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要当光盘侠(直通校园我们班的)

科学家教 育儿育己

开学第一天要当光盘侠(直通校园我们班的)(1)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命之本。孩子们小,在优裕的条件中生活,不懂得粮食生产的不易,更没有物力维艰的体验。作为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我们班的“光盘侠”》

1

新学期,接手三年级两个班,最发愁的是午餐值守——虽然反复提醒,可孩子们倾倒的剩饭剩菜,每天依旧是满满一小桶。食堂的配餐分量合适,只是大锅饭统一的口味,总有孩子不爱吃的菜。

可我发现,不论是什么菜,颖儿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有一次开餐后,我还没吃饭,颖儿就端着餐盘到我跟前来了:“王老师,我能和您换道菜吗?我吃虾过敏,想跟您换排骨。”她边说边指指我餐盘里的排骨。我笑了,这机灵的孩子,不能吃的换一个,这样也不浪费。我把排骨拨到颖儿餐盘上,颖儿高兴地跟我说:“奶奶给我讲过很多节约粮食的故事,所以我知道不能浪费粮食,即使是我不喜欢吃的菜,我也会尽量吃完。”

我给颖儿竖了一个大拇指,想起儿子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

儿子出生时,我母亲已经72岁了。对于这个最小的外孙,母亲疼爱到了极致。在儿子眼里,外婆是他的“同党”,他有什么小想法在我们这通不过的,都会去找外婆。而外婆也总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和我们进行软抵抗。唯独在吃饭规矩上,儿子感受到外婆严格。她要求儿子吃饭不能掉饭粒,掉在桌子上的食物,要捡起来吃掉;盛到碗里的要吃光,如果实在吃不完,也不要随意倒掉,留着下一顿吃。对此,儿子十分抗拒,不明白为什么一向和蔼可亲的外婆偏偏在这件事上那么不留情面。我们小时候,母亲最常说的就是:“有钱吃鲜,没钱吃安,可以吃好的,但不可以糟蹋粮食。”现如今,我母亲又以同样的话来教育她的外孙。

在母亲的坚持下,儿子渐渐改掉了不好好吃饭的坏毛病,遇到不喜欢吃的菜,会提前给我或者给爸爸,每次会自己主动盛饭,可能是怕自己吃不完被外婆批评吧,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命之本。孩子们小,在优裕的条件中生活,不懂得粮食生产的不易,更没有物力维艰的体验。作为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当天的语文课,我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和爸爸妈妈合作,出一份有关粮食的知识小报。从第二天起,每天午餐前讲评一份。

第一个讲评的就是颖儿的,我请她自己来讲。颖儿指着投屏上的小报一一介绍:1979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此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共筑全球粮食安全——这些是爸爸帮她找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名言警句是妈妈搜集的,故事是奶奶讲的,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和简笔画是颖儿自己完成的。介绍完毕,颖儿又把奶奶的故事讲了一遍,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讲评完毕,午餐开动。那天的剩饭桶里,只有很少的一点。

3

接下来的那一周,每天一到两张小报讲评,孩子们知道了很多有关粮食的故事——

袁隆平,90岁仍然在试验田里忙碌的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研究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将技术应用到国外,解决了多个国家的吃饭问题。《感动中国》曾给袁隆平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周恩来吃饭时,一粒米也不浪费,偶尔有饭粒掉到桌子上,一定要捡起来吃掉。

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孩子们也很感兴趣:清代雍正皇帝为节约粮食费尽心思,针对浪费粮食现象和剩粥剩饭的处理,先后专门下了两道圣旨,强调“上天降生五谷,养育众生,人生赖以活命,就是一粒亦不可轻弃”。

过了几天,机灵的嘉豪让爸爸做了一个牌子拿到学校来,每次午餐前,他都把它摆在剩饭桶前最显眼的位置。上面是嘉豪自己抄写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朱子家训》”有了这个牌子,再也不用我一遍遍苦口婆心提醒了。

如今,学生们也都变成了“光盘侠”,而有关节粮的故事,还将在班里进行着。

纸上 掠影

开学第一天要当光盘侠(直通校园我们班的)(2)

- END -

莫愁大观园

开学第一天要当光盘侠(直通校园我们班的)(3)

1 编辑:东 篱

校对:闫 清

审核:王淑娟

图片来源:123RF图库

莫愁大观园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