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子六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家庭主妇绣22米清明上河图)

一个女子六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家庭主妇绣22米清明上河图)(1)

2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成品很长,在创作者毛清华家里只能展开局部画面。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摄

人生有几个7年?市区下角一位家庭主妇毛清华,用7年时间绣出了一幅2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成品。600多万针的巨大工程量和其中的艰辛,让她直呼“以后都不想再绣这么大篇幅的绣品了”。最近有人出50万元想要购买然后转卖,但被她拒绝了。她希望找到一个有缘的买家,懂得欣赏和珍惜这幅她花了7年心血绣出来的作品。

7月23日,记者来到了毛清华的家里,她家客厅和房间都挂着多幅十字绣,客厅的一张桌子上,摆放着她还未绣完的迎客松。

毛清华的丈夫杨振军从房间里抱出了一个大号旅行袋,大约有二三十斤重,2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就放在里面的一个布袋里。夫妻俩先在地上铺了一条长布垫底,然后才解开布袋,抱出卷成一大卷的《清明上河图》,小心翼翼地铺在地上,缓缓展开。

随着画卷的展开,相互映衬的红花绿树、汴河上来往的船只、缓缓流淌的河水、气势恢宏城门楼宇、人头攒动的街道等一一映入眼帘,十字绣作品图案形象生动,色彩鲜丽明亮,北宋汴京繁荣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作品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它为北宋风俗画,全画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生动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的珍贵让许多书画家喜爱创作《清明上河图》,甚至将它制成十字绣品。然而浩大的工程量让不少爱好者萌生惧意,难以坚持到底。

毛清华所绣的这幅十字绣作品长达22米,宽75厘米,可谓是放大版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我足足花了7年的时间和心血才把它绣完。”毛清华说,期间好几次她都想放弃了,最终能完成实属不易。

绣完《清明上河图》后,夫妻俩不约而同想到的就是防盗。毛清华说,他们很快就给家里换了个更好的锁,可还是不放心。最后,他们想到一个好朋友厂里有个大保险箱,于是就把这作品锁在了那里。

缘起

绣店看到图案 冲天价成品挑战自己

毛清华是山东德州人,今年43岁。她年轻时就非常喜欢针线活,一到冬春农闲时节,她就在家绣地毯、织毛衣等。1997年她来到惠州打工,然后结婚生子,当起了家庭主妇,闲来就绣绣十字绣。

2007年8月,毛清华到十字绣店里看到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图案,她就琢磨着买来绣好挂在自家屋里。毛清华问价的时候,卖家问她要多大的。“店家告诉我最大的是22米的,估计要绣10年,成品能卖到100万,但很少人能完成。”毛清华说,她当时就是冲着100万元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于是花了1500元买下了这22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材料。

毛清华有多年的绣工经验,可真要开始绣《清明上河图》时,她却有点不知所措了。当时她买回来的布是空白的,不知从何下手,她花了几天时间来琢磨那两本厚厚的教材。经过反复尝试,她找到了一种水溶性的彩笔,先用彩笔在画布上根据教材的图案点出要绣的格子,然后再一针一针绣上去。

上手之后,毛清华越绣越快,也越绣越上瘾。早上六点起来,晚上忙到十一二点,每天都要花10多个小时来绣。“6个月大的小孩丢给妈妈带,买菜做饭老公全包了。”毛清华一边说着一边甩了甩她长及臀部的辫子说,“我原来留的是‘男人头’,自从绣了《清明上河图》都顾不上去剪过头发,任它长了。”

一个女子六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家庭主妇绣22米清明上河图)(2)

《清明上河图》十字绣虹桥部分场景。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摄

过程

边绣边钻研技术 绣错就拆了重来

就这样绣了一年多以后,毛清华却渐渐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一坐就几个小时,眼花了,腿麻了,脖子也痛了。”毛清华说,想到这要绣个十年八年的,不能把自己的身体搭进去啊。于是从第二年开始,她每绣一个小时,就强迫自己活动10分钟。

身体适应了,技术问题又来了。最让毛清华头疼的就是绣好一个图案后还得用线勾边,如房檐、船帆、台阶、城墙的砖缝等等。“有的人嫌麻烦就不勾边的,但不勾边就没有立体感,效果就没那么好。”毛清华说,直线勾边还好,最怕的就是斜线,有时总是勾不到位,她不得一次次拆了重来。

毛清华说,虽然绣十字绣耗时长,但她对自己的要求是,一点都不能马虎。有时因为分心绣错了一格,只要发现了,无论之前已经绣了多少,她都会拆了重新绣。最“惨痛”的一次是,她足足花了一天时间来拆已绣好的图案,为的就是把此前绣错的一格改正过来。

最令毛清华宽慰的是,这几年时间,她的家人都比较支持和包容她,让她得以坚持下去。“开始觉得反正她闲着也是闲着,有点事做也好,没想到她绣上瘾了,比我上班还忙。” 毛清华的丈夫杨振军说,“看她绣了几年了,越绣越好,肯定得给她加油鼓劲啊。”

成品

花7年心血仅水溶性彩笔用去千支

就这样,寒来暑往,毛清华的小儿子从6个月长到了7岁半,她的头发从短到耳朵上方长到了盖过臀部。2014年8月,经过7年的努力,毛清华终于把22米的《清明上河图》绣好了。据毛清华初略统计,这大概用了1000支水溶性彩笔、几百把彩线,以及绣了600多万针,教材也被她翻烂了。为了纪念这7年的心血,毛清华还在《清明上河图》上用篆体绣了有她和丈夫姓名的印。

绣好后,毛清华先用清水把《清明上河图》十字绣轻轻漂洗干净,水溶性彩笔的笔迹也清洗掉了。因为不能直接拧干,毛清华在阳台挂了好多线,才把这作品晾起来了。三天后,差不多干了,又取下来用熨斗熨平,然后再晾干。

装裱则要到窗帘店了,因为那里有20多米长且无接缝的布。毛清华跑了好几家窗帘店,终于在江北的一家店里找到了颜色和材质都合适的布。所谓的装裱,就是用布把画卷的四周缝起来,加上合适的边。窗帘店老板足足忙活了3天才弄好。

有人出价50万她不卖

毛清华说,当初绣这作品就想着赚点钱补贴家用的,绣着绣着又不舍得卖了。可去年下半年,她丈夫所在的公司倒闭了,丈夫失业了。她现在朋友的文具店里打工,家里要供房,两个儿子要上学,生活压力也不小,她就想着把画卖出去,缓解一下经济压力。

毛清华说,去年下半年开始,她就在网上发出了要卖《清明上河图》十字绣的信息。“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来问,全是拍卖公司的。”毛清华说,“这些公司声称能帮她买到100万元以上的价格,但要她先交一笔宣传费。”

毛清华担心被骗,都没有答应。前不久,一位经朋友介绍的人来看了这幅作品,出价50万元。“价钱不合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知道他是想买了之后再转手卖的,我就不太愿意卖给他。”毛清华说,这幅作品是她花了7年心血绣出来的,她希望能碰到一个有缘的买家,出个合适的价钱,而且还能珍惜或收藏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