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岗石窟简介(梁林之路晋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大同,梁思成林微因,营造学社,二十世纪初。那是一个乱如麻的时代,那是一个而今有些朦胧的时代。山西,我最知他的名字是“煤老板”,煤炭与山西等同。今夏和初秋天色在极热里似热锅上的蚂蚁,燥与躁同时。晚霞的暮色苍茫,蝉啾空荡太行山系,声音已是沉闷而惊鸿,可世人已知,秋天的落叶将激脆夏蝉的晚唱。
初秋的武州川蒹葭苍苍,北岸的武州山青绿的漠色里以浸染了佛的模样,人的智慧。南麓的山壁上留给我第一眼便是“叹为观止”。我想二十世纪初的梁林也是同样的惊叹不已!沿着武州川的清风,北魏留给后世最惊艳的石窟艺术之一云冈石窟“昙曜五窟”首登帘幕。
昙曜,我初记得是在凉州天梯山石窟造像的碑题经刻中,而今的气势恢宏我在云冈石窟见到你。第16~20窟亦是当年昙曜主持开凿,这五窟皆是帝王神化像,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洞窟外壁满雕千佛密龛,主佛像均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饱满,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一种劲建,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以来的优秀传统,吸收了犍陀罗,秣菟罗和古希腊建筑风格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对于早起的青涩,中期的石窟造像,第1、2,5、6,7、8,9、10窟,及第11、12、13和第3窟未完像乃是云冈石窟的开凿鼎盛时期,这一时期(471~494),是北魏的平成时代,也是平成最最繁华,最稳定的时期,云冈石窟集海内外优秀匠人,以举国之势开凿出繁华精美的云冈大窟大像。至孝文借“南伐”迁都洛阳,有皇家营造的大窟大像均以完成。历时四十年,中期洞窟多以呈方形或长方形,有些洞窟形制有中心塔柱,或前后室,壁年多有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綦藻井。石窟造像风格也日趋多样化,突出了释迦牟尼,弥勒地位,当时流行释迦、弥勒并坐格局。开始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及佛本生,佛本行,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佛像面容比例适中,已有“中和之气”。特别是褒衣薄带式的流行,出现新的佛教元素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和装饰,中期的佛教改革创新,开启了佛教及造像中国化的过程,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也是汉化的表现。
随着虔诚的信仰在在北魏迁都洛阳,皇家营造落下了尾声,晚期的多是世家门阀,寒门庶民留下了最真诚的自我。而这样的开凿一直到北镇起义前的孝明524年,作为北都的平成(大同),依然是佛教重地。而此时的佛窟多以单窟,不再成组下为合,造像多以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多消廋,修长,肩窄且下削,这是北魏孝文改革“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成为北魏中后期佛像显著特点,并影响北魏龙门石窟造像的风格。对后世石窟营造产生深远影响。
走入第12窟,这里是“音乐窟”,“佛赖窟”,窟内四组栩栩如生的乐伎,乐伎手持乐器种类之多,不仅仅有中国的筝,排箫,横笛,琴等,西域的龟兹五弦,西亚古波斯的竖箜篌,古天竺的梵贝等外域乐器,可见北魏交流之广,融合之远。
自云冈开始,佛教才真正在东方的中华开枝散叶,孝文迁都洛阳开始,平成时代落下帷幕,洛阳时代开始了龙门伊阙,朱颜未改,未完成的皇家龛窟留下的只有龙门待续,梵声依旧在,只是都城改,佛教第一个鼎盛就此拉开大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