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台风被除名了吗(台风山竹)
2月27日,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51次届会上,台风“山竹”和“温比亚”被除名。作为台风委员会年度届会常设议题之一,会议根据各成员的提议对过去一年产生严重影响的台风名字进行除名,并确定之前除名台风的新名字。
此次届会上,菲律宾提出除名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中国提出除名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同时“山竹”和“温比亚”的命名国——泰国和马来西亚将在下一次届会上提出新的替代名字。
会上还通过了2017年三个被除名台风的新名字:
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由新名字“Yamaneko”代替,意为野猫,由日本提供。
2017年第21号台风“天秤”,由新名字“Koinu”代替,意为小狗,同样来自日本。
2017年第23号台风“启德”,由新名字“鸳鸯”代替,由中国香港提供。
Yamaneko、Koinu最终的中文译名将由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专家联合商定后确定。
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中已经有45个被除名。
被除名的超强台风“山竹”
“山竹”,名字来源泰国,名字意义是一种水果。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于2018年9月7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并在温暖的西北太平洋上迅猛增强。9月15日,“山竹”在以超强台风级登陆菲律宾吕宋岛后,威风不减,9月16日17时左右,以强台风级别在我国广东江门市台山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最低气压为955百帕,是2018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台风“山竹”具有强度强、强风范围大、风雨影响严重、与台风“百里嘉”影响区域重叠等特点。
强度强:“山竹”9月7日20时起编,11日8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5日5时仍为超强台风级别,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65米/秒)。
强风范围大:“山竹”云系庞大,直径范围达1000公里。
风雨影响严重:16日-18日,华南中西部沿海风力有14-16级,阵风达17级以上;广东南部、香港、澳门、广西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
影响区域重叠:“山竹”影响区域与2018年第23号台风“百里嘉”重叠,风雨叠加效应明显。
面对“山竹”,我国各地各部门加强应急联动,中央气象台与香港、澳门气象部门开展联合会商。预报准确、处置得当,百万余人紧急转移,防灾成效显著。在“山竹”影响期间,中国气象局启动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帮助越南和菲律宾开展加密观测。 为应对“山竹”,我国与越南气象部门进行视频会商。
2018年9月11日,“山竹”出现清晰的台风眼,南侧和东侧云系发展旺盛。图片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
风云四号A星拍摄台风“山竹”真彩色云图动画。图片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
图为风云四号A星监测下“山竹”,2018年9月16日02时00分至06时38分5分钟间隔的红外增强动画云图,可以看出“山竹”中心附近及南侧螺旋云带对流发展旺盛。图片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
被除名的雨王“温比亚”
“温比亚”(RUMBIA),名字来源马来西亚,名字意义棕榈树。台风“温比亚”有着132小时的生命传奇。
2018年8月21日2时,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被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温比亚”传奇的一生就此宣告结束。“温比亚”虽然强度不强,最强仅是强热带风暴级,这个强度在台风家族中只能说是“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最“深不可测”的一个。
“温比亚”于2018年8月15日14时在东海东南部海面生成后,仅经过一天半的时间,就于17日4时05分在上海浦东新区南部沿海登陆,成为2018年登陆上海的第三个台风、登陆华东地区的第四个台风。它使江浙沪地区2018年登陆台风突破了1949年以来的历史纪录。20日上午“温比亚”离开山东进入渤海湾后,很快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后的温带气旋强度于20日夜间在黄海北部海面进一步减弱,21日2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温比亚”结束其132小时的生命史。
登陆后的“温比亚”与西风带系统结合,给途经各省市带来了强降雨天气,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使其当之无愧成为2018年以来登陆华东地区台风中的“雨量之王”。“温比亚”从17日凌晨登陆上海至20日上午离开山东省境内,在陆地停留时间达3天之久。受其影响,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辽宁等省市遭遇强降雨。尤其是其在河南省境内减速、停滞、转弯、过程中,给河南多地带来特大暴雨,此外,江苏、安徽、山东、辽宁等多地也先后出现破极值暴雨。
