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骑自行车去上海(深一度骑着自行车)
RNCC俱乐部骑行上海。
上月刚刚结束的2023青浦环意自行车赛吸引了广泛关注,除了专业组的激烈PK之外,在业余组中,一支以“老外”为主、多达上百人的骑行队列尤其吸引观众们的眼球。
这些参赛者全部是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隶属于一个叫作RNCC的沪上骑行俱乐部。
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公路自行车圈,RNCC早已名声大噪——点开国际最主流的运动社交软件,在自行车运动一栏键入关键词“上海”,一长串多达数十个的排名列表中,你会发现处在第一位的就是“RNCC ”。
当下RNCC拥有超过4000名会员,会员遍布五湖四海。
为什么一个扎根上海的自行车骑行俱乐部能够拥有如此响亮的名头?故事得从十几年前说起。
骑行,见证不一样的中国
2008年,从新加坡定居中国工作的Ken Goh(吴克尧)作为奥委会官方指定摄影师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拍摄,彼时体育赛场上的激情点燃了Ken深藏内心的那份冲动。
“我小时候就喜欢运动,参加过学校的乒乓球队,后来做过健身教练,特别喜欢自行车骑行,但一直忙于学业,之后又走上职场,忙忙碌碌,几乎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热爱……”
可以说,奥运会拍摄的经历让Ken重拾了儿时的那份记忆,奥运会结束之后,Ken一口气买了两部山地自行车,一部用于越野,一部用于速降,单价就高达5万元。
此后的数年里Ken一直沉浸于山地骑行,到了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Ken结识了玩公路自行车的朋友。
别看都是自行车,公路与山地骑行之间“隔着山”,Ken笑言自己“在公路上一下子就被打爆了”。而内心那种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决定尝试公路自行车,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那些年,Ken的车轮轨迹丈量过国内的大江南北,神秘而壮阔的西藏就骑了六次,之后他也曾远赴大洋洲骑行。
说起公路骑行的乐趣,Ken言简意赅:“骑车让你感觉到自由。人一出生,最初是爬,然后是走,再到跑,但能力终究是有限的。骑上自行车后,你可以去更多想去的地方,还可以尽情领略沿途的风景。”
回过头来看,Ken坦承2014年时自己也遭遇了摄影工作中的瓶颈,“有段时间感觉拍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想暂时停下脚步。”而公路骑行仿佛让他一下子打开了思路。
“一方面我探索到了更多美丽的地方,可以作为我的素材——骑行的过程中,经常顶着晨曦出发,我对光影的理解也在加深。”
一边骑行,一边拍摄,这样的生活Ken乐此不疲,他还将沿途的很多作品放上了社交媒体,“最初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中国有许多好的骑行路线,让海外的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没想到,他的分享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粉丝,有些人联系到Ken,想跟着他一起骑行,那一刻,Ken萌生了新的想法——既然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为什么不让大家聚在一起上路呢?
和城市达成默契
Ken住在上海黄浦区,渐渐的,家附近乃至整个上海的公路骑行爱好者都成为了他的微信好友,RNCC公路骑行俱乐部应运而生。
RNCC就是RideNow Cycle Club的缩写,RideNow的意思是现在就骑车吧。
至于俱乐部里为什么外籍人士居多?Ken表示: “公路骑行在国内还属于比较新鲜的事物,而在海外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他们有些人来中国工作生活前就已经参与过这项运动。”
最初RNCC的成员也不过数十人,但在Ken的努力下,规模不断壮大,时至今日已经超过4000人,有些成员即使结束了在中国的工作回到故乡,依然保留着RNCC的会员资格。
究其原因,Ken认为,这些年RNCC树立的骑行文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无论他去了哪里,只要想参加骑行活动,很快就能在当地找到伙伴,并被接纳。
与此同时,一些远在海外的外籍人士也因为RNCC特意奔赴中国,探索国内的骑行路线。
走过七年,RNCC愈发成熟,俱乐部也有相应的规范——比如每次活动都会安排有经验的骑手领骑和压阵,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如果有骑手擅自进入禁止自行车通行的街道,俱乐部会予以警告,并主动联系交管部门。
在Ken看来,公路骑行要想有序发展,必须与所在城市达成默契。
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都选择在清晨骑行(夜晚光线不好,有安全隐患),原来是从清晨6点30分到7点30分,后来考虑到临近早高峰,会给市民出行带来一些不便,于是骑行活动又提前到了早上5点30分。”
见证凌晨4点的上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路骑行,这项运动受到了更高的关注,此前演员吴磊骑着单车跨城赶通告就在网上被热议,而作为业内人,Ken一眼就认出吴磊的车,“是闪电Sworks Tarmac SL7,价值不菲。”
可能有人会问,骑个自行车也那么贵吗?
