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不怠向未来(瞭望笃行不怠强起来)
党的十九大擘画出强起来的宏伟蓝图——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笃行不怠向未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笃行不怠向未来
党的十九大擘画出强起来的宏伟蓝图——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第12位,是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尚前名 贾雯静
“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
党的十九大擘画出强起来的宏伟蓝图——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强国目标下,现代化布局逐次展开。在经济建设上,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政治建设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在文化建设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社会建设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这些顶层规划和具体路线,引领和推动我国发展全局发生深刻变革,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步伐坚定有力。
参观者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了解展出的一款氢燃料电池车的车身结构和工作原理(2022年8月26日摄) 鞠焕宗摄/本刊
强起来走好新征程
装载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重型卡车、采用自由组合换电块的换电站、智能调节充电时间的充电站……在日前举行的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集中展现。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认为,中国已经培育出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构建起了全球最大的补能网络,持续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
从跟随到超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逆袭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中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人民实现全方位生活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约26.2%;经济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
“这是我们给人民交出的一张优异答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
开启新征程,要在新形势下答好强起来的必答题。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从国内看,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需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这一变化不仅是巨大的,也是极为深刻的。”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看来,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更高质量、更多效益、更加全面……当这些要求汇集起来,就是强起来的新的阶段性目标。
张立群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这十年来,中国经过一系列改革发展,已经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资金等基础,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分两个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国”一词提及23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文化强国……从天空到海洋,从线下到线上、从数量到质量,从物质到精神,一幅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强国蓝图布局全面,谋划深远。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以强烈历史主动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面对前行路上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急流险滩,唯有强起来才能成功达成所期待的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
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的全方位强国建设在各领域逐步开展,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
驱车从贵州省贵阳市前往龙里县,厦蓉高速新增龙溪互通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明年建成通车后,从龙里县的龙溪先导区到贵阳又多了一条快速通道。
30分钟到贵阳市中心,20分钟到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快速通道直达贵阳,龙里与贵阳人员交往、物流运输越来越便捷。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周边文化旅游、工业、物流业发展,总人口不到25万、十年前贫困发生率17.71%的龙里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0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50.69亿元,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许许多多个“龙里县”推动我国实现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道路上的生动案例。
14亿多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国土空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特征。
“巨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生产供给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释放,带动就业、收入等方面快速增长,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良好条件。”张立群说。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夯实民生基础,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小康路上,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创造出彪炳史册的“脱贫奇迹”;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2485个改革方案,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向往“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秋分将近,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在历年各地举办的庆丰收盛会上,不仅能感受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日益殷实,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也日新月异。
去年,在浙江农民丰收节嘉兴主会场上,金色稻浪层层叠叠,空气中弥漫着稻香。在这里,人们品尝与农业相关优质产品的同时,还能体验到绘画、编织、刺绣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走进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凤桥村的智慧书房,美丽乡村的文化新气象扑面而来:馆内藏书10000余册,配备阅览座位100余个,无人值守、自助服务、智慧化管理……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法治中国、平安中国为目标,让社会环境吸引力更强;以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让生态环境吸引力更强;以文化强国为目标,让文化环境吸引力更强;以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知识产权强国为目标,让创新环境吸引力更强;以健康中国、体育中国为目标,让国民个人素质更强……
人民有所呼,政策有所应。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球知名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22年度爱德曼信任晴雨表》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蝉联全球第一。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坚持和平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副教授郭继承说。
近年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给出实实在在的中国方案;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国与国之间的互惠共赢打开新通道;打造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展会,为丰富国际交流形式贡献平台;为他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作出贡献。
亚洲顶级起重船“蓝鲸”号正在进行“海基一号”平台上部组块吊装作业 中国海油供图
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7月15日,位于南海东部海域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建设完工,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工程建设成套关键技术创造了亚洲领先水平。
据介绍,中国海油“海基一号”项目团队攻克了南海超强内波流、海底巨型沙波沙脊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创新应用2项世界首创、21项国内首创先进技术。中国海油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经理高爽说,“海基一号”平台采用一体化建造方式,陆地建造一体化率达93%,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彰显出“海基一号”的重要价值,也揭示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动力——自主创新。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事业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的谋划: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十年来,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步伐坚定有力,一系列科技创新发展举措有序开展:加强理论指导,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攻坚核心科技,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聚焦企业主体,加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注重人才培养,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十年,科技创新活力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形势有变化,市场最敏感。2019年设立的科创板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开市三年来,科创板“迎新”步伐不止。截至今年6月末,科创板共上市147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97家高端装备公司、93家生物医药公司,占比达78%。包括安集科技化学机械抛光液产品、天岳先进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材料、时代电气全系列高可靠性IGBT产品、科德数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产品在内,科创板多家企业凭借前沿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实现国产自主供应,为相关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第12位,是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从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再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一张清晰的“三步走”科技强国建设蓝图全面展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表示,随着中国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领跑”,未来,在科技强国蓝图引领下,中国将带给世界更多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