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国宝熊猫作品(萌萌哒超可爱一大群)

新石器时代猪形陶罐 清末皮影戏猪,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工笔国宝熊猫作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工笔国宝熊猫作品(萌萌哒超可爱一大群)

工笔国宝熊猫作品

新石器时代猪形陶罐

清末皮影戏猪

汉陶猪圈

民国墨晶小猪

汉绿釉陶猪圈

6000年前出土的、萌萌哒猪形陶罐,2000多岁的连着“卫生间”的东汉陶猪圈,浑圆温润的六朝滑石猪……近日,南京博物院推出生肖系列展之“富贵猪——南京博物院藏猪文物展”,从诗词、典故、成语里,寻找生肖猪的影子;在陶塑、瓷器、玉器、砖雕、书画、皮影、年画、剪纸、玩具、饰品、标本中,发现生肖猪的艺术形象,并讲述其中的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展厅中,各种憨态可掬的猪文物让观众挪不开眼——

手握滑石猪财富跑不走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是中国农历己亥猪年。猪古称“豕”,为六畜之首,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农民们辛勤劳作,憧憬着猪肥年丰的美好生活。猪因体态浑圆、憨态可掬、性情温驯,长期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文化意义代表着诚实质朴、富贵吉祥。早在旧石器时代,猪的地位就十分崇高。由于对众多自然现象的不解与恐惧,人民相信万物有灵,祈求得到神奇力量的保佑,人们曾将猪头造型融入龙的形象。原始社会,处于狩猎时期的人们对野猪十分畏惧,但也希望它的威力能够保护自己。于是,猪就有了辟邪镇妖的寓意。在长江流域,有的部落就是以猪为图腾。黄河、辽河流域的祝融传说,与猪图腾崇拜密切相关。在民间文化中,有关猪的民俗与美术,广泛渗透在陶瓷、剪纸、刺绣等民艺中。在民间剪纸中,以猪形套的“丰”字传统造型十分盛行,农家至今保留着为孩子制作猪形小枕、猪头鞋、猪头帽的习俗,来表达对孩子的祝福。

此次展出的玉猪握显示猪形手握在西汉初年已经发展完善,人们通常认为“猪”这种动物外形富态,有吃喝不愁的一生,或许更代表了主人财富的拥有程度。玉猪形手握在汉代兴盛之后,几乎没有出现发展断层。三国两晋时期是猪形手握的制作、使用走向繁荣的重要阶段。展柜中,展出了汉代到六朝各时期不同材质、大小不一的猪形手握,也称滑石猪。它们往往呈长条形,双脚屈曲,双耳贴背,全身伏地……雕法简洁,只寥寥数刀,就为滑石猪注入了饱满的生命力。特别是其眼睛和前伸的嘴,把猪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形态憨实。“汉代到六朝时期,王公贵族死后,手中都要握着滑石猪。”南京博物院办公室主任盛之翰说,古人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所以有握玉猪的习俗。“他们不希望死者空手而去,而是带着满满的‘财富’。滑石猪就是财富的象征,握着它,财富就手中握了。”

先民以家猪为形象制作陶罐

一进展厅,许多观众的眼睛就被多宝格式的橱窗吸引了。多宝格展架上,摆放着一个个新石器时期的猪形陶罐,有黑陶、灰陶、红陶,造型各异,有的翘嘴睁眼、有的抿嘴拱鼻、有的眯眼憨笑,生动逼真。陶罐的口沿部位设在猪的背部,既实用又美观。一些观众开玩笑说,这是不是6000多年前,用来装压岁钱的,太萌,太可爱了。盛之翰介绍说,猪是六畜之首,也是十二生肖之尾,从古到今,人们对猪有着特殊情结。“这个橱窗展出的一组猪形陶罐,是组合起来的。有的猪形陶罐是上世纪90年代,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中出土的,距今大约6000多年。这些猪形陶罐中猪的形象,都是饲养的家猪,它们与渔猎经济与水稻栽培同时出现。这也力证了,江苏先民们对猪的喜爱。”

2000多年前的陶猪圈有“玄机”

这次展览,还展出了各种造型的陶猪圈,有带阁楼的“炫富版”,有相对简洁的“简体版”……其中的一个东汉陶猪圈,最为吸引人。一头肥肥壮壮的陶猪在猪圈外,猪圈的一侧有楼梯,顺着楼梯向上,是一个独立的小屋。这个小屋是干什么的?有观众猜测,会不会是养猪的佣人住的房子?答案让人有点吃惊,不是养猪人的小屋,而是主人家的厕所。

据介绍,汉代的人追求“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丧葬观念,所以,生前有什么,死后同样要享受。陶猪圈是猪圈和厕所融为一体的特殊建筑模式。它作为墓中的明器,开始出现于西汉中晚期,东汉中期普遍增多,到了东汉晚期更为流行。陶猪圈是按照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来制作的。“在古代,猪圈旁边设置一个小梯子,顺着小梯子上去,便是厕所,主人如厕后,排泄物流入猪圈,为猪提供了养分。这种养猪方式,节能环保,一直流传了上千年。”盛之翰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