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瓶高级文案(一款专为初学者量身定制的产品)
大可论书语絮·册页
大可论书语絮
大可论书语絮01
01 艺术包含技术而又高于技术。学习书法通过手头的训练,只能掌握其“技术成分”,而“非技术因素”则更重要。“非技术因素”的获得只能通过学识、见识等“字外功”去养去纳去悟。
大可论书语絮02
02 所谓隔行如隔山,书法自有其内在之规律。评论者必需书家,只有亲身体验,方能切中要害,否则附庸风雅,开口便错。
大可论书语絮03
03 认为学习书法一定要从楷书入门,这是很迂腐的观点。楷书与行草书的笔法、字法皆迥然有异;再者,楷书的出现迟于行草,故学书者应择善者而临之,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可适宜初学,而未有“一定”的先后之说。还需说明的是,其“善”应符合两种条件:适合学习者本人的性情,此其一;其二,要尽量选择具有“技巧”成分的字帖,如学唐朝的草书,孙过庭、张旭的草书就要比怀素的草书更具书写的“技巧性”,故前者比后者更适合于初学。
大可论书语絮04
04书法之笔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执笔之法;二是用笔之法。“执笔无定法”,而“用笔千古不易”。传统用笔之法是“拨镫法”,但此法自唐末以后就在民间失传了,只在皇宫里流传。然皇家贵族虽“笔法精湛”,但多数“境界不高”,看来要想把书法学好,只掌握笔法是不够的。
大可论书语絮05
05学习书法,重在承袭,贵在创新。承袭得以见古人,创新方能显个性,二者不可偏废。
大可论书语絮06
06创作时一提起笔就要进入“一级战备”,否则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便很难进入“状态”。当然,初学者很难一下子达到这种要求,只有“身经百战”,方能应对自如。
大可论书语絮07
07创作时如果不能进入“状态”,就很难达到“高潮”!如此“随便应付”的作品虽能偶尔骗骗无辜的“受众”,但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行内人。所以,如果找不到感觉,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去搞创作。还是多弄点时间去临摹名碑法帖更现实些,这样收获一定更大。
大可论书语絮08
08创作时总是感觉“差一点点”,殊不知就这“一点点”,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弄明白!
大可论书语絮09
09钱钟书说:“论诗必须诗人,知其中甘苦者,方能不中不远,否则附庸风雅,开口便错。”论书亦然。没有亲身尝试创作便信口开河,到头来不但害了自己,更是害了别人——那些似懂非懂的善良的人们。
大可论书语絮10
10学书者常常有两种极端:要么因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的水平太差;要么因过于自负而满足于现状。这就要求学书者既要有轻松的心态,又要有客观的自我评价;既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又要找出与别人(包括古人和今人)的差距。然后持之以恒,方可成就。
大可论书语絮11
11学习书法贵在持之以恒,最怕半途而废。既爱之,便应呵护,要象对待爱人一样的去呵护一辈子。
大可论书语絮12
12读书法理论,要么应全面(包括古代的和现当代的理论)涉猎,要么不读。如果泛泛而读很危险,这样常常会被某个偏激的观点害得够呛!全面涉猎固然很难,但至少也应该去找一些有经验的学者“开药方”,这样就可避免盲目而从。
大可论书语絮13
13读书法理论一定要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否则徒费时间而已。
大可论书语絮14
14许多理论开口便是“世界观”、“宇宙观”之类的玄乎观点,初学者不读为妙。
大可论书语絮15
15初学者少读理论多实践;具有一定的基础便可结合实践读理论;等境界高了之后才结合实践写理论。
大可论书语絮16
16创作环境以适合自己的心境为佳,不一定非得弄来音乐或是摆出酒席才行!刻意在渲染环境还是刻意,刻意是搞创作的一大要害,随意而安,随意而作。
