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中风的方子(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

脑血管以外是当然疾病中的一大杀手,每年都有许多患者因中风而丧生,同样有许多患者被中风后遗症所困扰,痛苦不堪。以前所谓的老年病,正在逐步年轻化。正是因为中风发病急,治疗困难,中医便将中风列为四大难症之首。

气虚血瘀中风的方子(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1)

虽然是难症,但历代医家都为之不懈钻研。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专篇讨论中风,提出血脉空虚,外风内袭的病机,并有侯氏黑散、风引汤、续命汤等方剂治疗。自仲景至隋唐都以外风立论。其后各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中风非外风所至,乃体内元气自病,河间张元素立“火热动风”论;李东垣以“内伤脾胃,百病尤生”为据;丹溪从痰从瘀论治;张锡纯以为肝风内动引起,为中风的论治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说这么多大家可能都不理解,但这只是个引子。说一说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首见于王清任《医林改错》,并认为中风是因气虚血瘀,其病因在于脑,以活血化瘀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这个方剂虽是王清任自创,但其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内涵却是张仲景老人家的。为何有如此说法,且听下文分解。

气虚血瘀中风的方子(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2)

首先方剂的名称很有意思,“补阳还五”补什么阳?还什么五?在《医林改错》中王清任是如此解释的:“元气归并左右,病半身不遂,有归并上下之症乎?余曰: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见气亏诸态,若忽然归并于上半身。不能行于下,则病两腿瘫痿。”

什么意思呢?人体的元气分为十分,左半边占了五分,右半边占了五分。中风患者往往半边肢体活动不随意,为什么呢?因为人体元气有一半已经亏虚,这个方剂可以补充人体亏虚的另一半元气,因此称之为“还五”。而补阳则是补充人的真气,就是元气。

气虚血瘀中风的方子(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3)

王清任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于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可见王清任认识了补益元气,活血化瘀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脱胎于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又是来自于仲景先师的胶艾汤。胶艾汤用于治疗妇人有孕,但是因为出血而导致血虚不能滋养,进而出现小腹疼痛。胶艾汤以补血止血为主,故以阿胶、艾叶用于止血;而桃红四物汤以活血化瘀为主,故在四物汤中加入了桃仁红花。使四物汤活血化瘀的功效更加强劲。

四物汤以熟地黄补血为主,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 补血的力量很强。但太过滋腻,因此医家喜欢用砂仁与熟地黄搭配,使地黄形成粘滞的东西,停留在体内称为痰浊。而王清任直接弃用地黄。

而以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赤芍五味药物活血化瘀,但是方中最重要的却是黄芪,王清任用黄芪至四两,等同于现代计量的125g左右,而一般药物的用量则一般为10—30g,可见黄芪的用量何其大,没有一定的临床功底,如果不是对黄芪掌控如此独到,也不敢用四两黄芪。

黄芪是补气的第一药,有人会提出质疑。人参不是大补元气吗?还可以起死回生,怎么黄芪成了补气第一药。人参之所以能起死回生,不单是因为人参补元气,更是因为人参可以填补津液,医家称人参“三分属阴,七分属阳”,如果真到了阳虚的阶段,人参则不足以当次大任,而需要附子、干姜这种霸道药物。

气虚血瘀中风的方子(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4)

黄芪独以补气为主,而且可以升举阳气,如果气虚要选择药物,那一定是黄芪,一是因为黄芪价格便宜,药材易得;二是黄芪的补气作用却是较强。此外黄芪还是外科常用的药物,用于疮、痈的治疗。黄芪应用最好的还是仲景,仲景用黄芪有三个剂量,剂量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伤寒杂病论》中黄芪有“利水、补虚、除痹”的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血痹的主方。

地龙是什么龙?其实地龙不是龙,而是蚯蚓。地龙舒经活络,打通人体郁闭的血脉。地龙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善于钻泥打洞,因此通经脉的作用很强。有地龙通经活络,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又有黄芪补气,不仅补充了人体的五分阳气,而且使元气周边全身,行尽全身经脉。这才是补阳还五的真正含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