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三分区三个大队(一分区两领导吵架)
1938年2月,晋察冀根据地一分区的杨成武收到了一份命令:军区决定,派一分区政委邓华前往平西,开辟根据地。
多搞个军分区,本来是件好事,问题是平西不是无人区,盘踞着不少伪军、鬼子,甚至还有国民党部队。所以邓华不能空着手去,他要带上一分区的第三团。一分区的三个团,是从先前杨成武当团长的115师独立团的三个营扩出来的,其中一营和三营跟着杨成武去蔚县,分别编成一团、二团,二营往涞源方向发展,被编成了三团(编制有点乱)。
朱德、彭德怀决心向冀东开疆扩土,需要平西作出发点,就打上了三团的主意。邓华是1937年11月来一分区当政委的,到任两个月,啥业绩也没有,张口就要拉一个团搞单干,杨成武很是想不通。
更重要的是,此时日军独混第二旅团已经开进张家口,正向一分区步步进逼,并且占领了蔚县、涞源城,双方在插箭岭大打出手。事关一分区生死存亡的时候,突然要调走一个主力团,简直就是要杨成武的命。
于是,他告诉邓,你怎来的还怎么走,别想拆我的台,搞垮一分区。
杨成武舍不得放三团,除了不满意邓华所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对于平西地区,杨成武并不陌生,事实上先前他也到过那一带,并且对它有很传神的评价:平西地贫民悍,最多可养一营之兵。只能养一个营的地方,硬要放一个主力团,三团这一去,肯定是肥的饿瘦,瘦的饿残。
对上头的这种搞法,杨成武心里很有看法。如果邓华是个软柿子,被捏也就认了,回头找聂司令商量,该怎么来还怎么来。问题是,能给杨成武做政委的人,肯定都不是什么善茬,邓华的革命资历跟杨成武不相上下,看到杨司令发飙,他也毫不示弱,拍着桌子大吵起来:军队又不是你杨成武私人的,是共产党的,你凭什么拦!
如果光是同二愣子政委吵架,杨成武倒也不会输阵。要命的是,就在他们两个人脸红脖子粗的时候,旁边又插进来一个二愣子。一个二愣子加上另一个二愣子,效果绝不是两个二愣子,而是二愣子的平方。
本来司令跟政委拍着桌子大吵,平时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司令部乱成一团,识相的人看到这一幕,都静悄悄地躲到一边,等内部矛盾解决完了再出来。可是宣传科长蔡铁根(原名蔡委心)却唯恐天下不乱,此时主动站出来,教训司令觉悟不够,应该听从政委的安排才对。
于是杨成武傻眼了。他只是初中文化,蔡铁根却是大学高材生,吵起架来不在一个高度上;加上邓华还有军区命令做后台,顿时被激得脸红脖子粗,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三团我就不放,就不放,就不放!
蔡铁根掺和到冲突里,是一件很搞的事情。
战争年代里,会打仗的军人吃香一点,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杨成武显然有些偏心,因为他对二团副团长黄寿发太好,好得有点过了头。
黄寿发是一位老红军,而且跟杨成武是老乡,向来天不怕地不怕,打仗细致做人粗心,属于两头冒尖的人物。杨成武对其他红军干部敬而远之,却对黄寿发一类军事人才特别照顾。
此时二团团长是从地方武装收编进来的王天存,黄副团长在很多地方排挤他,早就引起了蔡铁根的不满;加上杨成武处处偏袒黄寿发,蔡铁根认为杨司令做事不公,就趁着这次机会爆发出来。
两个骂一个,还是大学生对初中生,杨司令当然不是对手,灰溜溜败下阵来。
几天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裁决到了:邓华带三团去平西,算是借调,等情况好了再还给一分区。
所谓借调,大都是没影子的事,兵到了邓华手上,还不跟肉包子见了狗似的,杨成武心里清楚得很。
无奈官大一级压死人,派邓华去平西,是八路军总部的战略部署,为的是大军东进、策应即将到来的冀东大暴动,好把北平以东也扩成抗日根据地,甚至进逼热河、挺进东北。如此战略扩张的大棋局,不要说杨成武没有资格提意见,就是聂荣臻也必须遵令行事,绝不能打折扣。能把面子给到“借调”这一步,已经算非常可以了。杨成武只能悻悻地听从命令,让邓华带走三团。
于是蔡铁根傻眼了。聂司令的命令是调走三团,没说调走宣传科,也就是说,邓华可以走了,他却必须在杨司令领导下继续工作。想到杨成武被自己顶得直瞪眼的样子,蔡科长仿佛看到杨成武的小鞋就在脚前,赶紧打好背包,去追邓华的队伍。
听到蔡铁根出走的消息,杨成武顿时火冒三丈,这倒也可以理解,邓华敢顶他是有军区做后台,如果一个宣传科科长也说走就走,这个司令就没法干了。他当场下令:政治部干部出动(宣传科属于政治部管),由二团出动一个营护卫,一定要把这厮抓回来!
