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

中国历史进入战国七雄争霸时期。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弑齐简公,立平公,田成子为相,专齐之政。

战国初年齐国的疆土,相当于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全境的北部和东部濒临勃海、黄海,南与越、莒、杞、鲁等国交界,西北和燕国相连,西与赵、卫二国为邻。

齐国的国都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

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1)

公元前358年,田和继任为齐相,吕氏齐康公不过是傀儡而已。这一年,田和被周天子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田和改元称公,是为田氏齐太公,实现了从家臣到主子的飞跃。

公元前368年,田因齐即位,是为齐威王。这一年,吕氏齐康公卒,又无后嗣,吕氏傀儡君主苟延残喘了126年后终于不复存在了。

齐威王是个什么样的君主

齐威王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即位以来,他不问国事,其他诸侯国相继侵伐,第一年,三晋伐齐,在灵丘(今山西灵丘)打了一仗;六年鲁国、晋国先后来侵略;七年卫国也来攻伐,占领薛陵;九年,赵国也来抢占了甄地。

幸好齐国人才政策很有一套,邹忌这样的大才就在稷下学宫,于是就发生了“邹忌子鼓琴见威王”的故事。

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2)

邹忌,是稷下先生,借着说鼓琴、谈五音,与齐威王谈论治国之道,句句都说在齐威王的心上。不出三个月,齐威王正式任命邹忌为相,实行社会改革。

然而,针对邹忌出任齐相一事,稷下学宫中的头面人物淳于髡作为稷下学宫中的代表,造访了邹忌,两人相见,淳于髡用“微言”(隐语)同邹忌进行了一段对话。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

淳于髡向邹忌讲了五句隐语,前三条讲的是为相之道,第四条讲的是选拔人才,第五条讲的是施政上要整顿法纪、严明吏治、督察奸吏。

随后,淳于髡又向齐威王作了讽谏。那个记载在《史记》中“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便出自此处。

齐威王赏拔了即墨县大夫,烹了阿大夫及其近臣,一赏一诛,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

稷下先生是怎样的一群人

邹忌原是士阶层出身的一名学者,身为齐稷下先生,喜议政事,但是邹忌以稷下先生的身份出任齐相,还是让清高的稷下先生群体感到难堪。

淳于髡为代表的七十二个稷下学者团体,对邹忌甚是轻蔑。

但邹忌义不返顾,以治国家而弭人民为道,终于使齐威王下定改革的决心。

淳于髡找到邹忌,也明白邹忌也已成竹在胸,便无其他顾虑。

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3)

邹忌向齐威王举荐了一批贤才,使齐国得以边防安宁,国内大治,朝内人才济济。其中有将军田忌,军师孙膑段干论、章子、张丐、北郭刁勃子等人。地方官有守南城的檀子、守高唐的田盼、守徐州的黔夫、守西河的田居、守南城的田解、守冥州的黔琢等人。

淳于髡,也是齐人,博闻强记,学无所主,为稷下先生的首领。他是齐之与赘婿,身高不满七尺,但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也是个有趣的灵魂。

有一次,齐威王在后宫摆好酒宴,召来淳于髡,淳于髡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齐威王幡然省悟,罢长夜之饮。

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4)

淳于髡虽不曾在政府机构中担任官职,却参与齐国军政大计的商讨和制定,数次代表齐国出使于诸侯。后来,齐王立淳于髡为上卿,作为最活跃的稷下先生,淳于髡是名副其实的第一顾问。

以淳于髡为首的七十二人,包括邹衍、田骈、接子、慎到、环渊、邹奭、孟轲、宋钘、尹文、荀况等人,都是当时知名学者,他们在齐国住豪宅、开豪车,地位高,生活优渥。

淳于髡死的时候,诸弟子三千人为他缞絰。缞絰,就是穿丧服,服丧之意。孟轲来了,从者数百人;田骈也有徒百人。可见,在稷下学习的学士们,总数至少在三千人以上。

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5)

稷下学宫相当于一个大学,里面又分为儒、墨、道、法、黄老、阴阳、中辩、纵横、兵、农等学术流派,那些稷下先生们,分属不同的学术流派,教授不同的知识。

稷下学宫的兴衰荣辱

稷下,在齐都城临淄西城门之下的学馆,即稷门附近,谈说之士,定期在稷下举办讲学大会。

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6)

稷下学宫位置示意图

此地有系水,左右有讲室,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是学术研究和讲学的理想场所。

一传十,十传百,江湖上都知道:齐有稷山,立馆其下,以待游士

稷下学宫始建的时间,大概可以上溯到齐桓公田午的公元前374-357年在位时期,他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至贤人而尊宠之。

既然齐威王如此重视人才,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等人,聚集在稷下,名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参与政事,号为列大夫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卒后,次年田辟疆立,是为齐宣王

齐宣王喜好文学游说之士,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达到上千人之众。

稷下学宫经过齐威王的复兴,到齐宣王时达到鼎盛时期。

齐湣王继位后,诛杀大臣,连年用兵,国库空虚,一些稷下先生如慎到、接子离开了,田骈也去了薛国。稷下先生的纷纷离去,稷下学宫开始衰落。

后来,燕兵攻下临淄,稷下学宫与齐国命运相同。

齐将田单复国后,田骈等人已死,齐襄王时,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稷下学宫在齐襄王再度复兴,直到齐国被秦国所灭。

但是,复兴后的稷下学宫,早已今非昔比,根本无法与齐宣王时期的盛况相提并论了。

这便是稷下学宫的命运。从齐桓公田午到齐国灭亡,稷下学宫几经兴衰,在齐国存续了150年的时间。

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7)

稷下先生们在学术上的造诣很高,皆有代表作品传世,其他战国时期的著作,如《司马法》《孙膑兵法》《管仲》《黄帝内经》《晏子春秋》,很可能是经稷下学者整理而成的。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及学术成就的重要场所,是当时华夏地区名副其实的最早、最大的研究与传授学术的中心。

稷下学宫的今生

从2017年6月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对齐故城大城及小城西侧进行了大规模的详细勘探。通过5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证明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2022年初正式被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

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8)

考古发掘现场。 图片来源为网络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东周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

考古发现,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紧贴小城而筑,小城城壕直接把其圈护在内,可见两者是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的。田氏代齐后,把宫城从大城内迁到小城,就决定了同时兴建稷下学宫。

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9)

齐王既把官学置于肘腋之处,便于利用和控制;也将之与中枢相隔,内外判然有别。田氏代齐迁都与建设稷下学宫并举,争霸天下的雄心昭然若揭。

稷下学宫遗址建筑基址群东与齐故城小城相接,南宽北窄略呈直角梯形,东西最宽约210米、南北长约190米,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共发现四排建筑基址。

在当地现存的古老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此地拥有稷下学宫的历史痕迹。穿过该建筑遗址中部的乡间道路历来皆称黉大道,由此路进入村庄的大门名为黉(hóng)门。“黉”的意思是学府,此处道路及门址名称至今仍沿用“黉”,这很可能是无意中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忆。

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的大学稷下学宫(10)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