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教材建议(马上就是国考教材看不进去)

国考哪来的教材?市面上的那些所谓“教材”其实都是辅导书,相当于我们小时候用得《英才教程》或者《一课一练》,都是辅导机构自己出的,其实就是经验出书,没啥严谨性,主要就是给公考小白扫盲用的。

不巧,我参加公考的时候就是一个小白应届生,当时买了书也听了课,书看的不多,到后来发现中公教材上的一些知识点粉笔没有讲过的时候才多翻了两下作为补充,但其实影响不大。

国考教材建议(马上就是国考教材看不进去)(1)

可如果只有听网课 刷真题的话,好像是不太够的,就算不买教材,但是练习题也是要有的呀,只靠真题的话总觉得练习量不够啊,而且真题是很珍贵的,到后期用来做模拟考试来检测自己的水平更好一些。

听网课期间就不能只听课,也要有适当的练习和巩固,想想我们从小学习的时候都是上一节课做一节课堂练习,就是怕我们只听课记忆不够深刻,备考也一样,像粉笔基础课有八九百个课时,一直听课的话听到后面,前面是啥基本上就想不起来了,到时候做题还是一脸懵,似曾相识又特别陌生,还得废二遍功夫。所以说从一开始听课的时候就得边听课边练题,巩固一下学过的知识。

备战国考的过程中,有几种资料是必须要准备的,一是技巧类,二是真题类,三是资讯类。

先说技巧,行测120分钟135道题,题型多变复杂,按照最基本的方法肯定是完不成的,尤其是其中有一些技巧性很强的题型,像是逻辑、图推、数量,没有技巧都得好大一做,基本上也就告别75 了。

能有这么深刻的教训也是因为备考的时候我还是太稚嫩、太急躁,当时听完网课的时候就直接去刷题了,脸部遭到了现实的疯狂拍击——行测题在120分钟里根本做不完,单一个资料分析就花去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其他模块的时间被占用之后随着可支配时间的减少,正确率也随之下降,模考一直在5、60分徘徊,从未上过70,刷题不少但成效并不是很显著。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痛定思痛,决定好好总结反思,其中第一要务就是好好学技巧,加快做题速度,同时保证正确率。

国考教材建议(马上就是国考教材看不进去)(2)

技巧类的资料有书也有网课,但是我自己还是看视频比较多,毕竟技巧这种东西还是有老师讲更透彻一些,我用得是阿甘上岸说,市面上这么多课程里就数阿甘的技巧最简便、实用性最强。用一个月的时间把阿甘看过一遍,其中的解题技巧都做了总结,讲义里的例题也做过一遍,还自己在专项题库中找了不少同类型的问题练手,力求把这些解题技巧掌握到位。

其实像逻辑推理这种题,除了解题技巧之外,老师还专门讲了不要用常识做题,逻辑就是要用理性进行思考的,而常识的本质却是一种经验总结,也可以是一种刻板印象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是有出入的。

回想我之前做逻辑题的时候确实会受到常识的影响,不假思索地选择答案,正确率不稳定也是理所当然……跟着老师的讲解把那些推理公式和规律总结下来之后也不用自己推理了,而且因为记熟了,看到题目的第一印象也从尝试变成了背过的推理公式,同样是不假思索,这样做题的正确率就高了不少。

听课的时候就是边看边练,每次看完一个模块,把笔记整理过之后就把笔记本摊开放在左手边,翻开专项题库开始做题,就做今天学过的模块,做题的时候先看有没有技巧可用,技巧放在题中怎么用才最快最准确,在做题中提高技巧运用的熟练度。

国考教材建议(马上就是国考教材看不进去)(3)

就这么学着、练着 、总结着,过了一段时间就觉得行测题做起来没有那么艰难了,速度也提上去了,模考的成绩也都突破了70大关。其实过了70分之后我还是不太满足,还想在笔试中占据一定的优势,确保自己能上岸,所以专项题做完之后还是没有松懈,最后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冲刺,以真题为主的那种。

真题类的资料不用说也是必须准备的,要了解国考的考情、出题方向和出题规律,真题无疑是最合适的一条路径。最开始用真题应该是裸刷一套真题,先大概测一下自己的水平、感受一下国考的难度,此外也要好好体会国考真题的侧重点,对照自己的能力,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短板,针对国考真题侧重点和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上面也说过了,真题是很珍贵的,那么真题到底该怎么用才算是有效率,就需要我们提前有个概念、做出清晰的规划了。

做真题一般是在打过基础、掌握技巧、也练过了足够的习题,最后冲刺的时候用的,做的时候严格按照公务员考试时间,比如行测为上午9点开考,考试时间150分钟,申论下午2点30分开考,考试时间150分钟。

备考练习时要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计时闭卷答题,包括涂答题卡和誊作文纸。答题顺序也按照自己最顺手的来,最好是先做自己擅长的,把掌握得不太好的留在后面,最大限度节省时间。总之一切练习,都要按照考试流程进行,培养自己在考场上的习惯。

国考教材建议(马上就是国考教材看不进去)(4)

一旦考试时间结束,立刻结束作答并开始对答案,这时候算分数也没啥意义,还不如算正确率能够准确反映自己的作答情况,按照每个模块的正确率找出自己对哪个模块掌握得还不好,查漏补缺。

对于做完的真题,也不是做完就了事,把所有错题都进行归类,找出更快捷的解题方式,用小本子摘录下来,之后也方便回顾复习。对于那些总是不会解答的题型,比如数量关系类题型,也要适当思考总结,尽量解决。如果有些题型无论如何也不会,也要记住特征,考试一看到这类题,直接放弃,不浪费时间。

申论也是一样的,严格按照答题顺序,先看问题,后看材料,然后作答。大作文也要按照考试情况老老实实作答,不能偷懒。最后对照答案要点,酌情给分。对于申论真题来说,答案解析的价值大于真题本身,所以我会在做过一套真题之后对照不止一套答案,找出异同,组织完善我自己的答案。

最后半个月,坚持每天练习真题,考试前几天答题的正确率会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这差不多就是我们的考试水平了。

国考教材建议(马上就是国考教材看不进去)(5)

其实除了把自己做题的水平提上去之外,还要多关注一些资讯类的资料,包括新闻报刊、公众号、公务员考试官网和微博等等。这里的资讯也包括两类,一种是公考资讯,一种是新闻热点资讯。

关注公考资讯就的理由很简单,目的就是了解考情、掌握考试资讯,像什么报考时间、报考条件介绍及变化、题型变化、出题方向偏移、竞争情况等等,除了官方给出的一些消息之外还会有很多做公考辅导的公众号、微博大V之类的账号进行解读和分析,这些解读分析看看就好,看得时候注意甄别,不要尽信。

新闻热点资讯则是为了积累,既可以当常识积累也可以当申论素材积累,看得时候多注意官媒动向和评论,像人民日报评论就可以熟读,积累素材之余也多看看人家的文字功底和行文风格,写申论的时候可以模仿一下。还有一些重大新闻和社会热点也可以作为猜题的依据,反正多积累一下总是没错的。

不知不觉竟然说了这么多,总之呢,可以不看书,但是只有网课和真题的话复习的范围还是太狭窄了,还是可以适量拓展延伸一下的,技巧、真题、资讯都要掌握到一定的程度才行。

最后,祝你公考顺利,一次成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