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的满族文化 东北地区满族文化的演变

作者 | 代伟男 张心喃 肖东平

导读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满族是继回族之后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东北地区。满族有很多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本文主要整理满族文化的演变过程以及主要内容。

曾经辉煌的满族文化 东北地区满族文化的演变(1)

满族概况

曾经辉煌的满族文化 东北地区满族文化的演变(2)

满族,以前叫做满洲。满族的发源地是长白山,因此长白山也被满族人称为自己民族的圣山。东北和北京地区是满族人主要分布的地区,此外河北、台湾、内蒙古也有满族人的分布。

满族历史悠久,据推测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现在的满族是由以前的多个部落汇集而来的,其中包括女真、渤海、勿吉等。追溯到最开始,会发现满族的祖先是黑水靺鞨,后来由于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靺鞨逐渐演变为女真。我国少数民族建立中原政权的屈指可数,而建立过两次的只有满族。

满族相关历史发展

曾经辉煌的满族文化 东北地区满族文化的演变(3)

公元前相关史书上便有了对肃慎的记载。《山海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肃慎)来朝,贡弓矢。”肃慎曾在周武王、成王时多次向中原进贡,并且贡品大都价值连城。后来史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改变了对肃慎的称呼,将其与挹娄合并统称为挹娄。在最开始的时候挹娄与肃慎二者相隔很近,但后来挹娄有的人移居到了吉林省附近。

在公元七世纪末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争的伤害,靺鞨人不得不向东迁移,最后选择了在松花江上游生活,而“震国”也就是在这里成立的,“震国”的首领就是历史上的“渤海郡王”,并且将“渤海”作为国家的新名字。

在辽代时,女真有许多的分支,其中包括生女真、北女真、南女真等实力较强的,除此之外还有长白山女真等相对较弱的,虽然他们都叫女真,都生活在东北一带,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不紧密。

北宋刚建国的时候,完颜部慢慢发展起来,最终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将吉林省北部的女真凝聚起来。1114年,阿骨打率领军队进攻辽国,此后成立了金国。其打败辽国仅仅用了十年,紧接着又将北宋征服。把首都向中原迁移,最后把中都城作为新的首都,并对东北以及部分华北地区实行统一。

在金朝被后来的蒙古击败之后,他们又回到了东北,而这些人就是现在的满族。

明朝初期,有的女真人开始向南迁移,迁移位置在今天的辽宁北部一带。此后,人们对女真进行划分,包括“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以及“建州女真”这三个。 康雍乾是清朝在几百年历史中最为昌盛的三朝皇帝,他们让蒙古汗国俯首称臣,使天山南北得到了统一,命伊犁将军进行保卫守护,打消沙俄侵略我国领土的企图,保护我国领土完整。清政府对西藏也进行了严格管制,设立驻藏大臣这一职务,把政权与宗教结合在一起管理,“金瓶掣签”也开始在该地区中实行开来,西藏的事务由中央政府审判处置。除以上成就,还摆平了贵族之间斗争矛盾,解决了由英国引发的一系列领土争端。

为了加强政权,革命党人通过多种渠道清理旗人。当时每个人心中都充斥着“驱逐鞑虏”的力量,虽然清帝已经退位,但是却没有改变八旗军与革命军之间僵持关系,从而导致了各种战争,使二者之间相互残杀。[1]

满族文化内容

曾经辉煌的满族文化 东北地区满族文化的演变(4)

3.1 饮食文化

饮食方面,满族也有其自身特色。他们的主食丰富多彩,包括汉族吃的饺子、米饭,此外还有其本族特色酸汤子、停悸等。对于年糕、饽饽这样较甜的食品更为喜爱。我们现在吃的许多食品也是从满族流传过来的,例如“萨其玛”、“驴打滚”等。满族人生来性格豪放,他们喜欢食用全羊席。

曾经辉煌的满族文化 东北地区满族文化的演变(5)

3.2 服饰文化

满族人穿着打扮与中原人形成鲜明对比,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环境因素的差异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满族服饰与汉族服饰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拥有极强的宗教色彩,但是近些年来也开始向着时代性靠拢。

满族最开始是信仰萨满教的,万物有灵是萨满教所主张的内容,满族人将这些宗教元素融入到他们的穿着打扮中,大到身上穿的衣服,小到耳朵上佩戴的饰品,甚至从发型上也可以看出宗教元素来。

由于清朝时统治阶层都是满族人,因此在许多方面都是以满族风俗习惯为主的,包括服饰方面,为了区分人们之间等级的差异,他们在服饰方面建立了繁琐的条文规章制度,因此,清朝盛行的服装具有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便利的特点,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政治特点。

曾经辉煌的满族文化 东北地区满族文化的演变(6)

3.3 民居风俗

与中原汉族的房屋结构有所不同,五檩四臼是满族房屋具有的最大特点。大多数门户都是三间房,再多的便是有权有势的大家族了。根据房间数的不同,其开门的方向也是有规定的。厨房靠近屋门口,窗户不是左右式的,而是上下式的。南北大炕也是满族一大特色,并且两者之间还有一条被称为“万字炕”的连接体。一个直系家族通常会生活在一起,但晚辈在结婚时需要通过幔帐等物品遮挡。基本上每家每户的房梁上都会有两个钩环,这是为了方便“摇车”。

用木板插在房子周围,作为家里的院墙,人们将这堵墙称为“夹杖子”。不但院墙是木头制成的,包括院门也是木质的,通常是横一圆木,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限制牲畜的走动,只有那些有钱人才会用石头来代替木头。[2]

满族文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4.1 对东北语言文字的影响

满汉人民长期和睦相处使得汉语吸收了大量的满语词汇,直到现在,尤其是在东北方言中还活跃着很多满语词语。比如“嘎拉哈”,指的是动物身上的一块腿骨;萨其马,指的是一种民间食品;定嘎巴,指的是结痂。

东北有许多地方的名字都是由满语音译过来的,并且现在仍然被人们使用。

曾经辉煌的满族文化 东北地区满族文化的演变(7)

4.2 对东北汉人社会风俗的影响

在思想观念上,满族与汉族之间也是有许多不同的,在清军刚入关的时候,便废除了妇女缠足这一制度。满族人原有的特色食品也逐渐被汉人接受,甚至也成了日常必备的食品,像酸汤子、萨其玛都深受汉人的喜爱。东北对杀年猪也有特别的讲究,该习俗一直到现在还盛行。《宁古塔纪略》载:“将猪肉,头,足,肝,肠收拾极净,大肠以血灌满,一锅煮熟,请亲友列炕上。”在游艺上,汉人也学会玩“嘎拉哈”等。[3]

结语

满族文化在历史上熠熠生辉,从某种程度上讲,满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我们不能对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满族文化彻底抛弃,保护并发展满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全社会能够更多的关注民族文化变迁的规律,了解文化变迁的现状,保护和丰富我们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延续民族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辛亥革命后旗人的悲惨处境.牡丹江古籍保护中心

[2]满族房屋居室.中国桓仁政府信息网

[3]浅析近代满族文化对东北汉文化的影响.薛俊生 王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