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让你终生受益(每天一个心理小知识之心理效应)

以下文章来源于TZC启心坊

人的心理一直在探究,我们在日常中也可以学习到一些有趣的心理效应,这些效应可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01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让你终生受益(每天一个心理小知识之心理效应)(1)

留白效应

White space effect

20世纪初,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被盗。该画被盗后,人们纷纷到博物馆观看原来挂过这幅画的那面空墙。两年过去后,人们吃惊地发现:到博物馆前来观看那面空墙的人,竟然比过去12年间欣赏这幅画的观众还多一倍。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留白效应”。

“留白效应”对人际关系的启发:如果能适当地给对方留下一些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会增加人际吸引力。这也是为何“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心理学上有个相反的现象——“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作用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留白效应”对时间管理的启发:忙,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病”,很多人越来越忙。当你把你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你的生活就没有其他“可能性”了。这个“可能性”或许是:

  1. 能疗愈自己的一段独处的时光;
  2.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突然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3. 和好友聊天,一起大笑的平凡温暖时光。

寄语

生活不那么累,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给你的时间留白,才有机会思考和独处,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灵感。

02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让你终生受益(每天一个心理小知识之心理效应)(2)

锦鲤效应

Koi Effect

你是不是也在焦虑、期待的复杂心情中转过锦鲤,祈求过守护呢?

从心理学上看,转锦鲤本质上是受人民趋利避害的动机影响,再受到“ta转了真的有好运,那我也得来转一转”的从众心理带动。

适当的转发锦鲤会让我们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更倾向往自我期望的结果去行动,产生不自知的努力,最后更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幸运其实是一种可以练习的能力,让我们来看看怎么做才能获得锦鲤体质吧!

  1. 改变认知。在原本觉得不幸的事物中找出幸运的事,看见美丽的玫瑰花,而不是把重点都放在茎上的刺;
  2. 机遇最大化。让自己处在好事更有可能发生的环境中,尝试和不同的人事物交流互动,抓住幸运的机遇;
  3. 积攒幸运。在小确幸中培养幸福感,你会越来越把专注力放在有正向作用的事物上,不断地强化“我很幸运”的信念,心态也会越来越积极,幸运自然会来敲门。

寄语

转锦鲤是外部加持,更重要的是学会练习幸运。

03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让你终生受益(每天一个心理小知识之心理效应)(3)

聚光灯效应

Spotlight effect

“聚光灯效应”意在形容人们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放大的一种心理现象。

与人交往中学会运用“聚光灯效应”会拉近我们同他人的距离。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如果掌握了这种心理,去关注别人,关心他人,赞美他人,让他人感受到主角般的待遇,化解他人内心的恐惧,那么关系很快就会建立起来。

我们经常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别人的眼光,而令自己活得不自在,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尤其是对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不敢上台演讲,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不敢与人主动接触,仿佛自己的内心活动全都写在了自己脸上一样,会被他人看穿。其实,这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假想,很多情况下并不会发生。

寄语

你是自己的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04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让你终生受益(每天一个心理小知识之心理效应)(4)

旁观者效应

Bystander effect

在韩剧《鱿鱼游戏》中,起初男主为了夺回女儿的抚养权,选择参加了这个游戏。刚开始,就看到一个女生在被一个男人打,然而大家都在围观,没有人站出来帮助她,为什么呢?

这就是旁观者的效应。

“旁观者效应”指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

社会心理学家John Darley发现当有其它的旁观者在场时,会显著的降低人们介入紧急情况的可能性。自1980年以来,有60多个实验研究比较了独自一人或与他人在一起时的亲社会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大约有90%的实验都证明独自一人时更可能提供帮助。研究还发现,在场人数越多,受害者得到的帮助可能性越小。

寄语

有时候,你的挺身而出会挽救他人甚至你自己的生命!

一起了解一些心理学效应吧~

更了解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

十个经典心理学效应让你终生受益(每天一个心理小知识之心理效应)(5)

-End-

「有用就扩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