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朝代(如何评价明朝这个朝代)

我个人觉得,自从元朝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整合了北亚、东北亚、西域、青藏高原、云贵、中原、岭南、澎台、南海这几个板块以来,下一个王朝应该在此基础上取得更大成就的。就像秦朝之后的汉朝、隋朝之后的唐朝那样。

为什么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朝代(如何评价明朝这个朝代)(1)

其实,明朝前期确实就是这么想的,明太祖官修《元史》,明成祖迁都故元大都燕京并进行五次北伐,都有继承元朝事业的意图在里面。以至于有学者说:朱棣的偶像是忽必烈。

确实是这样,明朝在云南、东北地区的开拓,就是蒙古灭大理、元缅战争、蒙古库页岛战争的继续——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过了元朝,比如1407年–1427年的“越南第四次北属”,做到了连武德昌盛的元朝都办不成的事业。郑和下西洋虽然是在元朝汪大渊等航海家成果基础上进行,但其规模浩大,加上1407年旧港宣慰司的设立,亦足以名垂青史。永乐时代,明朝是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亦是国力最强盛的国家。

为什么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朝代(如何评价明朝这个朝代)(2)

为什么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朝代(如何评价明朝这个朝代)(3)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明史•太祖纪三》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史•成祖三》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明史•地理志一》明为乌斯藏,赐封号,设指挥、宣慰等司,以示羁縻。——《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七》而洪、永、熙、宣之际,百姓充实,府藏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开屯田、中盐以给边军,餫饷不仰藉於县官,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明史•食货志一》

然而,历史上最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在永乐帝去世之后,明朝迅速走向了衰败腐朽。

当年明成祖五次亲征漠北,虽然没能把鞑靼瓦剌彻底消灭,但也知道要坚持扶弱抑强的这套手段,防止蒙古重新统一,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漠北枭雄。到了明宣宗这,打着修生养民的旗号,不再干预漠北和交趾的冲突。

宣德六年,瓦剌和鞑靼争战再起,坐视瓦剌逐渐击败鞑靼、控制兀良哈。宣德六年初,因瓦剌脱欢与鞑靼阿鲁台兵戎相见,北方草原局势变得复杂严峻起来。阿鲁台战败失利,南下退避,驻牧在蓟州和宣大边外。脱欢穷追不舍,也从漠北南下。蒙古三大部,都开始在边塞外活动,和明朝发生接触。明朝的边镇守军,最早感受到因蒙古部落南下所带来的压力。这年夏天六月,大同总兵郑亨向朝廷呈奏,称有“阿鲁台所部人马二千,驻集宁海子西北岸。在洪武年间,集宁海子原本是山西行都司管辖属地,距离大同仅130余华里。在永乐初年,虽然明成祖将山西行都司内撤,但他不允许蒙古骑兵南下占据这片地域。鞑靼此前虽然也曾南下,都是短暂地侵扰后即迅速北撤,从未有过在距离边墙这么近的地方驻留不走的前例。

明宣宗的操作,就是在给明朝后来埋雷。通过敕旨,他给郑亨做出指示,告诉后者不要以武力驱逐鞑靼,还要做好安抚接纳的准备:“……尔但宜慎边备,固城池,彼不犯边,毋擅以兵逼之,果来降,亦察其实,俾之入境,或近边居止,或打围,或往北行,听其所之(《明宣宗实录》宣德六年五月二十五)。”瓦剌和鞑靼,名义上也都接受明朝的羁縻统治,都有明成祖封赐的王爵,也都打着入贡的旗号,到明朝试探口风。脱欢希望明朝出兵,和他一起灭掉鞑靼。阿鲁台担心明宣宗受脱欢挑唆,也会像明成祖那样发起北伐。然而使节带回的消息,颇让他出乎意料,明宣宗不仅没有趁着他处境窘迫,把他一举消灭的念头,反而还对他好言安抚劝慰:“闻王困于瓦剌,避之南来,朕深矜悯。……闻有人为王言,朝廷将发兵,乘王之弊。此谗邪之言,决勿信之。朕体天心,以御天下,岂忍利人之灾,困人于戹矧?……王其宁心静志,安居边塞,无听间言(《明宣宗实录》宣德六年八月初三)”。明宣宗分别给大同总兵郑亨和阿鲁台的这两道谕旨,体现他坚持边防策略:过分强调修生养民,担心打仗花钱太多,即不北伐,也不干预鞑靼和瓦剌的争战,对北方正在发生的烽燹兵祸缺乏警惕性;羁縻之道,强调恩威并用,明宣宗却是武威阙失,恩德滥施。

