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的预防护理(秋季腹泻猛如虎)
“忽如一夜秋风来,腹泻患儿排成排”。入秋以来,因发热腹泻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医的患儿明显增加。早晚逐渐转凉,冷热交替之际,细菌病毒最易繁衍,肠道病毒也开始作乱,让宝妈们焦头烂额的秋季腹泻又要卷土重来了吗?警惕秋季腹泻,预防最重要!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高发于10-12月,一般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可伴有发热、恶心和腹痛。
秋季腹泻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可能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据有关数据监测显示,在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如何识别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常表现为先吐后泻,并伴有发热,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
1
“感冒”症状,起病急,咳嗽、鼻塞、流涕,伴有发热;
2
可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清水或奶汁;
3
大便次数增多,常多于3次及以上,严重者可达十余次,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多无腥臭味;
4
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常伴有精神萎靡、口唇干、眼眶凹陷、排尿减少、哭时无泪等轻度脱水症状,严重脱水者可出现昏迷、眼窝深陷等严重症状。
腹泻患儿该如何家庭护理?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7-10日可自愈,主要应对措施为调整饮食,预防与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1、防脱水
秋季腹泻对患儿危害最大的是脱水,严重脱水可造成大脑等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一旦患儿出现腹泻要及时补充水分。
母乳喂养的婴儿:增加母乳喂养的频率与单次喂养的时间。
2岁以下的患儿:每次大便后要给予50~100ml的水分补充,少量多次的喝。
2岁及以上的患儿:每次大便后给予100~200ml的水分补充,少量多次的喝。
出现轻中度脱水症状患儿:要给予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应整包一次性配制,小月龄宝宝服用时可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2、饮食
只有在患儿出现频繁呕吐时的情况下需要禁食,其他情况建议继续饮食,要鼓励孩子少量多餐。炖苹果可以止泻。炖苹果还有丰富的鞣酸蛋白,有吸附作用,可以止泻。减少乳糖摄入,不推荐常规及长期乳糖奶粉喂养。
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继续坚持母乳喂养;
1岁以上宝宝,应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如奶、米汤、粥;
禁吃生冷的、硬的、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
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性食物,如海鲜、鸡蛋等。
3、护臀
年龄较小、使用尿布的患儿,要注意及时清理粪便,用流动温水轻柔清洗臀部,轻柔擦干后使用护臀油,避免粪便、尿液刺激皮肤引起尿布皮炎。
4、隔离
轮状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患儿要做好消毒隔离,减少外出,预防交叉感染。
5、用药
秋季腹泻多为病毒所致,一般不推荐使用抗菌药,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可能会导致大肠菌群失调,甚至导致二重感染。止泻药会延长病原微生物、毒素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并无证据表明可以缩短病程,不建议盲目使用。
儿童用药需谨慎,家长切忌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一定要在专业儿科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的用药。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虽然秋季腹泻是具有自限性,但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① 患儿年龄小于6个月或者体重小于8kg,有早产史或者其他慢性病史;② 持续呕吐,便中带血;③ 出现重度脱水的情况:如精神萎靡、昏睡、4小时内无尿,哭无泪、眼窝深陷等情况;
④ 口服补液盐效果不佳;⑤ 腹泻症状持续7天未见好转等。
秋泻猛如虎,预防是关键!
1、远离传染源: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避免接触患病的患儿,当大人出现呼吸道不适或身体不适避免亲密接触孩子。
2、切断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等肠道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粪-手-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或接触了被患病孩子分泌物污染的物体,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日常注意勤洗手,正确运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特别是看护年龄较小幼儿的人员,在喂奶、更换尿布、接触孩子时更要注意手卫生,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密切接触幼儿。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加速室内空气流通。
3、保护易感人群: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我国目前使用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主要接种对象为2月龄至3岁儿童,可有效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增加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如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的食物,饮食多样化和均衡,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