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幸福赞歌(浙音奏响精神共富)

来源:【浙江教育报】

浙音奏响精神共富“幸福曲”

唱响新时代幸福赞歌(浙音奏响精神共富)(1)

浙音学生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开展“快乐音乐教室”美育实践活动。

唱响新时代幸福赞歌(浙音奏响精神共富)(2)

浙音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共富向未来——茶园钢琴音乐沙龙”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举行。

□本报记者 江 晨

6月25日晚,“巨星之夜”2022浙音城市阳台系列音乐会在杭州大剧院露天广场正式拉开序幕。登台的都是浙江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以城市广场为舞台、以万家灯火为背景,用动人歌声点亮杭城夜晚。今年6月至12月,学生们将在杭城地标性广场为市民带去16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

近几年,这样的活动在浙音多了不少。“我们力求将更多的高雅艺术带给百姓,向更多人传递正能量。”浙音管弦系教授董德君说,走向基层,用音乐讲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使命所在,也是对精神共富的生动诠释。

村里来了一支“文艺轻骑兵”

浙音2019级器乐演奏巴松管专业学生张晟阳已经有近百场音乐会的出演经验了。去年在德清县莫干山镇燎原村文化礼堂的一次演奏中,观众的热情让他至今想起时仍觉得暖意融融。

去年12月3日下午2点,燎原村文化礼堂内,20多名管弦系学生轮番登场,为100余名村民带去一场视听盛宴。“这个我听过。”“太专业了,好听。”……舞台和观众席的距离并不远,张晟阳清楚地记得,借着灯光,他看到了村民们兴奋的表情,“他们的反应让我们更加自信”。

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视听感受,学院选择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曲目,如《唱支山歌给党听》《乌兰巴托之夜》,参演的学生们在曲目敲定后立刻打印曲谱开始排练。管弦系副教授李佳胤说,演出当天,学生们还起了个大早,赶在出发前排练了两遍,为的就是呈现最佳效果。

和在音乐厅演出不同,文化礼堂的氛围更加轻松。看见浙音的大巴车赶到,村党支部工作人员和村民们兴冲冲地前来迎接。“莫干山镇有17个村,我们通过农民信箱和微信群提前告知了村民有音乐会表演。虽然活动安排在工作日,但当天有很多其他村的村民都跑来燎原村观看。”莫干山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郑鑫涛笑言。

仙潭村村民罗月红就给郑鑫涛留下了深刻印象。“音乐会什么时候开始呀?”“我带孩子一起来看行不行?”音乐会正式开始前,罗月红总会来问一问情况。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此前,她也观看过一些舞蹈类节目、小型音乐节的演出,而像这样高雅、专业的乐器类表演她还是第一次现场观看。当浙音的演出队伍来到村里时,小号、单簧管、小提琴、长笛……各类“没怎么见过”的乐器使她迅速和学子们找到了话题。

交流打破隔阂,曲子越听越熟悉。“我能明显感觉到和村民们的距离更近了。不必强求他们理解音乐里表达的高层次内涵,只要能有所感受就可以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多走出来,让大家知道高雅艺术其实并不‘高冷’。”张晟阳说。

曲毕,罗月红和周围的村民仍意犹未尽。学子们临行时,他们走上前来,有人询问“你们还来不来,下次什么时候来”,也有人强调“你们一定要多来”。

愿望很快就会实现。“今年7月,浙音师生还将来到莫干山镇燎原村开展音乐节活动。不只是管弦系,其他系的学生们可能也会过来。我们都很期待。”郑鑫涛知道,当村民们和这一支“文艺轻骑兵”再次碰面,他们一定会在音乐中更有共鸣。

到广大乡村撒播音乐的种子

不出意外,参与今年暑期“快乐音乐教室”公益实践项目的浙音学子名单上还会有卓晓琳的名字。对她而言,从学生转变成教师,感受很不一样。“我很享受将自己的所学教给每一个小朋友和帮助他们建立起对音乐的热爱的过程。”卓晓琳说。

