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本杀弊端:儿童剧本杀如何有

儿童剧本杀弊端:儿童剧本杀如何有(1)

文 | 张宇驰

最近,儿童剧本杀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在部分城市悄然兴起。

所谓儿童剧本杀,是基于剧本的一种推理游戏,比如有的剧本改编自《西游记》,让孩子在经过角色扮演、沙盘推演、竞技推理后,亲身经历一遍九九八十一难,体味名著魅力。

在许多从业者和家长看来,儿童剧本杀可以实现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然而,不少儿童剧本杀项目由教培机构转型而来,一些剧本质量参差不齐,面临猎奇低俗、诱导沉迷等乱象。

行业报告显示,2018至2021年,剧本类经营场所增幅超过400%。快速的市场扩张背后,面临同质化和无序竞争危机。剧本的更新迭代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部分商家就在其他方面挖空心思:“道具越恐怖越好,剧情擦边则大卖”。不少成年人尚且抵不住诱惑,更不必说是孩子们。

儿童剧本有“教”无“杀”,或可成为行业细分的重要尝试。

儿童剧本杀弊端:儿童剧本杀如何有(2)

勾建山制图 新华社发

今年6月出台的《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内容自审和适龄分级。未成年人的可塑性和发展性较强,更需审慎对待。

剧本行业拥抱转机,必须以内容取信于人。市场管理部门除了严格准入和加强监督外,更需引入规范的内容标准。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划定娱乐和教学的界限。不求达到“一定之规”,至少要为市场运作提供参考。

此外,扮演小松鼠算数固然有趣,对于初中生而言稍显幼稚;悬疑推理、财商博弈锻炼思维,但低龄孩童很难参与。让剧本更贴合孩子,不仅要剔除糟粕,也应尝试“精准施教”。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什么是适合孩子的好内容,如何整合“有趣”与“有意义”,期待行业共同探索出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 张宇驰

南方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