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还有哪些疑惑和问题(守株待兔为啥被耻笑)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老子》

【译文】 当你手中的碗盛满水时,不如就此停止,不再往里倒水了;锤打金属,到了锋刃锐利的程度,保持不了多久就会折断。

作战中,对立双方的进退、强弱、胜败等,均具有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当一方的功业达到全盛时,转向衰落的危险便时时存在,即所谓"福兮祸所伏",这时必须谨慎小心,以避免由巅峰跌入谷底的悲剧发生。

老子这一观点虽带有消极无待的哲学倾向,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警世的积极内涵。这对军事指挥者的用兵打仗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启示:

如何看待自我和事业的当前状态?如何去把握未来的走势,确立正确的决策?这一点,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在很多兵书中,都会去讨论这个问题,背后的想法其实也简单,就是如何保存现有的实力,借机去赢得更多的功名。这也显示出中国古代兵家对这一问题的喜好。

比如《军政》。《军政》与《军志》相似,也是春秋甚至更早时期的论兵之书。可惜此书已佚,只是在《孙子兵法》及古注中保留了几条佚文。其中就有“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强而避之”的表述,讲的就是“如果看见情势许可则进,知道难以取胜则退”或者“遇到强大的敌人应避免与之作战的道理。”

诚然,古今战争史上有无数以弱胜强的例子,但对于弱小一方来说,要与强大的敌军作战,总是有其不得已的原因。在一般情况下,还是以避免与强敌正面争锋为宜。这和前面提及的“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强而避之”,道理上是相通的。

我们也要看到,避退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为了创造条件和等待时机,以逐步削弱和战胜强敌。这与失败逃跑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也才有了“沉潜静心、笃定厚积”的说法。也许,“守株待兔”之所以被人耻笑诟病,而在于那个宋国种田人,守得不够稳,待得不够久而已。

守株待兔还有哪些疑惑和问题(守株待兔为啥被耻笑)(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