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濯缨是什么意思 典故诗话289沧浪濯缨
典故诗话289
(第八辑·第一卷)
高尚卑鄙 自谦侠义
编者 朱升
《典故诗话》
高尚卑鄙 自谦侠义
(第八辑·第1卷)(12)
19、沧浪濯缨 高风洁行
【典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 (gu) 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而歠(chuo) 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孔子曰:‘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释典】 楚国三闾大夫屈原 (名平,字灵均)遭谗被放到江南,流浪于沅、湘一带,脸色憔悴,身体枯瘦,在江畔行走吟诗。一位渔翁见到他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什么原因落到如此地步呢?”屈原回答:“我之所以被流放,是因为世上的人都混浊,只有我清白,众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渔翁说:“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能够随世事一起变更。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您何不也搅起泥沙,扬起波澜? 既然众人都喝醉了,您何不也连酒带糟地饮个酩酊大醉? 为什么冥思苦虑,行为清高,以至于落到这般地步呢?”屈原回答:“我听说过,刚洗完头的人,必定弹净帽子,刚洗完澡的人,必定抖净衣服。怎能让干净的身体去沾染外间的污浊呢? 我宁可投江,葬身鱼腹之中,怎能让一身清白蒙受世俗的尘垢呢?”渔翁听后莞尔一笑,划浆而去,唱道:“沧浪河水清又清啊,可以洗涤我的帽缨,沧浪河水浑又浑啊,那就洗我的脚吧。”渔翁走远,不再与屈原交谈。
【释义】 后以此典:
1、用“沧浪濯缨” 等表示保持高风洁行。
2、用“独醒人” 等表示避世脱俗。
3、用“哺糟” 等表示随波逐流,自甘平庸。
【典形】 哺糟、沧浪濯缨、尘缨欲濯、歠醨、独醒屈子、独醒人、论浊清、孺子歌、渔父笑、濯沧浪、濯尘缨、沧浪歌、濯发沧浪、濯缨、楚老独醒、濯沧浪缨、 濯楚臣缨、餔啜糟与醨、 净濯兰缨、灵均独醒、灵均不醉、沧浪未濯、众醉独醒、濯冠巾、渔父足、解尘缨、异醒醉、思濯缨、思独醒、濯我缨、濯吾缨、屈原醒、渔父刺湘累、餔糟。
【用典】
〔哺糟〕 唐·皮日休《卢征君》:“天下皆哺糟,征君独洁己。”
〔沧浪濯缨〕 宋·范成大《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常》:“孺子沧浪濯缨处,千载新堂来卜邻。”
〔尘缨欲濯〕 宋·王令 《临别瓜洲》:“尘缨欲濯恶独洁,沧浪流去清无涯。”
〔独醒屈子〕 宋·辛弃疾《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 独醒屈子,未免沉菑。”
〔独醒人〕 唐·钱起《江行无题》:“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
〔论浊清〕 宋·王令《江上》:“屈平死后渔人尽,后世凭谁论浊清。”
〔孺子歌〕 宋·苏轼《次韵答参寥》:“莫作孺子歌,沧浪濯吾缨。”
〔渔父笑〕 唐·白居易《九日醉吟》:“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濯沧浪〕 宋·黄庭坚《次韵答和甫》:“势利不可更炎凉,解缨从我濯沧浪。”
〔濯尘缨〕 元·白朴《水调歌头·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何处沧浪水,吾亦濯尘缨。”
〔濯缨〕唐·王维《暮春太师诸公于韦氏逍遥谷讌集序》:“犹有濯缨清歌,据梧高咏。与松乔为伍,是羲皇上人。”
[餔糟]唐·许浑《寄当涂李远》:“旧日乐贫能饮水,他时随俗愿餔糟。”
〔沧浪濯缨〕近代·周月亮《王阳明大卷》第八回五:“但是我道难行,只有当沧浪濯缨的隐士了。”
〔沧浪濯缨〕现代·朱升:先生沧浪濯缨,闻名遐迩,成为后世楷模。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2020、6、17、
朱升2021、5、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