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常识(搞清楚这些规范)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这章是接下来所有内容中,最善良的(当然,这话适用于以后每一章)。他就是介绍了物理科目内的基本规则。顺便用小学时,大家喜闻乐见的解决问题把规范固定下来。
这章开始有和以前不太一样的题了。所以材料将会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你现在看到的,主要介绍相关知识点。一个是对应的例题,目的是了解知识点和题目之间的关系。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A 运动时永恒的,这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以后会考很久。
B 人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特别是我们考试的时候,老师的话,做过的题,都不能作为依据。我们唯一能依靠的,是对卷面本身的把握。所谓,实事求是。
1、机械运动
只说考试的话,这个定义给我们最有价值的信息是:所有的物理量,都必须首先确定对应的物体,和其所处的状态。此乃后面所有计算题,实验题推进最基础的基础,务必谨记在心。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A 改变包括两个方面:方向(往哪儿跑),快慢(quickly,还是slowly)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A 谁是参照物,就假装自己在那个物体上。看所问的东西是否在动。比如立正站在地上,从地球角度看,咱是静止;但是太阳公公不这么认为,你小子分明在跟地球那个不省心的在转圈圈。
B 后面电学,热学,可以说把参照物推广到了事物的状态和温度上(只说考试的话)。明确物体本身,所处出状态,温度,才能确定公式选择。这是后面的大难点,不可不察也。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A 政治题,会考到大学毕业。务必谨记。
B 先确定参照物,后描述运动,再定公式。分析题,请务必按照这个顺序来。这是物理跟数学不一样的地方,也是解答物理题的标准动作。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微米 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A 背理科知识,先观察确定整体结构:以毫米为分界线,比他大的,相邻单位进率是10,比他小的,进率是1000.
B 是期中期末考试的重点,多看几遍,尽量熟练为好。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A 背理科知识,先观察确定整体结构:这次分界线是秒,具体数值自己总结。
B 这里插播一个工具的使用,九年级中考虽然不常出,但是八年级新学的话,不好说。
A 分度值:最小一个代表的意义(时间,长度,温度等)。具体看是什么工具。
B 机械秒表的一般使用方法如下:
(1) 使用秒表前,先检查发条的松紧程度,若发条已经松弛,应旋动秒表上端的按钮,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
A 后面还有个超级常用的东西叫弹簧测力计,也是这个操作。目的是让测量尽量准确。
(2) 测量时按下按钮,指针开始运动;再按按钮,指针停止运动;再按一次按钮,指针便会回到零点位置。
a 这就是个设定,了解就行。一般只考读数。
3、用刻度尺测长度 不用背,只是判读做法的标准。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 ②认清量程 ③认清分度值
A 人话:确定东西有没毛病;看他能干多少活;活的质量怎么样。
B 量程:能量最大多长的东西
C 分度值:最小一个代表的意义(时间,长度,温度等)。具体看是什么工具。
(2)正确使用方法:不用背,只是判读做法的标准。
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A 沿着想测量的那条线放。跟数学上操作完全一样。
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A 为的是尽可能准确
B 视线位置是个常考的点,需要特别注意。基本操作是:视线落点在期望数值的哪边。落点数值大,量出的数值就大。反过来,就小。然后带入试题中的公式,给出对应结果。
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
A 保留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B 具体多少看心情,重要的是这一位要有数,哪怕是零呢。
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A 这个操作贯穿所有要数值的实验,务必谨记
B 操作目的是减小误差。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 估读值 单位
A 这就需要好好看题了。看他们在空后面有没有印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不可避免,因为精确度不够。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A 不用背这些话。
B 作为分析题思路存在。
(4)减小方法:
A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让手机计时,总比靠自己感觉好些。
B 改进测量方法;从日晷,到原子钟
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最常考的方式,切记。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 1m/s=3.6km/h
A 黑体公式超重要,本章几乎唯一九年级还考的。
2、公式:v=s/t,变形公式 s=vt,t=s/v。
A 期末期中的重点。中考的话,数学帮忙考了。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A 最常考的方式。
B 跟函数结合,会和变速的一起考。
C 现阶段,他们可能还是会出。只要当成图表处理就好。注意看图标,分清楚横轴纵轴的意义就能解决。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A 现阶段,会出大题。具体操作咱们例题部分里面聊。这里只强调一点:无论卷面论述多高大上,本质无非小学追及问题。最多复杂点,需要借助方程和方程组的力量。如此而已。
(5)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A 甲乙两地,客车轿车……是不是小学的DNA开始动了?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A 官方老师没有明确要求的话,套用第一章最后一题就好。
B 他们经常把同样的意思,翻来覆去的说。注意把握本质,尽量少记一些重复信息。学习会清爽很多。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A 把抽象的速度,转换成具体的现象。这是个重要的实验方式。需要特别关注。以后会在不同的物理领域,见到很多次。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