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1)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2)

一晃眼,陈柏霖三十六岁了。

他喜欢谈感受、体会,哲学家的名字常脱口而出;他曾选择停下休整,给自己的演艺生涯按下暂停键。年少出道的陈柏霖至今觉得,自己还未打开表演生涯“最深的抽屉”。“焦虑着,也期待着”,这是他自30岁至今的一种状态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3)

两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后,我问陈柏霖:“你是一个喜欢接受访问的人吗?”


他突然收起几乎全程放松的姿势,身子前倾。“你知道吗?我每次都会很紧张,因为不知道会遇见谁。当然期待拥有这样一次对话,透过跟你聊天,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也知道原来遇到这些问题时自己会这样想。”


陈柏霖在此次采访中的坦诚与自我剖析程度,似乎让在场工作人员倍感惊喜和意外。离开采访间,一位跟了陈柏霖很久的工作人员说:“他今天很在状态,说了很多平时不会讲的话,我们一直在用手机备忘录记金句。”


当晚,另一位工作人员赵晨(化名)发了条微博:“陈柏霖是个很丰富、很有趣的人,他不断改变,也保持初心;他变得成熟,也努力保留纯真,以及take care身边的人,和生命体验最大化。”赵晨说,听完这场对话,她得到的完全是正反馈的力量,“从而期待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并不断充实自己”。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4)


从以往及此次陈柏霖接受的采访来看,陈柏霖对分享生命故事这件事不太在行,比如追溯某个细节或某个时刻对自己的影响时。


“我不擅长交代自己,反而觉得分享更为重要,希望大家能去体验我觉得美好的东西。”


但他十分喜欢谈感受和体会,也确实是少数的在采访中脱口就聊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和阿尔贝·加缪(法国哲学家)的艺人。从侧面获得的一些“正反馈”声音,让我在落笔之前也在回想和思考,这位36岁“大男孩”流淌出来的这些体验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听完一遍采访录音,我发现或许他所说的一句话可以解答:“大家都太想要量化每件事,然后让它们看起来都像被设计过。其实不是,很多行为都是本能的、随机的、自发自在的,我觉得不能去judge(判断)整件事情是怎样的,enjoy yourself(自己享受)就好了。”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5)

撞到11年前的自己,很酷!


2018年,时年35岁的陈柏霖接到导演林妍的邀请,出演都市爱情青春剧《鳄鱼与牙签鸟》中在法国留学的25岁学霸周尔文一角。


他起初很担心:“老实说,这个角色的年龄和我已经有一定距离了,怕无法胜任,有违和感。”但林妍坚信自己的选择,因为陈柏霖的语言天分和留学经验吸引着她。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6)

《鳄鱼与牙签鸟》中的周尔文。


在生物学上,牙签鸟是鳄鱼的卫生员与哨兵,不仅负责啄食鳄鱼牙缝中的残渣剩食和寄生虫,也会及时察觉周围动态,提醒反应迟钝的鳄鱼,二者共生共栖。电视剧《鳄鱼与牙签鸟》由此立意,讲述两位分别从事建筑与生态环保事业的年轻人在相遇、磨合、碰撞间创业的故事。


最终,让陈柏霖动心的正是这份“隐喻”,“在地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当下,探讨‘共存’具有意义”。


同时打动陈柏霖的,还有戏中伙伴之间的互相扶持与合作。进组后的一场戏让他印象深刻:曾经志同道合的朋友放弃了一起奋斗的初衷去卖红酒,陈柏霖饰演的周尔文前去劝他。“我现在已经三十几岁,过了青春的阶段,可在演那场戏的时候,就好像在和以前的自己对话。”导演喊卡后,陈柏霖站在那里久久挪不动脚步,他说,那种撞击的感觉就很酷、很难得。


“每次我觉得好像可以了,差不多可以休息的时候,戏剧又把我拉回到以前年轻的状态中,让我意识到还要学习更多东西。”


与戏中目标明确且做事周详有序的周尔文不同,陈柏霖时常觉得,他25岁时还不知道自己在干吗,比较像在冒险和探险。“但我没有退缩,没有待在舒适圈,蛮努力地去跨出每一步。”


