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离别诗名句(苏轼一首鸿雁词)

大家好,我是南城君。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绵长。大学、中庸、史记等经书子集,诗歌随笔,一部部经典之作皆是中华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期导读,南城君为大家带来宋朝大文豪苏轼的《水龙吟》!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求知,寻求冰冷文字的背后,温暖而传奇的故事。希望本文可以帮助你了解更多传统、经典文化!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宋苏轼《水龙吟·雁》

苏轼离别诗名句(苏轼一首鸿雁词)(1)

1084年,苏轼从黄州调任到汝州。由于是平级调动,属于赋闲待用,所以苏轼并不急着赶赴上任。一路上赏花弄月、拜访老友,倒也自在有趣。这首《水龙吟·雁》,便路途中所作,以雁字起相思,咏物喻志。秋深景疏、志高趣雅、思妇忠君之意,在字里行间催人泪下。东坡词向来激荡高昂,此词委婉柔转,细如流水,温婉肝肠。

且说鸿雁传说,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既唯美浪漫,还具有神话色彩!相传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因时局政变等多种原因,单于扣押苏武,并将他流放至北海牧羊。10余年后,单于依然没有释放归还苏武的意思。于是,汉朝皇帝派使者对单于说:“汉帝射得一雁,足上系有书信。书中所说苏武在北海牧羊。”单于只好释放苏武。因此以鸿雁代指书信往来。

苏轼离别诗名句(苏轼一首鸿雁词)(2)

汉帝射得一雁之事,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只是人们依然热衷相信这种美好的传说。亦或许是人们的内心中的善良,使得大家坚信这种浪漫与故事,铸就的美好足够支撑一种信仰。于是鸿雁就化身为使者,代替人们传递书信,将亲情、友情和爱情,从一个时空传到另一个时空,是寄托、是期盼还是思念!

大雁并不一定真的能将书信传递,只是人们愿意坚信这种美好。一如寄信的人,假托大雁将信邮递,而收信的人,看见大雁归来,两两之间便有了一种默契,心照不宣的情感。南城君深信,此时大雁有没有带来书信,真的已经不重要。人的情感,没有规矩和法则可寻,在于虚无飘渺之间……

苏轼离别诗名句(苏轼一首鸿雁词)(3)

历代的文人,都喜欢将鸿雁入诗,如沈如筠的“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温庭筠的“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李白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当然,还有最为著名的一首,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有一天,元好问在集市上碰到一个猎人。猎人手中提着两大雁,滔滔不绝地向人们讲述着,原来他在野外射得一只大雁后,另一个虽然侥幸逃脱了,见同伴已死,遂悲鸣坠地自杀。在讲述中,他怎么也不明白大雁为要自然,欣然自得夸赞自己交了好运。这个故事被元好问听了去,感激于心,买下两只大雁。

苏轼离别诗名句(苏轼一首鸿雁词)(4)

元好问将两只大雁葬于汾水岸边,堆石为记,是为雁丘。后作《摸鱼儿·雁丘词》祭奠这对忠情的大雁。大雁虽死,其情却重,与人相比并不逊色!其命运虽然凄惨、悲壮,却幸运地遇到了懂情的元好问,那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感动了多少人!正因这一句,这对大雁此生的宿命便也得到了一个求全。

苏轼眼中的大雁,亦是关于情!侯鸟南飞,在空中列阵,一时呈“一”字形,一时又呈“人”字状,这正如行军作战,士兵们一字排列,奋勇杀敌!大雁成群结队飞翔,或许在路途上并不孤独,士兵也是如此。然而将士们真的不寂寞吗?犹记得那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 何等悲情与激烈!

苏轼离别诗名句(苏轼一首鸿雁词)(5)

苏轼的心中,既有国,还有家!所幸他爱的女子,都是温柔。这次调任,前途未知,又是兜兜转转,他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中的妻儿。锦书遥寄,天外征鸿,这思念分外浓!更想到家中佳人拂杵,有盈盈泪。她们也在思念东坡,他也在思念她们,这样心灵互通的爱和情,直教人落下爱与思念的泪水!

编辑语:鸿雁本是无情物,更像是文人用情怀在逼迫,赋予了它们灵性与浪漫,将故事和神话结合,缔造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寄托。所做的一切,皆是情,皆是爱,是人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期许与诗化。鸿雁没错,诗人也没有错,错就错在一场离别,教二者心肠揉碎,伤心遍地,都付于这秋风与时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