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背的三首古诗词是什么(无人知是荔枝来)

最难背的三首古诗词是什么(无人知是荔枝来)(1)

制图/黄欣

子不语

七月二十三日,就是武媚娘被剪去的事业线逆袭的那一天,我独自在报社吃荔枝,遇见编辑,前来问我道,“不语君可曾为电影《杨贵妃》那张画着两团白花花的海报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还是写一点罢,毕竟我很憎恶这种低俗营销的。”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营销搞得不好是要被抓起来的。

想当年青面兽杨志在汴梁城卖刀,他一开始不好意思吆喝,只在刀鞘上插了一个草标儿,说明这把刀是拿出来卖的。那人家当然不知道这把卖三千贯的宝刀和卖三十钱的菜刀有何分别。

直到碰到了无赖牛二,听得牛二的冷嘲热讽,杨志才卖力做起了营销,先是“砍铜剁铁,刀口不卷”,再是“吹毛得过”,最后为了证明“杀人不见血”这一点,在牛二的一再撩拨下,“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

营销很轰动,满城皆惊,这口宝刀到现在至少红了一千年。杨志的下场自然是被抓了。

但现在的商家似乎只想着要红一千年,全然不怕被抓起来这回事儿。去年有上海地铁二号线上两女子公然脱衣,近日便有了北京三里屯“斯巴达三百勇士”公然抖胸肌。从这两桩营销的下场来看,比杨志还要惨。杨志好歹人家记得他卖的是刀,但那两家,谁能记得住他们想卖的是啥?可能就记得他们卖了肉。

不止是他们卖了肉,这段时间,我越来越有了一种错觉,似乎各行各业,都开始改行卖肉了。

就比方说电影产业吧,等了好多年,昔日的大师们,什么陈凯歌啊,张艺谋啊,终于出新片了。满怀希望想看两部国产大制作,哪想片花海报什么的一出来,怎么都像岛国爱情片?

那《道士下山》吧,片子还没出来,就放出了满满的亮点——志玲范伟滚床单,白花花的照片那是一个铺天盖地啊。我忘记了大学时代看《霸王别姬》看到程蝶衣自刎时的怆然涕下,光记得陈大导前些年改行卖馒头了,现在又改行卖肉了。

还有那《杨贵妃》,海报上似乎就一行字:武媚娘里被总局剪掉的胸又回来了。再仔细看才发现是两颗荔枝。荔枝就荔枝吧,但“马震”又是什么鬼?这样高难度的活计有科学依据吗?我又忘记了大学时代看《红高粱》时候的怆然涕下,光记得前些年《黄金甲》告诉我们他不种高粱改行种菊花了,现在也改行卖肉了。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很多政策扶持农业,但你们好歹卖些健康肉呢。画着两颗白团团大荔枝的海报往电影院门口一竖,搞得全国院线都跟情趣用品商店似的。

哦不,满城尽是试衣间。

回到低俗营销这个话题上来。

根据教科书的定义,营销营销,主要在这个“营”字上面,要营造出符合准消费者需求的元素出来。我不知道无论是卖色拉的,还是拍电影的,为什么总是把你们准消费者的需求定义为低俗、情色。在我印象当中,有低俗、情色需求的消费者,不应该喜欢吃色拉而应该喜欢吃豆腐,不应该喜欢进电影院而应该喜欢上××社区。我不知道到底是这些商家、导演病了呢,还是所有的消费者一起病了。

我唯一知道的是,泛滥的低俗营销,把整个民族的审美拉低了。就像我忘记了《霸王别姬》,忘记了《红高粱》那样,国产电影保护月里,保护的东西变成了滚床单和“马震”,这让我们情何以堪?

我想这样的营销大抵是完全走偏了。这些人像杨志一样,要么憋着不肯开口,一开口就把刀子捅出去,希望捅出一个爆点出来。但真正成功的营销,博取的不是眼球,而是口碑。陈凯歌和张艺谋能让人们在骂声中走进电影院看这一部片子,那下一步片子呢?靠低俗赚一时之眼球,无非是把早年积攒的口碑再多丢掉一点而已。

这正是我所庆幸的地方——消费者就算被你们拉低了审美,但判断和智商不会被你们这些低劣的营销拉低。这不,肌肉男抖胸肌的事情,可一而不可再三。Aber-crombie & Fitch在多年前派人在店门口抖过胸肌,当时确实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中国商家山寨来的抖胸肌,如此老土的套路怎骗得过机智的朝阳群众?死守到三百勇士全军覆都没给你任何品牌露出的机会。“什么?你说他们一人手里拿着一盒色拉?我怎么看都是一人手里拿着一块肥皂。”

据说《道士下山》被道教协会批判低俗,虽然这份批判的文书语气傲慢了点,文体官样了点,但我还是希望,乘着《杨贵妃》上档,马术协会、荔枝协会也能火速跟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