自2017年开始,浙音学生几乎每年都会前往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开展10天左右的音乐支教。浙音学工部的谢晶是这项活动的发起人和负责人,谈起初衷,他说:“艺术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有很大帮助。我们希望音乐可以浸润更多人的心灵。”

卓晓琳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是去年7月。当月10号,她和另8名小伙伴一起踏上了前往嘉兴的旅程。一行人中,有学大提琴、萨克斯的,还有学小号、钢琴的。夏令营班级也相应分为了弦乐班、钢琴班、小号班等。音乐系音乐学专业的卓晓琳负责教授小朋友乐理知识。

“小朋友们真是太热情了!”初次见面,卓晓琳和同伴们直呼。报名参加此次活动的共有58人,他们中有不少已参加过两三届。“这些人里有之前学过的,也有零基础的。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相处时光虽然短暂,卓晓琳却在这些小朋友身上看到了不小的变化:从刚开始的不懂音阶、不敢站在舞台上到最后能在汇报表演中完整呈现一部作品,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我们都觉得很骄傲。”卓晓琳说。

作为带队教师,谢晶也看到了这些“小老师”身上的变化:更加平易近人,综合能力也大幅提升。几年下来,许多地方尤其是乡村的艺术氛围日益浓厚,家长们的观念也在变化,更愿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

现阶段,浙音还在逐步推进“文艺一小时”和“乡村复兴少年宫”两项活动,浙音学子将利用周末时间传授音乐知识,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学生们的实践活动慢慢增多,他们都很有积极性,参与度都很高。这么多届学生都是如此。其中有不少人明确自己想从事教师行业和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继续撒播音乐的种子。”谢晶感受到,浙音学子们的能量正在不断生长。未来,这股能量会继续以音乐为媒介传递给更多人。

将共富的歌悠悠传唱

5月下旬,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变得热闹起来。茶园边, 一个小台子上放置一架钢琴,再设几十个座椅,一个简易露天音乐会场地就搭建完成。前来演出的是浙音钢琴系的师生。他们此次要表演的有《采茶扑蝶》《我和我的祖国》等7首曲目。

在茶园里弹钢琴,这对于钢琴系教授陈琼而言是一次比较新鲜的体验。“曲目中不仅包含了中国元素,还增加了本地特色。50分钟的演出,大家都听得很认真。我们也觉得心旷神怡,非常放松。”陈琼说,演出中他还与村民们进行了互动。

“能和专业的老师一起演出,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作为当天参与互动的村民之一,杜旭琪忘不了自己在台上演唱时,陈琼在一旁为自己伴奏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演出和互动,专业教师带动村民们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许多年轻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自2021年11月起,浙音就与转塘街道开展党建结对共建,11个系与11个村通过按需点单、主动领单的方式,完成“一对一”精准结对,并相继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送艺术下基层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合作基础,“让更多人享受音乐的浸润”就成为共同富裕路上一个很快就能实现的“小目标”。

此外,浙音也将实现“小目标”的动力延伸至城市一角。不论是周末音乐会,还是城市阳台系列音乐会,浙音学子的音乐表演都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我们要找到一个契合点,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加其对高雅艺术的兴趣,进而接受这样的艺术呈现。”陈琼说,当然,在切身感受共富成果、看到城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时,学生们会有所触动,其音乐作品也会在专业之外增添一丝亲切与生动。

在音乐会临近尾声之时,上城埭村的村歌《雨后上城埭》在茶园响起。作词者是浙音艺术处副处长蒋巍,伴奏者是2019级钢琴表演专业学生魏铭鹤。琴键跳动,旋律回荡在乡间,在场的人陶醉其中。他们有着一致的感受,那便是歌词不仅道出这个杭州市共富村的现在,也畅想它的未来:走最美乡村说不尽的豪迈,别样的精彩……一幅诗画入眼来。

本文来自【浙江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