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谁的字都好看(民国小学生的一幅字)
在网上看到一幅民国一年级小学生的字,好多人觉得写得不咋地,还有些人直接开喷。度娘了这幅字背后的故事,真的是非常感动,独乐了不如众乐乐,特地整理分享,藉此反驳无知杠精。
在头条看到这幅字,争论颇多。我不是书画爱好者,说实话这字好坏我不会评价,只是觉得内容饶有趣味,字呢充满童趣,整幅字干净整洁,看起来很舒服。
但是有人直接诋毁书者,觉得民国女孩子能上学写字的都是主子。还有人说女孩子叫招弟,肯定是家里重男轻女,不可能让她上学读书。我真是被恶心到了,这些人自己拿无知当有趣,把先辈做出的努力一笔抹杀,对得起陶行知吗?(顺便说下,我一直觉得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好的教育家)
这幅字的落款,是杭州市立翁家山小学校,一年级翁招弟九岁女。
度娘的到的,这个学校当初很有名,事迹和遗址一直流传至今。
翁家山小学旧址,位于西湖风景区翁家山128号,建于民国。
1934年,陶行知来到翁家山,当时附近的村子有一所设在晏公庙里的小学,但是村民对小孩的教育不重视。陶行知在翁家山山头建了一所小学,时任校长白动生是陶行知的学生,还有两位老师是白动生的弟弟和弟媳。陶行知和白动生推行“小先生”教育法,教材也由陶行知亲自编写,并且将关于翁家山小学和“西湖八小孩”的故事刊登在他主编的《生活教育》杂志上。所谓“小先生”教育,就是让在校的小学生做小先生,将学到的知识回去再教给他们的父母家人,帮助扫盲。据说新中国周恩来总理也到这个学校看望过孩子们。
学费虽只有一两元钱,但村里穷苦人家居多,很多学生都会拖欠学费,前任校长的做法是让拖欠学费的学生举手,有的孩子因此不敢来上课。白动生接任校长,很尊重学生,也不会对欠学费的学生扣发练习本,当然得到学生和村民们的爱戴。当时清河坊有家茶叶行叫翁隆盛,每年定点收购翁家山的西湖龙井茶,其中收购银钱的2~5%用来当做翁家山小学的助学金,学校的桌椅板凳大约就是这样买齐的。学生都是翁家村和周边几个村的贫苦孩子。
后来白动生把孩子们当小先生写的日记集结成册寄给了陶行知,陶行知编纂成书,就有了《西湖八小孩日记》。陶行知把几百大洋的稿费寄给了白动生,白动生组织了十名孩子组成西湖儿童旅行团到上海宣传乡村教育,引起轰动,《申报》、《时事新报》、《大公报》等争相报道。
以下是2012年杭州报纸刊登新闻节选,为亲历者讲述:
老人精神挺好,说话清晰,提起西湖八小孩,显得很兴奋:“我大概是读小学一二年级,比八小孩他们小一点。校长白动生是我的先生(注:老师),陶行知是我的太先生,他在上海的。
“小学生每天上完课,回到家教家人、邻居认字,并在日记上记录下来。白先生选了八个学生的日记,寄给太先生(陶行知),太先生把这些日记推荐出版了,书名就叫《西湖八小孩日记》,很快传开了。”
书出版后,有了一笔稿费,“大约四五百大洋”,白先生选了十个小孩,让他们去上海交流活动。
“这十个人有杨荣根、翁佳为、翁丽胜、翁友莲、翁汝隧……五男五女,我也是一个。”大部分人名翁老太太还记得,不过有的已经过世,有的成了烈士,有的去了台湾,现在到底有几个还健在,老人并不清楚。
“我们火车去的,坐了半天,好像没老师带队。在上海,有老师来接,拍了照。一共呆了大约1星期,去复旦大学、交大等学校演讲,介绍当小先生的经验,那些大学生看到我们去演讲都非常欢迎,热情地鼓掌,都很激动,我们也很感动,当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们还参观了很多地方,商务印书馆、冠生园的工厂、日新小学、十九路军驻地等,逛了外滩,在黄浦江坐过轮船,大家很兴奋,那时中餐、晚餐都吃西点,用的全是刀叉,我们算长了见识……”
翁招弟的名字已经消逝在历史当中,她的命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翁家山小学校,是陶行知等前辈在旧中国积极探索,怎容宵小之辈污蔑抹杀,故作此文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为了劳苦大众,我们吃草也干!为了受苦小孩,我们要饭也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派人暗杀了民盟重要领导人李公朴和闻一多。身为民盟创始人之一,教育委员会主任,陶行知愤慨不已,十日后因脑溢血逝世。
缅怀先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