事实作佐证呢?过去魏惠王拥有领土上千里,甲士三十六万,倚仗自己实力强大,攻取邯郸,西围定阳,又邀集十二家诸侯朝拜周天子,为图谋秦国作种种准备。

秦孝公闻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食不甘味,动员全国,修缮战守的器具,境内严加防守,同时招募死士,任命将领,以待来敌。

食不重味成语故事(九洲成语故事食不甘味)(2)

图片来自网络

点评:

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也就是说,一个人心中所想就是会表现在日常的话语和行为上。如果一个人行为懒懒散散的,那么他的思想也一定是懒散的。

但是食不甘味这种状态,也不是我们推荐的,秦王是面临国之大事食不甘味。而我们往往,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吃不好睡不香。

我们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何为大事,非大小事!

心动小事也是大事!#我在头条搞创作#​

食不重味成语故事(九洲成语故事食不甘味)(3)

健康 智慧 国学

关注我们,人生不迷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