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

在古都南京,有一座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这座公园中有一座现代复原的塔,远而望之,有泫然夺目之感。此塔的前身乃是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是朱棣为了纪念自己的生母而建。在建成到被毁的四百多年中,一直都是中国的最高建筑,来华的外国人见之皆赞叹不已,称之为中古时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幸的是,寺和塔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中。寺与塔已经不在,但寺与塔背后的故事还待后人来探寻。

让人瞠目的大报恩寺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1)

重建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若问中国第一座寺庙是哪座?大多数人都可以说出来,那就是位于河南洛阳的白马寺,但是要问中国第二座寺庙是哪座?恐怕就不是很多人知道了。我国的第二座寺庙同时也是江南的第一座寺庙,是建于东吴赤乌年间的建初寺。

建初寺是佛教初传江东的标志,原寺后毁于战火。但在建初寺的遗址上,历代却不断有新的寺庙崛起,寺名也屡屡更易。晋为长干寺;南陈为报恩寺,宋改天禧寺;元改慈恩旌忠教寺。建初寺屡废屡建,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2)

永乐皇帝朱棣

传至永乐六年毁于大火,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敕工部于原址重建,命工部于此重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按照宫阙规制,征集天下夫役工匠十万余人,费用计钱粮银二百五十万两、金钱百万,历时十七年始完工。须知,此庙落成时,已经是宣宗时期了,一座寺庙竟然能历经十七年,三代帝王之功方才完成,足见此寺建造之精细。

“依大内图武,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3)

三宝太监郑和

大报恩寺用时如此之长与其监督营建之人的忙碌有很大关系,以常理推之便可知道,朱棣一定会选一位自己信赖之人主持这个如此重要的工程,而这个人就是声名著于海外的郑和,郑和忙碌于下西洋很少能顾及到寺、塔的工程,除此之外,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建筑难度极高也是耗时长的主要原因。

琉璃塔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相当于26层楼房,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底层建有回廊(即宋代的“副阶周匝”)。塔室为方形,塔檐、斗拱、平坐、栏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由于各层传递,所以使用的砖瓦尺寸不一。琉璃塔建筑难度极高,以至于工程数次延期。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4)

西方绘制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彩色版)

宣德初年,暂停下西洋,郑和受命提督南京,郑和时常到建筑地督促,建筑进展加快,终于在宣德三年八月初一落成。建成后的琉璃塔以巨构殊形,高耸云日通体琉璃,独步古今长夜深沉,佛灯永明三绝冠于天下,以至于来南京的西方人对此惊叹不已。

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欧洲享有的盛誉,首先要归功于荷兰人约翰·尼霍夫。165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一个使团到中国访问,并要求随团的素描画家把沿途可能见到的景象以及奇异的建筑物以它们本来的形象描绘下来,作为资料保存。当时担任此职的正是约翰·尼霍夫。约翰·尼霍夫有关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的描述虽然平实,但评价很高。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5)

尼霍夫笔下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让大报恩寺琉璃塔名扬欧洲的,并不是这份报告,而是由约翰·尼霍夫之兄亨利·尼霍夫整理、编辑的尼霍夫游记。在尼霍夫游记中,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已被称作是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提并论的伟大建筑,其独特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美丽,通过文字和版画,被大肆渲染和热情推崇。

尼霍夫游记的出版和大量发行,使得大报恩寺塔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游记在1665年以法文出版后,激发了欧洲第一个中式建筑的灵感,这就是由路易十四授命,于1670年在凡尔赛建成的特列安农瓷宫。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6)

欧洲首个中式建筑——特列安农瓷宫

大报恩寺琉璃塔之所以在欧洲家喻户晓,还得益于文学等作品的宣传。1839年安徒生就在《天国花园》中提到:“我(东风)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7)

西方人绘制的大报恩寺鸟瞰

十六至十七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和使团陆续到达中国,琉璃塔逐渐为西方世界所了解。他们惊叹于琉璃塔的壮丽,把它称为中国瓷塔,并把它与万里长城一道作为中国在西方人心中的表征,代表了中国在西方心目中的美好印象,又与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既名报恩,报何人之恩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8)