大可论书语絮17
17喝完酒创作或许偶尔可以出些意外效果,但成功率必将大大降低。初学者千万不要盲目模仿。
大可论书语絮18
18作品以整体效果最为重要,故创作后应挂起来,然后退而观之,才能找出其利弊。
大可论书语絮19
19盖印章目的在于点缀,故印章不宜盖得过多,多了则喧宾夺主。今人尤喜在作品乱盖印章,实不可取。
大可论书语絮20
20初学书法,往往只注意其点画的写法,殊不知整体效果更为重要。故初学书法应该养成能够整体看布局的习惯。这有点像学画素描,如果斤斤于局部,是很难画好的。
大可论书语絮21
21一般以硬笔写软纸,软笔写硬纸。也可偶尔以硬笔写硬纸,或以软笔写软纸,如此或可出意外效果,但难度较大,笔法娴熟者可以尝试,初学者不要效法。
大可论书语絮22
22临帖时最好所选工具与写原帖的工具相近,如写二王的字,则笔应选弹性较好的硬毫(狼毫笔),如写王铎等明清一路的大字行草,则应以长锋兼毫为善。
大可论书语絮23
23创作时所用墨汁最好用磨的墨,确实没时间也要磨一些然后泡现成的墨汁,稍等片刻再创作。
大可论书语絮24
24书法节奏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内在与外在。外在的节奏主要由字的大小、结构的正欹、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等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而内在的节奏主要来自书写者的运笔速度,是由作者的内心感受、内心的律动产生的,这是书法的精髓所在,我们平时所说的“抒情性”即由此产生。孙过庭所说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全靠内在的节奏凸显出来。
大可论书语絮25
25调节笔锋是在运笔时完成的。初学者喜欢每写一两笔就在砚台刮笔锋(以调节笔锋)这种习惯非常不好。书写时笔蘸一次墨就必须写一组(至少两个字)以上,这样一来有利于训练驾驭笔锋,二来有利于训练对书写的整体感觉。
大可论书语絮26
26多读书少实践的人,一般不屑于技法,此类人出口多以世界观、宇宙观之类的玄乎言语蒙人;多实践少读书的人,则不屑于理论,此类人虽整天涂抹,然格调不高,难登大雅之堂。故学书应实践结合理论,方可成就。
大可论书语絮27
27古人论书云:“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这是指书法作品完成后的状态,绝非创作时的速度快慢,也指出了三种字体的基本区别。但好的作品,恰恰应该表现出其相反的一面。如,楷书要在稳中求欹,静中求动;草书则应在流动中求稳,否则一味流动其实不动,草书如果线条留不住便显浅薄,不耐看。
大可论书语絮28
28黄庭坚论书有“士大夫可百为,惟不可俗,俗则无药可医”之句,书法最怕俗。书法之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技法俗和内涵俗 。技法俗应多临古典名碑法帖;内涵俗则要多读书,惟读书可医俗。
大可论书语絮29
29常言学书不可朝三暮四,我则认为学习书法可选两、三种不同的字帖同时进行。中医的药方常常有主要药方与辅助药方之分,学书亦然。选帖可多,但应分出主次,应用得好效果甚佳;如果主次不分,真会乱了套。诸君不妨一试。
大可论书语絮30
30学书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常理。问题是,什么时候该学技巧,什么时候该学理论?其中皆有奥妙所在。理论学多而忽略技巧了,则多是“空头”的理论;技巧学多了而忽略了理论,则多出现“媚俗”。故关键一个字——度。学书同样需要对其中“度”的把握
大可论书语絮31
31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善学书者,是把这些“知识”化为自己的“经验”。如何才能获得“经验”?两个字——实践。唯有“废纸三千”、“遍临百家”,才能学有所成。
大可论书语絮32
32凡事皆因缘。人能够出多大的成绩,似乎冥冥中有了注定。凡事不可强求,该努力而不要苛求。对书法喜欢自没什么错,若为了某个展览而去“拼命”,实在没必要!
大可论书语絮·落款
大可先生
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