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斯大林死后苏共的权力之争)

1953年3月1日晚,斯大林领导圈子的核心人物赫鲁晓夫、贝利亚、马林科夫、布尔加宁等人接到斯大林警卫电话,迅速赶往斯大林住所。

赫鲁晓夫等人赶到时,他们发现斯大林一动不动的躺在地上,早已没有了呼吸。但是很奇怪的是,赫鲁晓夫等人并不意外,而是在斯大林尸体旁开了一晚上的会议,没有知道他们究竟说了什么。

切尔诺贝利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斯大林死后苏共的权力之争)(1)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是贝利亚毒杀了斯大林,因为贝利亚作为苏联秘密警察部队的直接掌控者,又是斯大林的心腹,确实有能力也有机会毒杀斯大林。但根据当天晚上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等人的表现来看,斯大林之死恐怕不是贝利亚一人所为,马林科夫、赫鲁晓夫等苏联巨头也是或多或少的参与了此事。

斯大林之死姑且放在一边,我们看一看斯大林死后,苏联的权力中枢发生了什么。

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迅速组成了三人团从斯大林手中接过了权力的大棒。

三人组当中,马林科夫是当时地位最高之人,是苏共的实际掌权人,也是当时最有希望接班斯大林之人。但必须要说明的是,马林科夫本身能力并不出众,但善于钻营,以斯大林头号迷弟自居,把斯大林哄的不要不要的,因此深得斯大林欢心,被当成接班人培养。

切尔诺贝利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斯大林死后苏共的权力之争)(2)

而贝利亚则是实权最大之人,只因为贝利亚掌控了苏联的秘密警察部队。秘密警察部队是斯大林一手建立,具有间谍性质的部队,地位凌驾于苏联的党、政、军之上,只对斯大林负责。现在斯大林死了,贝利亚成为了秘密警察部队的唯一掌控者。贝利亚斯大林保镖出身,1933年替斯大林挡过枪子,因而成为了斯大林心腹,仕途一路平步青云。

切尔诺贝利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斯大林死后苏共的权力之争)(3)

赫鲁晓夫相对来说要差一点,但是赫鲁晓夫有军队背景,二战期间指挥过军队参与对德作战,所以赫鲁晓夫取得了军队系统的布尔加宁元帅、朱可夫元帅的支持,因此在三人组赫鲁晓夫的实力同样不弱。赫鲁晓夫能进入苏联核心阶层,一方面是确实有能力,二是斯大林想要制衡马林科夫和贝利亚,所以引进来赫鲁晓夫。

切尔诺贝利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斯大林死后苏共的权力之争)(4)

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成为了苏联名义上的领袖,但也仅仅只是名义上。实力最强大的贝利亚实际上忽视了马林科夫 ,成为了苏联的掌陀者。

贝利亚掌权期间,一改之前冷血杀手的身份,以仁君的面貌示人,主要发布了这样几条政令:一、对斯大林进行批判,对斯大林清洗期间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大量释放关押的政治犯。二、允许东德走资本主义路线,但不能加入北约阵营。

切尔诺贝利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斯大林死后苏共的权力之争)(5)

其实,现在的角度来看,贝利亚的第一条政策并没有太多的问题。第二条政策就值得商榷了,允许东德走资本主义路线,这是明显向西方示好,这对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有着极大的冲击。

贝利亚的路线完全背离了斯大林的路线,引起了苏共高层的恐慌。所以,赫鲁晓夫联合了马林科夫以及军方,以非常规的手段,突然发动袭击逮捕了贝利亚,在没有经过合规程序审判的前提下 ,直接将贝利亚秘密处决了,贝利亚掌握的秘密警察部队都没能发挥任何作用。

仔细深思,贝利亚从苏联的绝对实权人物沦为枪下鬼,真实原因并非贝利亚全面背离斯大林的路线,而是因为贝利亚和斯大林太过于相似,苏共高层害怕再出一个斯大林一样的人物再来一次大清洗。毕竟,贝利亚是搞特工出身,他麾下的秘密警察部队又凌驾于党政军系统之上,苏共高层很多人或多或少有些黑历史掌握在他手中,一旦贝利亚掌权,那苏共高层必然是心惊胆战。

切尔诺贝利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斯大林死后苏共的权力之争)(6)

这就是为什么马林科夫愿意去联合赫鲁晓夫去干掉斯大林。对于马林科夫来说,赫鲁晓夫同样是个可怕的对手,但相比于贝利亚来说,还是好多了。毕竟,贝利亚的双手不知道沾满了多少鲜血,与贝利亚共事,都不知道啥时候小命就没了。

也许,在马林科夫心中还是认为自己与赫鲁晓夫还是有一战的,但很可惜,他依然不够格。在处决贝利亚之后不久,马林科夫也很快被赫鲁晓夫排挤出了苏共的核心圈子,但终归还是没有受到生命危险,得以善终。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赫鲁晓夫成为苏共最高领导人后,也开始对斯大林进行全盘否定,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批判,释放了大量政治犯,这和贝利亚的政策如出一辙。也进一步表明,贝利亚之死其实并不是违背斯大林路线,而是一场权力的斗争!

另外,贝利亚死后,秘密警察部队被改组为克格勃,不再凌驾于党政军之上,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情报机构。后来,从这情报机构中走出了一位俄罗斯总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