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如何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每日一题重灾区)

小历在每日一题中统计了40天(截至9.8日)以来错误率最高的三道题,对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与拓展,这些题的错误率都接近或超过七成,难度逐题上升(排名具有主观性),希望淀粉们可以按照这个流程:“做题→看解析→提出疑问”来阅读本篇干货,小历相信这篇干货可以为你答疑解惑。

小历温馨提示:本篇干货较长,做对的题可以酌情跳过。

题目1(难度:★★★正确率35%课内基础知识即可解决)

图3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高中如何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每日一题重灾区)(1)

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301票22%)

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478票35%)

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332票24%)

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220票16%)

高中如何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每日一题重灾区)(2)

干货补充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①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

②1992年10月,共产党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目标)

③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建框架)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理论)

⑤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建立)

(旧版教材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干货补充2概念阐释——经济结构经济

结构是一个由许多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有多重含义:

(1)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来考察,则主要通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

(2)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察,则包括产业结构(如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3)从所包含的范围来考察,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

(4)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考察,又可分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等......

干货补充3概念阐释——经济结构调整

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干货补充4我国三次主要经济结构调整

第一次经济结构调整:1979—1984年

第二次经济结构调整:1988—1991年

第三次经济结构调整:1997年以后

想刷更多小题,不妨试试定哥的小题精炼吧!

题目2(难度:★★★★正确率25%B选项迷惑性较高)

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日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115票11%)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544票52%)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116票11%)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68票25%)

高中如何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每日一题重灾区)(3)

干货补充1中坚的含义

指集体中最有力并起主要作用的成分。

干货补充2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

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主张依靠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军队抗战。

根本区别:是打一场国家和民族的战争,还是打一场政府和军队的战争。

题目3(难度:★★★★★正确率31%牵扯到大量拓展知识)

20世纪30年代,在西南、西北地区,军阀及地方势力的统治仍然如旧,他们横征暴敛,如表1所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高中如何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每日一题重灾区)(4)

A.国民政府大力推行税制改革(138票10%)

B.官僚资本日益膨胀(414票32%)

C.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394票31%)

D.军阀混战日趋激烈(316票25%)

高中如何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每日一题重灾区)(5)

干货补充1国民党税制改革的内容

国民党的税制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抗战开始到1940年,第二阶段是1941年到抗战结束。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税制改革内容主要是整理关盐统三税。

高中如何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每日一题重灾区)(6)

干货补充2官僚资本

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干货补充3防区制(以四川为例)

①简介

防区制是近代四川在二十世纪初叶特殊的历史产物,防区制的形成和四川军阀的崛起是同步进行的。它深刻地影响着那个时期四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态。在防区制下,各军防区俨然是独立王国,对外抗拒外来势力介入川省事务;对内横征暴敛,相互征伐,造成战乱频仍,生灵涂炭。

②军防区与防区制概念阐释

军防区,顾名思义指的是军队驻防的区域,是一个军事地理概念。防区制本来只具有军事地理上的意义,但在二十世纪初叶的四川,防区制是一个覆盖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涵义的集合体,是那个时期四川军阀统治的重要特征和标签。

③制度形成始末

始:防区制在1918年正式形成并成为一种制度

末: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川军纷纷出川抗战,蒋介石乘机完全控制了四川,以防区制为特征的四川军阀割据局面才得以完全结束。军防区是四川本土军阀势力的军事驻防区域,它不同于北洋诸系军阀或南方孙蒋势力集团。

④四川形成防区制的原因

地理环境因素:地理上的封闭性导致四川常常疏离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使四川在民国的大多数时期总是处于内斗而没有川外大势力介入,这也造成四川没有受一个强大的势力掌控,完成真正的军政统一,而是长时间处于几派军阀防区割据的状态。

政治因素:川内军事势力的崛起,为防区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四川的军事力量,无论统属哪派,其军事首脑都在南北角逐中逐渐窃取军权,趁机坐大,扩充队伍,扩大地盘。(四川内部)

中国未能形成一个足以能统一全国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中央政府对川省军阀的坐大有心无力,最终渐成军阀割据之势。(全国的政治大背景)

自然经济因素:四川得天独厚的自然经济条件是防区制产生并得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如此多的军队需要大量的军饷作为支撑,而川军的饷银来源主要是田赋、盐税和烟税。

⑤四川军防区的特点

拥兵自立;军、政、财合一;战乱频繁,各防区范围时有变化;苛捐杂税甚重等。

参考自《民国四川防区制的演变、原因、特征及影响——万保君》

干货补充4新军阀混战与军阀混战

新军阀混战:特指北伐战争结束后,各路国民党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演化成蒋(中央军蒋介石)、桂(桂系李宗仁)、冯(西北军冯玉祥)、阎(晋绥军阎锡山)四派。该四派之间的斗争被称为新军阀混战。

军阀混战:宽泛一些指的是清末民初时期到抗战之间的中国境内军阀割据混战的事件。但1916-1931这15年间才真正是各军阀斗争激烈的时期,事实上中原大战后,各军阀已经偃旗息鼓了。

其后虽有如题中所说“西南、西北地区军阀及地方势力统治如旧”,但是算不上“混战”,图表中四川军阀仍在名义上属于中央,政府对其态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采取羁縻、居中操纵以及互相牵制的温和手段。

干货补充5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民国十九年)5月至10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中原地区)等省发生的一场新军阀混战,所以称为"中原大战"。

结果:蒋介石排除了异己,新军阀混战告一段落

干货补充6为什么说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中国

①原来割据的各派军阀,仍直接控制着原有的军队和地盘。

②帝国主义强占的租界、租借地仍未收回,“改订新约运动”也未触及这类问题。

③国民政府宣告统一完成时,中共已在许多省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④从国民政府宣告全国统一到国民政府统治垮台,中国的大陆从未真正统一过。

(出自兰州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有没有三道题都做全对的淀粉宝宝呢,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身影吧!

这是小历对干货形式的一个新的尝试,决定这棵小树苗能否长大的权利在每一个淀粉宝宝的手里,如果你希望它可以继续存在的话,那就给本篇干货一个免费的分享与点赞吧,我们会跟据大家对本篇文章的反应来决定是否做下一期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