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战斗机发展现状(矛与盾的争锋F22地位堪忧)

近日有卫星拍到美国51区有一架形似六代机的飞机,从这架飞机的外型大致判断,这是一架翼身融合、大后掠翼、无尾翼的战斗机(图一)无独有偶的是,美国卫星也在早前拍到我们某机场的有类似的飞机(图二)有军事爱好者将它与F22进行比较,它的体型更大、翼面更大、速度更大、隐身更好而美国之所以急于推出六代机的原因,是因为五代机F22/F35在F反隐身措施下的“隐身”优势不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f22战斗机发展现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f22战斗机发展现状(矛与盾的争锋F22地位堪忧)

f22战斗机发展现状

近日有卫星拍到美国51区有一架形似六代机的飞机,从这架飞机的外型大致判断,这是一架翼身融合、大后掠翼、无尾翼的战斗机(图一)无独有偶的是,美国卫星也在早前拍到我们某机场的有类似的飞机(图二)。有军事爱好者将它与F22进行比较,它的体型更大、翼面更大、速度更大、隐身更好。而美国之所以急于推出六代机的原因,是因为五代机F22/F35在F反隐身措施下的“隐身”优势不再。

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无论哪一方有新的突破,都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变化。美国自上世纪未至本世纪初形成了领先对手一代的优势,然而进入2011年后,其它国家先后有两种五代机首飞,尤其是其中有一款五代机还进入了大规模装备阶段。据外描报道,这款战机的战力对F35可以形成一挑四以上。于是,在F22、F35的优势日衰的情况下,美国推出了六代机。

有矛必有盾

飞机的作为武器出现在1911年的意土战争,尽管当时只用于侦察、撒传单、有时搞一些凌空轰炸,但是这也对轰炸对象造成不小的心理震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对敌方目标的空中突击。战后,为有效地实施空中进攻,在意大利军事理论家G.杜黑的空军将改变未来战争面貌的思想影响下,一些国家致力于研制突击力强、航程远的轰炸机和其他作战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进行了多次空袭敌后方目标的空中进攻战役和为配合地面、海上进攻或防御的空中进攻战役。

有矛必有盾,在1842年的时候,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率先提出了使用多普勒效用的雷达。多普勒效用的雷达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或蓝)移动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一战期间,英国需要一台能够探测空中金属物的仪器,来针对德国的飞机。于是罗伯特·沃特森·瓦特,就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雷达。也就是说第一台雷达的作用,就是用来探测空中飞行的金属物,是专门针对德国飞机研发的。在一战中的雷达技术,已经初步成型,帮助英国在战场了取得了重大胜利。紧接着二战就爆发了,雷达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技术,像是地对空、空对地、空对空、敌我识别等,也就是说在二战时期,用于作战的雷达已经相当成熟了。雷达技术不仅仅是用于战斗,人们发现它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二战结束以后雷达技术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随着微电子领域的进步,雷达技术也在不断深入,出现了自动火控、地形回避、地形跟随等多种技术。

隐身技术曾独领风骚几十年后陷入尴尬境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和发展。凭借这种新技术,可以对飞行目标进行全天候地探测、定位,并获取其飞行高度和方位。从此,对于防守的一方而言,他们便能够远距离探测、及时地获取敌方战机来袭的信息,同时将这些情报传达给指挥部门,让地面防卫力量做好反击空袭的准备。

隐身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的出现,隐身技术确切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即通过研究和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改变自身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主要的目的就是针对雷达而言,隐身技术对武器装备的生存力和作战效能的影响意义深远。器系统性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涌现出诸如F-117A、B-2、F-22等诸多隐身飞机,对战场态势的走向起着关键作用。当F117在南湾战争中的1300架次的突袭,摧毁了1600个高价值目标,F117无一折损,以不到2%的出动率完成超过50%的轰炸任务,当B-2进入别国领土如无人之境,尤其是当F22出现,这种将隐身技术融入传统的空优战机中,并以4s优势确立战机的划代标准,这场面更为震撼。