由于平西地区民风剽悍,小部队擅自出入容易被当地袭击,因此要派营级部队追人。本来带兵的事情都是黄副团长一马当先,这次黄寿发心里发虚,硬是躲着没有出面,叫政委袁升平去做恶人。
大军行动神速,在门头沟一带追上了三团,要邓华交人。这是一场遍地鸡毛的争执。
原来,邓华虽然来的时间短,胃口却着实不差,除了一个蔡铁根,他还利用自己政委的身份,直接“顺”走了杨成武政治部的大批秀才。
杨成武气不过,早就打了招呼,除了三团的人,任何在编干部敢不归队,一律算逃兵当场枪毙!
有了领导的令箭,二团当然是态度强硬,要邓华交人。邓倒也知道理亏,老老实实地放人,但是他在易满完唐四个县亲手招的一百多个青年学生,却怎么也不肯放,非要带去平西不可。二团争了半天,最后还是退了一步,任由邓华把学生们带走。
邓华平时待人实诚,跟大家关系都好,一分区大喊大叫地拿枪押人回去,影响实在太坏,也给他们自己埋下了祸根。4年后,已经升为一分区参谋长的黄寿发奉命外调,担任平西军分区的司令员,那批学生就在平西的政治部,团结一心地给他找别扭,硬是把他闹得灰头土脸,撤职退回了一分区。
查一下时间就会发现,1938年的杨成武只有24岁,邓华年纪大点,也不过28岁,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整天喊打喊杀、全身是刺,倒也好理解。按照军纪,蔡铁根属于擅自离岗,邓华没话说,只好把人交出来;但他也明白,蔡科长到了杨司令手上,多半要吃苦头,因此特别交待:我交出他来,是因为他无组织无纪律,不是因为他当逃兵,杨司令你要是想乱扣罪名,我可是不依的!
邓华实在是个够意思的人。
1942年,平山夹峪,邓华与晋察冀军区四分区领导合影。
蔡铁根垂头丧气地回到一分区的时候,聂荣臻给杨成武的电话也到了:不许乱扣罪名,欺负蔡铁根。
有聂司令发话,杨成武只能照办,最后给蔡铁根的处分是开除党籍、撤职。
杨成武以为事情就这么完了。可是他没想到,邓华的面子实在够大,因为在他的冀热察挺进军里面,有个叫陈坊仁的营长。陈坊仁的级别不高,但是资历够老。关键是,当年红军长征抢渡湘江的时候,杨成武负伤倒地,眼看性命不保,是陈坊仁带队打退了敌人,把他从火线救了下来。
对这场救命之恩,杨成武一直念念不忘。在后来的日子里,不管叫冀热察挺进军也好,平西根据地也罢,跟一分区都是关系冷淡,双方领导人也是互不往来,但是两边在战略上却是极度依赖,不仅鬼子扫荡时需要相互支持,平西物产贫瘠,也时常找一分区要粮要物支援。
拿人的手短,找杨司令要东西,总得有点说法才行。经常在这个时候,平西的陈营长就忙开了,身为救命恩人,他办这种交涉工作只要出面,杨成武从来没有不答应过。
一年后,平西的老红军肖克出面,找聂荣臻要了调令,就是陈坊仁前往一分区,从杨成武手上要回了蔡铁根。
在邓华关照下,蔡科长重新入党,委以重任,知情人心里明白,邓政委这是投桃报李。
蔡铁根,生于1911年12月,河北省蔚县塔头村人,曾就读于厦门大学,1936年12月参加红军,1939年入党,曾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和条令教范处处长,1955年获大校军衔。1959年10月,在全军“反对教条主义”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开除党籍、军籍,调离部队的不公正处分,被分配到江苏省常州市机械工业局当巡视员。特殊时期的1970年3月11日,被诬陷为“蔡铁根反革命集团”“主犯”处死刑。
很多人都认为,有这场丢面子的过节,杨成武一定恨极了蔡铁根。但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21年后,彭大将军在庐山横遭飞祸,邓华受牵连被罢官,蔡铁根也因直言被罢免,此时有人旧事重提,想抓他的历史问题。
专案组来到北京军区,杨成武只说了一句话:那时的责任是多方面的,我也有责任,不能全怪蔡铁根他们;不能团结部下,拢不住干部的人心,领导者的责任是主要方面……
出动一个营都没找回面子的旧恨,杨司令竟然不记仇,专案组顿时没话了,事情就此不了了之。
来人走后,杨成武轻蔑地甩了一句评论:我是落井下石的人吗?!
杨成武不是完人,但是,至少在蔡铁根的问题上,他是非常清白的。
而作为解放后讲真话被处决的最高级别现役军官,蔡铁根一辈子耿直坚强,没有服过软;但很可惜,他遇到的人,并不都像杨成武那么不记仇。
1980年,蔡铁根和邓华的平反文件终于到了。此时蔡铁根已经死了10年,子女困顿不堪;邓华总算幸运一点,这位昔日威震朝鲜、打得美军焦头烂额的志愿军代理司令,饱经迫害终于撑到了平反,在看到文件一个多月后才病逝。
——愿他们在地下安息。
本文作者:天涯红朝笑笑生
摘编自《虎踞狼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