朱棣靖难之役示意图

大报恩寺如此的炫目,足见朱棣在这种寺庙上的用心,既然朱棣为此寺取名“大报恩寺”,那么他到底想报谁的恩呢?历史在这个地方给了人耐人寻味的点,朱棣在敕旨重建时打的是纪念父亲朱元璋和生母孝慈高皇后的旗号,这本无可厚非。朱棣因是夺位,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正统性做了很多事,他强说懿文太子、秦王、晋王三位兄长是李淑妃所生根据历史记载,李淑妃的父亲李杰投靠朱元璋时才二十六岁,而此时朱标已经出生,且李淑妃此时最多不过十岁),说自己和五弟周王朱橚才是马皇后的嫡子,难道孩子比父母还要了解自己是谁生的吗?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9)

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

在清朝修撰的《明史》中,马皇后生了懿文太子、秦、晋、燕、周五子,与朱棣言论相对比,似乎有和稀泥的嫌疑,好像就是你们众说纷纭,我就选个折中的记载下来。

朱棣的目的是在确定自己即位正统性同时,否决朱允炆即位的合法性,不过朱棣这番操作似乎有些越描越黑。然而真正让世人怀疑朱棣生母不是马皇后的是一个神秘女人在孝陵神位的排布。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10)

明孝陵鸟瞰

这个女人是朱元璋的碽妃,有野史说她是元顺帝嫔妃,徐达攻破大都献给朱元璋,后七月而产朱棣,朱元璋怀疑朱棣是元顺帝遗腹子,但据记载皇家家谱之事的《天潢玉牒》所载,朱棣生于公元1360年,即至正二十年。此时的朱元璋尚在江淮之地,正处遭受陈友谅、张士诚两面夹击的战略关键时期,直到七年后的至正二十七年才命大将军徐达挥师北伐攻克元大都。倘若朱元璋真将蒙元遗妃纳为妻室,也不可能生出已年满七岁的朱棣。所以野史终是野史,不足为信。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11)

钱谦益,曾任弘光朝礼部侍郎

据传碽妃是朱棣之母,传闻是朱棣篡权而大量篡改正史,但是这个事实却记于主管礼仪的机构太常寺的《南京太常寺志》,书中记载了孝陵神位的排布,中奉孝慈高皇后马氏,左一位为李淑妃,右一位为碽妃,足见碽妃地位之高,后书遗失,却在后来的《国史异考》、《三垣笔记》中所提及。明朝官员李清(即《三垣笔记》作者)在读到《南京太常寺志》时,对朱棣生母一事感到疑惑,便去问担任礼部侍郎的大儒钱谦益,钱谦益也不能辨别,便趁着祭祀孝陵之机,打开了了享殿,发现神牌排位果如书中记载,便对碽妃是朱棣生母的身份更加相信了几分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12)

左傅斯年,右朱希祖

对于这个历史悬疑,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还曾引起过一场学论。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学者朱希祖与傅斯年之间的笔战。朱希祖在其《明成祖生母记疑辩》中说道傅斯年则在《明成祖生母记疑》中提出:“成祖引高后以自重……只有一解可以通者,即成祖生于碽氏,养于高后,碽氏为贱妾,故不彰也。……而官书之太常寺志犹如此说,明成祖母本碽妃,理无疑也。……至于碽妃事迹如何,则明代官书既无记载,私家亦鲜述说。”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13)

明史学家吴晗

两个人说得都有些道理,但又拿不出确切的铁证来说服对方。同一时期,另一位明史专家吴晗又加了进来。他在《明成祖生母考》一文中,支持傅斯年的观点。他认为:“高皇后无子,成祖周王为碽妃出。成祖为高后所养,故冒称嫡子。碽妃则行历不详,只好阙疑。”

大报恩寺乃是朱棣为纪念生母所建,那么朱棣的生母到底是马皇后还是碽妃呢?或许等有一天,会有更加震撼力的证物出现,为世人解开这个谜团。

朱棣真实容貌复原图(西方人画上的明朝南京)(14)

大报恩寺琉璃塔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拱门

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民族之损失,更是全世界的损失,唯今,我们自当在史海中不断发现历史的真相,不断探寻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以此告慰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奉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