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猝死用解剖吗 解剖猝死者后发现这些规律
在现在的社会,我们听到越来越多关于猝死的新闻。不论何时何地,运动或是上班,都有可能发生。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可能发生!
那什么是猝死呢?
“猝死”,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就是突然死亡。WHO的定义是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但是从表现上来看,大多数猝死都是一种“瞬间死亡”。有些导致猝死的疾病,在初期不易被发现。而另一些,则是来势凶险,在几分钟内会夺去了人的生命。
2020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了猝死里藏着这些规律!
1. 一半多猝死者“太激动”和“太劳累”
研究发现,猝死的诱因为情绪激动(26%)、劳累(25%)、血容量改变(8.95%),其次为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2.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
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之后是脑源性猝死(9.21%)。
3.发生猝死前,往往伴有以下的症状体征
猝死中有症状体征的人,最常表现为突然发作(20.10%)、休息睡眠中(16.71%),其次为呕吐(7.49%)、呼吸困难、胸闷出汗、头晕、胸痛、腹痛、抽搐、头痛、心悸、咳嗽、意识障碍等。
4.猝死的患者中,患有慢性疾病
有既往史者中,高血压最常见(37.95%)、心脏病(30.02%)、糖尿病(23.79%)。其次为发育不良、高血脂、肿瘤、感染、甲亢等。
5.30岁~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30岁~63岁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中年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时期,加上社会中又正值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嗜烟好酒,容易产生“三高”,导致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等。
既然心源性猝死是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那么如何对心源性猝死开展救助呢?数据显示,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因此,心源性猝死救援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
遇到“猝死”患者时,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20,说明情况和所处位置,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心肺复苏是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的哪些时刻会更容易发生猝死呢?
1.暴饮暴食
如果吃得太多,为了消化食物,血液会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也就相对减少,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脂肪太多,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会迅速升高,从而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此外,过量饮酒会引起大脑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也可诱发心律失常。
2.用力排便
当用力排便时,会引起腹压、血压升高,同时心率也会加快,这时候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发生心肌急性缺血,甚至可引发心肌梗死。而且血管压力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容易把血管壁上的斑块冲刷下来,这些斑块会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3.洗澡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刚吃完饭,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另外,饥饿的时候也不要洗澡,血糖过低也容易发生晕厥等意外。
4.剧烈运动
当你在运动时,觉得心跳非常快,呼吸比较困难,开口说话也很困难,这时候,就属于剧烈运动了。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心脏强烈收缩舒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5.过度悲伤
我们的心脏节律受到植物神经的支配,其中,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加快,心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当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继而引起如胸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
6.压力过大
连续加班、长期压力过大,交感神经系统会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可能引发心脏病。
7.情绪激动
看电视、打牌、下棋时常长久坐不动,若情绪突然激动,血压会一路飙升,心率增快,容易诱发心肌缺血
8.早上起床
在夜晚睡眠时,人体各个系统处于半休眠的状态,而早晨清醒后,身体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苏醒,这时候猛地起床,可能对心脏、关节造成突然的负担,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骤然上升,这时,对心血管的考验比较大,容易出现心脏事件。
9.鼾睡
“打呼噜”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一个表现,这个疾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可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时还会诱发急性心梗。
10.气温骤变
人体对温度变化会进行调节,但突然的气温变化会对人体调节系统产生一定压力。比如,当气温骤降时,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这会为一部分人带来健康隐患。
提醒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饮食清淡规律、适量的多运动、懂得释放压力,有心脏疾病积极治疗,才能做到更好的预防。
资料:健康时报、央视新闻、丁香园、工人日报
编辑:斯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