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的成语有多少个(古汉语中的故字义项详解)

38.故

(1)陈旧的,旧有的,原来的,从前的

【成语】

依然如故

钻故纸堆

依然故我

厌故喜新

习故安常

温故知新

吐故纳新

故伎重演

安堵如故

故土难离

故宫离黍

革故立新

班荆道故

【例句】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过秦论》)

②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滕王阁序》)

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

④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⑤凡在故老,犹蒙矜育。(《陈情表》)

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⑦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者也。(《柳敬亭传》)

(2)老朋友,旧交情

【成语】

指亲托故

沾亲带故

一见如故

非亲非故

他乡遇故知

【例句】

①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

③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

④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鸿门宴》)

(3)缘故,原因

【成语】

言之有故

借故推辞

平白无故

无缘无故

持之有故

【例句】

①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而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关于故的成语有多少个(古汉语中的故字义项详解)(1)

(4)故意,特意

【成语】

欲擒故纵

明知故问

明知故犯

故作玄虚

故作高深

【例句】

①候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③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5)所以,因此

【成语】

俭故能广

【例句】

①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勾践灭吴》)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⑥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业。(《出师表》)

⑦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列传》)

⑧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6)仍然,还是

【例句】

①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②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7)事,事故

【成语】

多故之秋

薄物细故

国家多故

【例句】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

(8)衰老

【例句】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9)通“固”,本来

【例句】

①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促织》)

②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大铁椎传》)

【注】

①故事,先例,旧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②是故:因此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语义提示】

“故”的本义是“做事”。引申出“事情、事故”,再引申为“旧事”,再引申为“本来”,再引申为“仍然,还是”。由“旧事”,引申为“衰老”,再引申为“死亡”。“旧事”有“缘故,原因”,原因会造成“结果”,这种结果或是“特意”,或是“故意”而为。“旧事”还可引申为“老朋友”。

【思维导图】

关于故的成语有多少个(古汉语中的故字义项详解)(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