隐身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战略战术防御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人们考虑如何摧毁隐身武器,研究反隐身技术。南斯拉夫的一击炮响(P18预警雷达、S125地空导弹系统组合击落F117)给各国反隐身送去了福音,p18是一款老式米波雷达,于是米波雷达反隐身不径而走,各国尔后纷纷投入研发,但米波雷达天生的缺陷决定了研发之困难,包括英法在内的科研强国都选择放弃,真正坚持下来的只有两个国家。

俄罗斯研制S-400、S-500等一系列先进防空系统,其总设计师帕维尔•索济诺夫日前称,俄防空导弹系统能发现所有西方隐身飞机,包括F-22和F-35。他还表示,在S-400防空导弹面前,目标无法隐藏到地平线以外。近年来俄军多次举行由S-400、“天空”-M米波雷达和“铠甲”弹炮合一系统组成的防空反导系统拦截隐身目标实弹演习。俄媒还曾公布S-400和“天空”-M米波雷达协同作战画面。据称,历次实弹演习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可以说,俄罗斯拥有成熟的米波反隐身技术。

我们国家更是形成了体制反隐身,能量反隐身,波段反隐身,光电反隐身。反隐身技术,是研究如何使隐身措施的效果降低甚至失效的技术。隐身技术实质上就是尽量降低飞机的雷达、红外、激光、电视、目视及声学特性,使敌方各种探测设备很难发现、探测和跟踪,降低敌方的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效果,从而提高飞机的生存能力。体制反隐身就是利用多个平台采取信息综合分析(利用隐身战机雷达波不原路返回原理),比如太空利用太空卫星连续跟踪监视,利用多部雷达照射扫描,形成A发B收、C收……,进而交叉定位、锁定;能量反隐身就利用隐身RCS原理(隐身只是降低RCS的面积,还是有部分信号原路返回,只是信号弱),利用三代芯片氮化镓加大收发功率,同时加大雷达尺寸,从而获稳定的跟踪、锁定信号;波段反隐身利用的是隐身飞机对X波段隐身,而对米波、分米波效果不佳;光电反隐身,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产生80度以上的温度,而超音速飞行时往往更高,光电反隐身就是利用红外跟踪瞄准系统对战机进行锁定。早在2013年,有报道显示雷达已能在几百公里外对F22进行连续跟踪。

如此看来,隐身技术在“隐身”几十年后变得并不那么隐身,随着俄罗斯雷达的外销,还有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国不断获得新型雷达,以隐身确立的优势正在日趋瓦解。包括F22、F35隐身战机的优势也正在一点点流逝,因此美国并不能将“宝”押在五代机上,而是强化F15、F16、F18能力的同时快速研发六代机。美国六代机据说分为两种,一种是部署在欧洲方向,估计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一种,另一种部署在亚太方向,由于考虑到航程原因,这款飞机体型比较大,因此它希望以隐身确立优势。

六代机的隐身与反隐身将何处何从

美国在隐身技术上淫浸多年,它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因此它希望在五代机基础上继续强化隐身。首先,全频段隐身能力,目前,第五代战斗机已经具备对很大部分雷达波的吸收能力,而到了六代机,由于超材料的应用,将有能力吸收更有波长的雷达波,特别是扩展至米波与红外的能力,从而实现“完全隐身”。这种想法很美好,但做到什么程度还是个未知数。其次,全向隐身能力,而想要实现这种能力,飞机的气动布局就要有所区别,比如采用翼身融合设计,取消垂尾、平尾等部件,将进气道布置到机身上方等。

美国已经在F117、F22、F35上实验一种贴膜技术,据说能反射激光,抑制红外信号的产生,其次网上流出的美国六代机都采用了翼身融合设计,取消垂尾、平尾,进气道上置。这些隐身技术还只是现有技术的改进,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似乎还只能降低RCS的水平。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雷达将是太赫兹雷达,还是量子雷达,如果这种雷达能出现,是否一劳永逸地解决反隐身问题?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到时将有更新的矛与盾的对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