即大宁都司被兀良哈三卫占据后,在永乐初年被明成祖缩边放弃的山西行都司和北平都司,也在宣德六年,被南逃的鞑靼占据,给穷困窘迫的阿鲁台提供了一块容身之地。如果说明成祖不能彻底解决北方边患,是靖难后的无奈之举,那么明宣宗这句“王其宁心静志,安居边塞”,意味着他个人主观上已经不再把塞外视为明朝的领土,主动让给了蒙古。在明宣宗这种“积极不干预”政策的纵容下,瓦剌最终击败鞑靼阿鲁台,控制几乎整个蒙古。边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427年明朝放弃交趾,1430年明朝放弃开平,1434年奴儿干都司被裁撤(?具体时间存疑,但英宗以后奴儿干都司就不见实录了),1440年旧港宣慰司被满者伯夷吞并。1449年土木之变爆发。从1368年到1449年,明朝自开国至于此仅仅80年而已,败落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洪、宣以后,狃于治平,故未久而遂有土木之难……宪、孝、武、世四朝,营制屡更,而威益不振。卫所之兵疲于番上,京师之旅困于占役。——《明史•兵志一》

土木之变以后,明朝再也没有重振雄风。明朝的军队再也没有任何一次像样的远征和开拓。长城以北,逐渐全数成了蒙古人的地盘。蒙古、女真、西南土司之祸愈演愈烈,1469年河套地区失去控制,1513年哈密弃守。1550年“庚戌之变”京师被俺答汗围困,1578年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在青海会面,青藏高原也落入蒙古势力范围。1551年东吁王朝灭阿瓦王朝统一缅甸后,云南外夷土司也开始大量丢失,倪蜕评云南疆域之变迁时言:“滇云一隅之地,著于唐虞,历于三代,通于秦、汉,乱于唐,弃于宋,启于元,盛于明。然亦困于明,极坏于明,不可收拾于明。”

为什么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朝代(如何评价明朝这个朝代)(4)

国计愈困,边事愈棘,朝议愈纷,明亦遂不可为矣……当洪、永、宣世,国家全盛,颇受戎索,然畔服亦靡常。正统后,边备废弛,声灵不振。诸部长多以雄杰之姿,恃其暴强,迭出与中夏抗。边境之祸,遂与明终始云。——《明史•鞑靼传》

在海上,1433年郑和去世后再无远航,当时的下西洋舰队,其船舶技术,航海技术之先进,影响之巨大,在世界范围内,绝对是罕有匹敌的。从历史发展来看,宋、元时代的航海家已经打开了世界的大门。遗憾的是,因为下西洋的停止,华夏船队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与西洋各国业已建立起来的联系也戛然而止,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大航海时期擦肩而过。大明王朝有能为中华带来无与伦比的崭新时代的可能甚至已经迈出了一步,但在土木之变后国运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成了幻影。本可以比肩汉唐的,最终却成了“大号的北宋”。真是可悲可叹。

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明史•熹宗纪》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场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明史•庄烈帝纪二》明政不纲,盗贼凭陵……明人不量强弱,自亡其国,无足论者。——《清史稿•太宗本纪二 》

那么,在1644甲申之年,崇祯在留下“朕死无面目见祖宗”的遗言后自缢,大顺军、清军相继攻占京师之际。崇祯口中的“祖宗”:那个“治隆唐宋”的洪武帝,那个“远迈汉唐”、给后人无限遐想的永乐帝又在哪里呢?

他们活在遗民张岱、仕清文人孔尚任等人笔下无尽的感叹声里,成为让讲述者心里无可奈何的传说。

为什么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朝代(如何评价明朝这个朝代)(5)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孔尚任《桃花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