“温比亚”在江苏的影响为:时间长、范围广,风雨强。它于17日06时40分进入该省吴江境内,经过宜兴、溧阳、高淳等县(市),于13时30分离开。受其影响,16日08时至20日08时,江苏省大部分地区陆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其中累计降水量超过250毫米的站点有47个,沛县的栖山镇、朱寨镇马元、张寨镇3个乡镇累计降水量超过500毫米。8月17日,宜兴日降水量为186.7毫米,突破历史极值(178.8毫米)。
“温比亚”为近6年来影响安徽的最强台风。它于8月17日13时20分由当涂进入安徽省境内,于18日凌晨3时移出,台风中心位于安徽时间长达14小时,对该省风雨影响长达80小时。16日14时至19日20时全省超过50毫米降水的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8.5%,超过100毫米的为7.1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1.2%,其中有63个站累积降水量超过300毫米,17个站累计雨量超过400毫米。
“温比亚”自8月18日凌晨3时进入河南省信阳,至19日下午离开河南商丘,在河南省境内滞留时间接近40小时。受其影响,8月18日,河南商丘、扶沟等8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其中商丘8月18日日降水量达到363.6毫米,远远突破1953年7月17日的日降水量历史纪录(193.3毫米)。在山东,“温比亚”创下该省1951年以来过程降雨量历史最高纪录。在辽宁,22站累积降水量超过250毫米,局地出现打破纪录的特大暴雨。
专家表示,一般台风登陆后,由于下垫面摩擦增大、水汽输送减小等不利条件,会导致台风强度急速衰减。而“温比亚”登陆后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它与西风带系统结合,加上良好的季风水汽输送,“温比亚”环流一直维持的比较好,它在河南省境内完成了减速、停滞、拐弯转向的过程,然后顽强北上又与冷空气结合,掀起了新一轮强降雨。而且“温比亚”变性为温带气旋之后甚至出现一度加强的现象,这在我国发生的几率并不是很高,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风雨影响。
台风的名字为何千奇百怪
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据传,20世纪前叶,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这是台风第一次有了名字。
1945年,在西北太平洋地区,人们开始用人名来命名台风。由于缺乏组织和沟通,同一个台风往往被周边国家起了好几个名字。名称混乱使得发布的预警信息也变得模糊。
1997年,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认为,亚洲风格的名字更能使人们对台风提高警惕,提高警告效用,因此建议设定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命名制度。2000年1月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热带气旋命名表正式启用。
这张表上一共有140个名称,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出10个名称。名称均以英文形式呈现,中国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协商确定中文译名。
这140个名称始终处于循环使用的状态,直到“退役”的那一天。
太“凶”会被开除
对于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或因其他原因,台风委员会成员都可以申请将该热带气旋名称从命名表中删除。如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的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它们都因为破坏力巨大,正式被除名。这些名称将永远代表它最后一次跟随的台风。热带气旋命名表上每一个名字的序列都是固定的,当某一名称被除名后,提供该名称的成员需提交一个新的名称,填补这一序列空缺。
2006年第21号超强台风“榴莲”在菲律宾造成数百人死亡,成为菲律宾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因此,菲律宾在当年召开的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提出将“榴莲”除名。与此同时,提供“榴莲”名称的泰国则须在第二年召开的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提交新的名称,“山竹”便由此而来。
2016年第22号超强台风“海马”在菲律宾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台风委员会将其除名,并由提供“海马”名称的中国提交新的名字以补空缺。2017年,中央气象台因此面向公众为台风征名。
取名全凭喜好
各成员提交或后期替补的名称都需遵守的原则为:名称不能超过9个英文字母,这是为了避免发布预警信息时单词太过复杂;名称要容易发音;不能在各成员使用的语言、宗教、习俗中带有不良含义;选取的名称应得到台风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认可。
只要符合这几项基本原则,取什么名字全凭各成员喜好了。比如中国喜用“悟空”“杜鹃”等神话和花类名称;香港爱用“珊珊”“玲玲”等女孩儿的名字;韩国常常选择“飞燕”“浣熊”等动物名称,当然,还有喜爱用水果命名的,如泰国。
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
监制:张鹏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王宏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