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巫蛊的真相(蛊究竟是什么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严惩养蛊之人)

泱泱华夏,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明,而从前的南蛮之国,有着天然的雨林,孕育着独特的动植物从而催生出了一些奇能异术,其中最为让人谈之色变的就是养蛊之术。

揭秘巫蛊的真相(蛊究竟是什么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严惩养蛊之人)(1)

“蛊”——利用虫的巫术

蛊,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上面结构是,下面是,用器皿装虫子,就可以制作成,民间称受到邪术的迫害为中蛊。

而蛊术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巫术,这种具有奸邪意味的法术,来自于南蛮,也就是现如今的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中。

《左传》中曾记载,蛊为沉溺于淫惑之情而生,而器皿和虫组成蛊字,而蛊又与“谷”谐音,于是认为稻谷的外壳飞起来变成的飞虫称为“蛊”

揭秘巫蛊的真相(蛊究竟是什么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严惩养蛊之人)(2)

《诸病源候论·蛊毒候》中道:用飞虫和蛇之类有毒的动物,将其放置在器皿当中,让器皿之中的动物互相残杀,最后只剩下唯一一个,就可以将其称作“蛊”,就能变成惑乱。

悄悄将其随着酒水或是饭食吃下,就能引发祸患,埋在食用之人的肚子里。

揭秘巫蛊的真相(蛊究竟是什么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严惩养蛊之人)(3)

金蚕蛊

利用自相残杀之法练就的蛊术,来自于民间传说中的“金蚕蛊”

而最后剩下的那一只“蛊”,随着中毒变异后,自身的形态和外表的颜色,都发生改变,逐渐变成金黄色似蚕一样的虫,于是将其称作“金蚕蛊”。

还有一种炼制方法,就是将十二种带有剧毒的毒虫,放进容器中,这十二个毒虫还需挑选,不能要可以飞的,也不能要四只脚能够跑的,需要的是一些有毒的爬行虫。

揭秘巫蛊的真相(蛊究竟是什么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严惩养蛊之人)(4)

然后将装有十二只毒虫的容器,埋置在地底,在四十九天之后将其挖出,并且放在香炉里,早晚用茶水和焚香倒在上面。

这样,蛊虫就可以与香灰融为一体,这一堆香灰就变成了“蛊”,混杂在食物中也可以使人中蛊

养蛊之人可以利用这种蛊,转化自己的气运,借用蛊的灵气帮助自己做事情,并且诸事顺意。

若是需要求财,那么就可以财源广进,若是求官,便可以直达青云。

揭秘巫蛊的真相(蛊究竟是什么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严惩养蛊之人)(5)

总之就是万事皆可以求,但若是被下蛊的人所发现了,请了术士前来清除蛊术的话,下蛊之人的下场就会很惨。

有民间传说称,在西南潮湿的地区,房屋的四角时常会结有蛛网,而养有金蚕蛊的家中,几乎没有蛛丝,因为金蚕蛊素来爱洁净,它们会将养蛊之人的家中清洁干净。

而且还可以在进入养蛊之人家中时,在其门口踢一脚,将木板中的沙土提出来,若是看到沙土突然间就没有了,那么可以怀疑这家人多半是养了金蚕蛊。

揭秘巫蛊的真相(蛊究竟是什么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严惩养蛊之人)(6)

若是养蛊之人不想继续养金蚕,可以将金蚕“嫁”出去,将金蚕放置的香灰和金银细软放置在一块。

懂行的人若是想养,就可以带回去继续养,若是不懂之人拿走带有金银的包裹之后,金蚕也会附着于金银之上,跟着带走之人回到家中。

金蚕喜欢睡在铁锅里,所以在当地的人家会习惯性地将铁锅放上水,避免金蚕睡在铁锅之中,误食下金蚕,中了蛊。

金蚕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刀砍不死,水淹不死,就连火烧也无法将其消灭,实在难缠。

揭秘巫蛊的真相(蛊究竟是什么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严惩养蛊之人)(7)

历代严惩养蛊之人

自隋朝开始就有记载,有一名女子向猫祭拜,此女子是大将军家的丫头,猫在被屡次祭拜后就会显灵,帮女子将别人家的金银财宝都搬过来给她。

随后贪婪的女子,竟然将主意打到了当朝皇后身上,于是遭到了皇帝的制裁,将女子赶走,并赐死了大将军。

在宋朝时期,有记载有因为民间常常放蛊伤人,于是在福州有一名医生利用中药来治疗蛊毒,而这治疗蛊毒的药方被编辑成册,还被《资治通鉴》记录下来,流传于民间。

揭秘巫蛊的真相(蛊究竟是什么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严惩养蛊之人)(8)

根据汉代对于这种巫术的惩治方法,有着明文条例,放蛊或者教唆的人,都将其处死后,抛弃在市集,不得将其安葬,这对古人来讲就是非常严重的一种刑罚。

而后魏、隋朝、唐朝、明清都有明确的律文规定,若是有放蛊,或者教唆他人放蛊之人,都一律执行死刑。

揭秘巫蛊的真相(蛊究竟是什么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严惩养蛊之人)(9)

根据造成被害者不同,若是对动物放蛊,代价就是被流放千里。若是对于放蛊之事知情的话,会受到连坐之罪,若是对于放蛊不知情,那么就不会产生连坐之罪。

因为蛊术存在了千年,所以历朝历代都对此巫术存在相关管理条例,说明古时使用蛊术的人还是有许多,但都被视作是偏门左道,邪术,是危害社会的一种行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