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怎样欣赏和培养邓小平(毛泽东怎样欣赏和培养邓小平)

来源:《党史博览》2013年第12期 作者:彭厚文

毛泽东怎样欣赏和培养邓小平(毛泽东怎样欣赏和培养邓小平)(1)

■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对于培养其当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担任中共中央,可以突出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地位。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出了六位政治局常委,分别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其中,前五位在中共八大前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由于当时没有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一机构,因此他们是事实上的政治局常委,只有邓小平是新进的政治局常委,他排名第六应主要是这一原因。这六位常委所担任的具体职务是:毛泽东任中共中央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从六位政治局常委的排名以及他们所担任的职务看,如果不设立中共中央的职位,邓小平所担任的职位至多只能是排名第五的副主席。设立了中共中央的职位后,邓小平成了唯一的,而不是几名副主席之一。这样,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虽然排名第六位,但处在一个很突出的地位。

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后,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就工作方法发表讲话,提出权力要集中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然后,他说:“权力当然不止集中在常委和书记处,但是总要有一个核心机关,经常注意问题。中央的主席是我,常委的主席是我,所以我毛遂自荐为元帅。书记处的就是邓小平,你就当个副元帅。行不行?毛泽东为元帅,邓小平为副元帅。你们赞不赞成?如果赞成,就照这样办。”这段话曾让在座的很多人觉得莫明其妙,因为当时中共中央的第二号人物是刘少奇,怎么邓小平突然就成了“副元帅”呢?但实际上,它反映了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所处的突出地位。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之前,虽然毛泽东解释说中国的相当于外国的秘书长,外国的秘书长相当于中国的,似乎的职位与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前所担任的中共中央秘书长没有什么区别,但这样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减少邓小平出任的阻力。毛泽东之所以不让邓小平继续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而让他担任中共中央,就是因为这一职位能够突出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地位。

邓小平的这种突出地位,有利于使他更多地受到党内外、国内外的关注,提高他的威望,扩大他的影响。

担任中共中央,可以在必要时让邓小平以的身份直接接班。中共中央主席与中共中央并存的领导体制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双重领导体制也不可能一直存在下去。因此,毛泽东可能有这样一种设想:他将来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后,就废除这一职务,中共中央成为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如果这一设想付诸实施,邓小平将以中共中央的身份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

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就工作方法发表的讲话中,除了提出他挂正帅、邓小平挂副帅外,还当着全体与会人员的面,对邓小平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你是嘛!邓小平,你挂帅了,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你敢不敢呀?你是书记处的,你也是常委的,你也是政治局的,你也是中央委员会的。”这段话,多少可以看出毛泽东希望中共中央成为未来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以的身份直接接班的意图。

担任中共中央,可以培养邓小平全面主持中央工作的能力。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后,其职责是领导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由于刘少奇是党内外公认的中央二号人物,而且他后来接替毛泽东担任了国家主席的职务,因此后来形成了刘少奇、邓小平共同在中央一线主持工作的局面。在中央一线主持工作,对于培养邓小平驾驭大局的能力,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总之,中共中央的职位在很大程度上是毛泽东专为培养邓小平做接班人而设立的。

■毛泽东为什么放弃对邓小平的选择■

按照正常的情况,毛泽东会在中共九大辞去中共中央主席职务,邓小平以中共中央的身份成为最高领导人。但中共九大并没有在八大五年后如期召开。如前所述,1961年9月24日,毛泽东向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宣布了自己的接班人是刘少奇。此时本应该召开中共九大了,毛泽东选择这个时机公开宣布自己的接班人是刘少奇,实际上意味着他放弃了对邓小平的选择。在此情况下,中共九大延期也就不足为奇了。

毛泽东为什么放弃对邓小平的选择?“文革”爆发后,1966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一个长篇讲话,基本透露了其中的缘由。他首先表达了对中央一线工作的不满。他说:“搞了一线、二线,出了相当多的独立王国。”“十一中全会以前,我处在第二线,不主持日常工作,有许多事情让别人去做,想让他们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以便我见马克思的时候,国家不那么震动。以前的意思是那样,大家也赞成这个意见。但处在第一线的同志处理得不那么好。”批评中央一线的工作,主要就是批评刘少奇和邓小平。

在这一讲话中,毛泽东还专门对邓小平进行了批评。他说:“邓小平耳朵聋,一开会就在我很远的地方坐着。1959年以来,六年不向我汇报工作,书记处的工作他就抓彭真。”“李富春休息一年,计委谁主持工作,我都不知道。富春是守纪律的,有些事对书记处讲了,书记处没有向我讲,邓小平对我敬而远之。”“邓小平从来不找我,从1959年到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找。”

因为不满邓小平不找自己汇报工作,毛泽东认为邓小平所领导的中央书记处成了一个独立王国。这是毛泽东放弃让邓小平接班的重要原因。但所谓“1959年以来,六年不向我汇报工作”,是毛泽东一个夸张的说法。它实际反映的是1959年后邓小平与毛泽东之间关系比较疏远的一种状态。这种疏远,与个人恩怨无关,而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某些“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的含蓄抵制,反映出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中央高层在一些重大方针政策上出现了分歧。

■1975年毛泽东第二次选择邓小平为接班人■

“文革”爆发后,邓小平与刘少奇一起被打倒。但是,正如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所言:对于邓小平,毛泽东“始终心存一份赏识”。即使在邓小平被打倒后仍是如此。1967年7月16日,毛泽东对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说:“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我还是要邓出来,邓至少是常委。”对于批判邓小平,毛泽东的基本态度是:邓小平要批,但刘少奇、邓小平要有区别。他始终反对开除邓小平的党籍,并提出过中共九大是否可以继续选举邓小平担任中央委员的问题。由于毛泽东的这种态度,邓小平虽然被打倒,但在“文革”中受到的冲击较小。