“可爱又不安分”,陈柏霖这样形容11年前的自己。“很纯粹、很有自信、很冲动,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翻开他的演艺履历,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他都留下过痕迹。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7)


在中国,他参演了很多作品:在台湾地区,他留下了《蓝色大门》《五月之恋》《我可能不会爱你》;在香港地区,他出演了《千机变Ⅱ花都大战》《虫不知》《情癫大圣》;在大陆,他则出演了《爱得起》《恋爱前规则》《观音山》等。在日本,他也留下了《东京塔》《在黑暗中等待相遇》等作品。


陈柏霖将此奉为流浪生活的体验,遇见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通过时间和空间去阅读这个世界。


谈至此,陈柏霖像给自己鼓掌般双手合十,掌心发出“嘭”的声响,他说:“现在回头看,觉得那个年轻人怎么还蛮有力量、蛮勇敢的,都没什么实力,还这么勇敢。”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8)

36岁的陈柏霖和17岁的张士豪


2001年,17岁的陈柏霖走在台北西门町的街头,花衬衫、小短裤,土气与稚气并存。几个月后,他出现在易智言导演的电影《蓝色大门》片场,成为了那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哦”的17岁少年张士豪。与此同时,他也成了“演员陈柏霖”。


在《蓝色大门》中,张士豪有一句台词:“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很多人说,“17岁的张士豪就是17岁的陈柏霖”,如今让“大人陈柏霖”和曾经的自己做比较,他觉得“我还是很幼稚,没怎么变”。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9)

那一年的陈柏霖和桂纶镁。/ 《蓝色大门》


前不久,陈柏霖在台北参加了高中同学的婚礼,见到很多二十几年未见的朋友,“其实大家都没变,你懂吗?可能就是胖了点、头发白了几根,但感觉还是一样的”。只不过,成长会让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更加谨慎与从容。很明显,陈柏霖将变与不变间的张力同时安放得很好。


或许也因为如此,他对“转型”一词极为敏感。


“转型?什么是型?什么是转?难道你的出道作就是你的原型吗?哪怕是你在演别人不是演自己,当有一天你演回自己了,也算是转型吗?”


陈柏霖更愿意将此理解为一个演员和角色相处的弹性。比如在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中,陈柏霖饰演沧桑颓废的地理老师江河;电视剧《鳄鱼与牙签鸟》里他则扮演智慧高冷的学生周尔文;2005年他在电影《情癫大圣》中饰演孙悟空,2015年又在电影《万万没想到》中扮演唐僧……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10)

《后会无期》中的陈柏霖。


陈柏霖举例说,一个上班族,当他遇见一连串倒霉事件、遇见家庭问题、遇见失业时,会得出不一样的效果和结论。“我们透过他的经历,去呈现一个不一样的戏剧类型,那个才是转变,而不是说我身份、表演的转变。”


他更为看重的,是“继续创作新的角色”以及“有作品让观众认可”。


陈柏霖至今觉得,他还未打开自己表演生涯“最深的抽屉”。“现在拍的东西我觉得真的没有需要费那么大劲儿的,我还没演到要把很多东西掏出的戏,至少目前没有。”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为他30岁至今的一种状态,“焦虑着,也期待着”。


焦虑来自被选择,他将此视为“步入演艺圈18年来最大的困难”。年少出道,陈柏霖内心十分清楚,演员不是一个“诉求就可以有结果的职业,被邀请才可以被选择”。他承认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有欲望——拍一部可以被世界看见的电影。但同时他也怕自己被娱乐工业体系内流淌的焦虑与浮躁裹挟。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11)


日本演员柳乐优弥是陈柏霖的好友,柳乐优弥14岁就凭借影片《无人知晓》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成为戛纳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陈柏霖开玩笑说:“有时候会觉得,‘可恶,他都拿了’,而且他年纪比我小很多。”


接受采访前两天,陈柏霖刚看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好莱坞往事》。电影讲述了一个过气电视演员与他的替身在好莱坞“黄金时代”末期寻找出路,挣扎着希望翻红的故事。


看完后,陈柏霖忍不住想,一个人在大时代中该如何自处?“其实还好,我们都是在整个电影时间轴里的一小节而已。”


《好莱坞往事》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曾说,自己疯狂地崇拜着一些拍意大利西部片的演员。