据Ken介绍,目前大众能够接触到的自行车价格区间很大,从2000多到几万甚至十几万都有,不一定要买高价格的,“只要你喜欢这项运动,随时都可以加入。”
迎着朝阳骑行。
要说门槛也不是没有,Ken笑言:“就拿我们俱乐部来说吧,你必须能够早起。”
这些年Ken每天晚上10点多睡觉,早上4点多起床,这个能够见证凌晨4点上海的男人,觉得是自行车运动赋予了自己更多的时光。
眼下,公路骑行已经成为都市圈人群最热衷的运动之一。
Ken回忆,自己刚进入这项运动时,上海稳定的骑行人群只有100多人,现在他打开手中的软件搜索,在上海光骑行俱乐部就有59家。
拿RNCC来说,中国车友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休闲骑行的话,可以占到50%,其中女性能达到30%到40%。”
一起骑行,丈量中国
公路自行车有其自身的魅力,比如追求速度、享受自然和团队协作等,但能够迅猛发展,也离不开大环境的助推。
上海社科院专家于广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原本就有‘自行车王国’之称,自行车是老百姓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
“这些年随着国内道路越修越好,硬件设施和交通法规越来越完善,加上市民对低碳、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像自行车骑行这样门槛低、上限高的运动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喜爱,在骑行的过程中,大家也能领略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
在这一点上Ken最有发言权,在上海生活的十几年,他目睹这座城市的发展,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搏跳动——如今俱乐部中的很多老外也表示,通过RNCC的骑行活动,自己更懂上海,也更懂中国了。
来自巴西的Caio说:“我来中国已经5年了,真的很喜欢这里,骑上自行车有助于我在这里探索更多的地方。”
英国人Richard是一个资深骑手,十几岁就接触自行车运动,不久前的青浦环意自行车赛他得到了第16名。在Richard眼中,“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来这里3年,很多方面都超过我的预期,发展很好,节奏很快……”
这些年Richard骑车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黄山的山地、厦门的海岸线、西藏的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都留下过他的身影,“中国的路况比我骑过的很多国家都要好。”
相遇相识,构筑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RNCC中国骑手的不断增多,中西合璧在这个大家庭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从事演员工作的王先生认为,伴随着国人对骑行文化越来越了解,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至于和老外们的沟通,他认为因为共同的热爱,完全没有问题。
另一位伍先生刚刚完成在西藏的骑行,现在已经忙不迭告诉那些没有去过西藏的外国小伙伴,“中国地大物博,还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对于这种融合,Ken深有感触。不久前的一次骑行活动前,出发前他向大家提问:“有谁不会说中文?”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他接着问,“有谁不会说英文?”却有几个外国人举起了手。
“他们就是故意的(笑),因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也因为热爱中国文化,很多老外都在学习中文。我们俱乐部里有超过50%的外国人是会中文的,有一部分还说得非常流利。”
“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参加我们活动的中国骑友也都能说英文。”
公路自行车运动就像一条沟通的纽带,通过骑行,外籍人士更加了解中国,喜欢中国;国人与老外之间,也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相遇相识,构筑友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