1971年“九一三”事件的发生,宣告了“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此后,邓小平先后于1971年11月8日和1972年8月3日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自己身体还好,希望能为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对第一封信,毛泽东虽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但此后不久在陈毅追悼会上提出邓小平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实际上放出了邓小平可能复出的信号。对第二封信,毛泽东则于1972年8月14日写了一个分量很重的批示,其内容如前所述。这个批示当晚即由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进行了传达。邓小平的复出至此已成定局。

1973年3月,邓小平正式恢复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此后,毛泽东对邓小平进行了长时期的观察,逐步委以重任。

邓小平最初复出的时候,毛泽东并无让他接班的考虑或者意图。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毛泽东虽然对邓小平始终心存赏识,但无论如何,邓小平在他心目中都是一个“犯过严重错误”的人。二是当时毛泽东正考虑培养王洪文做接班人。但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和比较后,毛泽东发现王洪文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搞“四人帮”,不仅在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方面不能与邓小平同日而语,而且在政治头脑、政治思想方面也相差悬殊。如前所述,毛泽东1974年底在长沙与周恩来、王洪文谈话时,赞扬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他的赞扬实际上是相对于王洪文而言的。当时他就对着王洪文说:“比你强。”因此,他逐渐地否定了王洪文,开始重新考虑让邓小平做接班人。邓小平在党内外的各种职务逐渐恢复。继恢复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后,1973年底,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邓小平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1975年初,邓小平在党、政、军三方面都身兼要职,其掌握的权力甚至超过了“文革”前。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是“文革”前邓小平没有担任过的职务。1月8日至10日,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召开,邓小平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1月13日至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任命邓小平为国务院副总理,在12名副总理中排序第一。邓小平担任上述职务,都是毛泽东提议的。至此,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在党、政、军三个方面全面接班的态势。

此后,邓小平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下,开始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他先是接替病重住院的周恩来主持国务院的工作,然后又在7月接替离京去外地的王洪文主持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在主持中央党政日常工作期间,他针对“文革”的混乱局势,发动和领导了对各行各业的全面整顿,使全国的工农业生产形势和社会秩序迅速好转,取得了很大成绩。

对邓小平发动和领导的全面整顿,毛泽东开始是支持的。但随着整顿的深入,不可避免地涉及如何对待“文革”的“左”倾错误,不可避免地纠正“文革”的一些过“左”的理论和措施。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与邓小平产生了新的矛盾。到了10月,毛泽东开始批评邓小平对“文革”不满意,要算“文革”的账。

应该说,由于“人才难得”,毛泽东最初并不愿意因为在“文革”问题上的矛盾而影响对邓小平的培养和使用。11月4日,他在与毛远新谈话时说:“我批评某人不是打倒,而是改正错误,团结起来,搞好工作。”11月15日,邓小平致信毛泽东,提出王洪文已回到北京,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仍由王洪文主持。对此,毛泽东批示:“暂时仍由小平同志主持,过一会儿再说。”为什么要过一会儿再说?毛泽东给邓小平提供了一次机会,希望邓小平在“文革”问题上与他达成妥协。

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对“文革”的评价问题。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由邓小平主持作一个关于“文革”的决议,总的看法是“文革”基本正确,有所不足。邓小平婉拒了这一提议,表示:由我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由于毛泽东全力维护“文革”,邓小平的态度是他无法接受的。此后不久,毛泽东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再次放弃了对邓小平的选择。

■邓小平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由于主观与客观相脱离,逐渐陷入了“左”倾错误的误区。他两次选择了邓小平作为接班人进行培养,但又两次放弃正确的选择,与他的“左”倾思想是分不开的。虽然邓小平没有在毛泽东逝世后实现接班,但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成为了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了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把中国带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他应是毛泽东真正意义上的接班人。

邓小平能够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首先取决于他自身的水平、能力和素质,但也与毛泽东对他的欣赏和培养密切相关。毛泽东作为中共的伟大领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够慧眼识人,能够发现和培养一个又一个的优秀人才。邓小平就是毛泽东所发现和培养的一个优秀人才。毛泽东不仅两次选择邓小平作为接班人进行培养,对其委以重任,而且,即使在错误地放弃了邓小平,并对其进行了错误处分的情况下,仍对邓小平采取了保护的态度。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分析自己为什么能够在被打倒后的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的原因时,除了认为自己是共产主义者、乐观主义者外,多次提到毛泽东对他的信任和保护。他说:“林彪、‘四人帮’总是想把我整死,应该说,毛主席保护了我。”“我长期在毛主席领导下工作,就我个人内心来说,对毛主席抱有希望。我相信毛主席了解我。事实证明,1973年他又把我接回来了并很快委托我非常重要的任务。”

“就我个人来说,对个人安全是放心的。‘四人帮’非要打倒我不可,打倒还不算,还要把我整死。我的职务是撤掉了,但毛主席还保留了我的党籍。毛主席指定专人、专门的部队保护我的安全,并明确交代别人不准插手干预,也就是不准‘四人帮’干预。”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信任和保护,使邓小平度过了“文革”中最困难的时期。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欣赏、培养和保护,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发现和欣赏,邓小平不可能被提拔到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并被两次作为接班人进行培养;如果没有长期在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工作的经历,邓小平不可能积累起必要的经验、资历和威望;如果没有毛泽东的信任和保护,邓小平难以渡过“文革”难关。因此,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功不可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