陈柏霖好奇:“为何一个那么厉害的导演会崇拜我根本不知道是谁的演员?他们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他随即找来大量昆汀在戛纳电影节的采访视频看,得到了一个启发——不需要太紧张,每一份积累都会有一个答案,重要的是把握好“每”这个字的机会,诚实且努力做好每件自己可以选择的事,“结果自然会让你知道该得到些什么”。


陈柏霖并不希望“陈柏霖”这三个字有一天会成为老字号。他和现年74岁的演员秦沛合演过两部戏——《再见,再也不见》与《假如王子睡着了》,每天看秦沛在片场早出晚归,陈柏霖问:“沛叔,你不会觉得很辛苦吗?”秦沛说:“不会啊,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开心。”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12)

秦沛与陈柏霖。/ 《再见,再也不见》


陈柏霖说,看到秦沛身上的热情,那一刻才觉得,“他也没有想要突破什么,只是享受这个过程,在角色和自己间游刃有余,这件事情真的好浪漫”。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13)

“你人生的总和是你所有选择加起来的”

多年来,陈柏霖总给人一种“边缘感”,他可以在保持娱乐圈位置的同时,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或许,这种能力来源于他“认识自己”的本领。


日本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曾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在二十八九岁的阶段,陈柏霖开始思考这段话的含义。


“这个世界每一秒都在变化,自己也是,所以你要透过每一次碰撞去感受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尤其当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的时候。”彼时,他刚拍完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李大仁”一角让他在亚洲地区迅速爆红,但随即又是一段时间的平淡。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14)

李大仁,一代人心中的白月光。/ 《我可能不会爱你》

陈柏霖说,那个时候的自己“尝试学习各个国家的语言,看了很多书很多电影。年轻时只是看,后来会读,再大一些就懂了。人生总是不得不推着往前走”。


在多次采访中,陈柏霖反复提到他很喜欢阿尔贝·加缪的一句话,此次也不例外——“你人生的总和是你所有选择加起来的。”


当被问及“所以,拥有可以选择的自由这件事对你来说很重要吗?”时,陈柏霖停顿了一下,之后点头:“以前觉得很重要,现在……也觉得很重要。以前根本就在靠感受和直觉选,现在会觉得每个选择都会影响到下一个选择。”


陈柏霖说,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仍希望可以选择好好生活、好好体验生命。因为“演员这份工作需要大量的阅历、体验、感受、感知”。


拍完《鳄鱼与牙签鸟》后,陈柏霖说,自己开始害怕“在重复自己、取悦别人,需要向网络交代我在做什么”中浪费时间。于是,36岁这一年,他选择休整,不再接戏,在演艺生涯中第一次按下暂停键。


旅行、看展、四处品味美食、陪家人、在台北上哲学和人类学课,最开心的事是“一整年都没有讲台词,都在说自己的语言,可以掌握自己的航班和时间”。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15)


他觉得自己更加从容了,不再想消灭痛苦,而是和痛苦共存。“carry(驾驭)生活的本质,是和她浪漫共存,彼此赏心悦目。”陈柏霖开始希望,不管长大或者变老,都能一直保持着“可爱”,take care(照顾)好每一个人。


此时,采访已进行到中午,我问陈柏霖:“你那么热爱食物,如果让你选一道菜来形容自己这36年,你会选什么?”


“就鸳鸯锅好了,有辣的,有淡的。辣的就是会被解读,比如你抽烟了、喝酒了,比如身为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淡的可能就是我在拍戏的时候在角色里的自在,搞不好那时候才是我最没包袱的moment(时刻)。”


歪头扶腮想了想,他继而补充道:“但另一半不一定是菌汤哦,有可能是鸡汤……算了,还是四对鸳鸯锅好了……要不然还是九宫格没有缝隙的锅好了,不同的格子涮不同材料……”


说完这些,陈柏霖轻轻挑了挑眉,开心地大笑起来,像《蓝色大门》里那个17岁灿烂少年般总结道:“我的人生啊,就是这么的……”


看,他还是想选择多一些。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16)

还记得当初的少年吗?/ 《蓝色大门》


再见再不见陈柏霖(忘不了李大仁的你)(17)

✎作者 | 蒋苡芯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